《菜根谭》是以论述处世思想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它揉合信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释家的出世思想的人生处世哲学于一书,文辞优美,对仗工整,含义深邃,耐人寻味。圣印法师的这本《放下(圣印法师品读菜根谭)》将《莱根谭》中的经典智慧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深入浅出地阐释《莱根谭》的精华和应用技巧,使你获得更多的人生感悟,帮助你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把人生金钥匙。
《菜根谭》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是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是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一部《菜根谭》,不教你做穷凶极恶的“狼”,也不教你做任人宰割的“羊”,而是教你做一个率真自在的“人”。 在《放下(圣印法师品读菜根谭)》中,圣印法师为你亲讲《菜根谭》,教你倾听心中之妙曲。阅读《放下(圣印法师品读菜根谭)》,就像与一位智者、一位畏友交谈,你必然心有所悟且有所得。
自序
庸德庸行,和平之基
忍得住耐得过,则得自在之境
心体莹然,不失本真
忙里偷闲,闹中取静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子孙造福
为官公廉,居家恕俭
处富知贫,居安思危
清浊并包,善恶兼容
勿仇小人,勿媚君子
疾病易医,魔障难除
金须百炼,矢不轻发
宁为小人所毁,毋为君子所容
好利者害显而浅,好名者害隐而深
忘恩报怨,刻薄之尤
谗言如云蔽日,甘言如风侵肌
戒高绝之行,忌褊急之衷
虚圆立业,偾事失机
处世要道,不即不离
老当益壮,大器晚成
藏才隐智,任重致远
过俭者吝啬,过让者卑曲
喜忧安危,勿介于心
宴乐、声色、名位,三者不可过贪
乐极生悲,苦尽甘来
过满则溢,过刚则折
冷静观人,理智处世
量宽福厚,器小禄薄
恶不可即就,善不可急亲
躁性偾事,和平徼福
酷则失善人,滥则招恶友
急处站得稳,高处看得准,危险境地早回头
和衷以济节义,谦德以承功名
居官有节度,乡居敦旧交
事上敬谨,待下宽仁
处逆境时比予下,心怠荒时思于上
不轻诺、不生嗔、不多事、不倦怠
读书读到乐处,观物观入化境
勿逞所长以形人短,勿恃所有以凌人贫
上智下愚可与论学,中才之人难与下手
守口须密,防意须严
责人宜宽,责己宜苛
幼不学,不成器
不忧患难,不畏权豪
浓夭淡久,大器晚成
静中见真境,淡中识本然
言者多不顾行,谈者未必真知
无为无作,优游清逸
春色为人间之妆饰,秋气见天地之真吾
世间之广狭,皆由于自造
乐贵自然真趣,景物不在多远
心静而本体现,水清而月影明
天地万物,皆是实相
观形不如观心,神用胜过迹用
心无物欲乾坤静,坐有琴书便是仙
欢乐极兮哀情多,兴味浓后感索然
知机其神乎,会趣明道矣
万象皆空幻,达人须达观
泡沫人生,何争名利
极端空寂,过犹不及
得好休时便好休,如不休时终无休
冷静观世事,忙中去偷闲
不亲富贵,不溺酒食
恬淡适己,身心自在
广狭长短,由于心念
栽花种竹,心境无我
知足则仙凡路异,善用则生杀自殊
守正安分,远祸之道
与闲云为友,以风月为家
存道心,消幻业
退步宽平,清淡悠久
修养定静功夫,临变方不动乱
隐者无荣辱,道义无炎凉
去思苦亦乐,随心热亦凉
居安思危,处进思退
贪得者虽富亦贫,知足者虽贫亦富
隐者高明,省事平安
超越喧寂,悠然自适
得道无牵系,静躁两无关
浓处味短,淡中趣长
理寓于易,道不在远
动青合宜,出入无心
执著是苦海,解脱是乐乡
躁极则昏,静极则明
卧云弄月,绝俗超尘
鄙俗不及风雅,淡泊反胜浓厚
出世在涉世,了心在尽心
身放闲处,心在静中
云中世界,静里乾坤
不希荣达,不畏权势
圣境之下,调心养神
春之繁华,不若秋之清爽
得诗家真趣,悟禅教玄机
像由心生,像随心灭
来去自如,融通自在
忧喜取舍之情,皆是形气用事
梦幻空华,真如之月
欲心生邪念,虚心生正念
富者多忧,贵者多险
读易松间,谈经竹下
人为乏生趣,天机在自然
烦恼由我起,嗜好自心生
以失意之思,制得意之念
事态变化无极,万事必须达观
闹中取静,冷处热心
世问原无绝对,安乐只是寻常
接近自然风光,物我归于一如
生死成败,一任自然
处世流水落花,身心皆得自在
勘破乾坤妙趣,识见天地文章
猛兽易伏,人心难制
心地能平稳安静,触处皆青山绿水
生活自适其性,贵人不若平民
处世忘世,超物乐天
人生本无常,盛衰何可恃
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苦海茫茫,回头是岸
以冷情当事,如汤之消雪
彻见真性,自达圣境
心月开朗,水月无碍
野趣丰处,诗兴自涌
见微知著,守正待时
森罗万象,梦幻泡影
在世出世,真空不空
欲望虽有尊卑,贪争并无二致
毁誉褒贬,一任世情
不为念想囚系,凡事皆要随缘
自然得真机,造作减趣味
彻见自性,不必谈禅
心境恬淡,绝虑忘忧
真不离幻,雅不离俗
凡俗差别观,道心一体观134.
布茅蔬淡,颐养天和
了心悟性,俗即是僧
断绝思虑,光风霁月
机神触事,应物而发
操持身心,收放自如
自然人心。融和一体
不弄技巧,以拙为进
以我转物,逍遥自在
形影皆去,心境皆空
任其自然,万事安乐
思及生死,万念灰冷
卓智之人,洞烛机先
雌雄妍丑,一时假相
风月木石之真趣,唯静与闲者得之
天全欲淡,虽凡亦仙
本真即佛,何待观心
勿待兴尽,适可而止
修行宜绝迹于尘寰,悟道当涉足于世俗
人我一视,动静两忘
山居清洒,入都俗气
人我合一之时,则云留而鸟伴
祸福苦乐,一念之差
若要工失深,铁杵磨成针
机息心情,月到风来
落叶蕴育萌芽,生机藏于肃杀
雨后山色鲜,静夜钟声清
雪夜读书神清,登山眺望心旷
万钟一发,存乎一心
要以我转物,勿以物役我
就身了身,以物付物
不可徒劳身心,当乐风月之趣
何处无妙境,何处无净土
顺逆一视,欣戚两忘
风迹月影,过而不留
世间皆乐,苦自心生
月盈则亏,履满者戒
体任自然,不染世法
观物须有自得,勿徒留连光景
陷于不义,生不若死
非分之收获,陷溺之根源
把握要点,卷舒自在
利害乃世之常,不若无事为福
身在局中,心在局外
减繁增静,安乐之基
满腔和气,随地春风
超越口耳之嗜欲,得见人生之真趣
万事皆缘,随遇而安
罗素道德哲学 内容简介 我的一生始终为以下三种激情所支配:对真理的不可遏止的探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止的同情,对爱情的不可遏止的追求。罗素道德哲学 目录 一、西方...
坛经现代读 本书特色 炎热的六月底,我又收到他的信,说是已经从市区迁居多间:“此乡间面对观音山,后为大海。有时静观白鹭齐飞,闻金蝉狂鸣,真乡村之乐也。”一股凉爽...
《诗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到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约500年间的305篇诗。这30
《感觉的分析》概括性和补充性的陈述,对于作者的观点或许是某种更为有益的阐明,作者常常被旨进感觉的分析这个领域里去,同时深
四库存目青囊汇刊(十一):罗经透解 内容简介 本书据《四库存目提要》,一一收集馆藏或私藏原本,以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为指导,辑录出纳很经典籍的子部相关著作,简体横排...
《论语》是用来养心的:1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六章,主要内容包括:学者的人间情怀·学而;构建一个理想国·为政;道德赛场外的裁判·八佾;和仁德比邻而居·里仁等。《论...
中国思想通史-第二卷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思想通史》系列之一,本书主要包括:汉代社会与汉代思想、汉初百家子学的余绪及其庸俗化的倾向、董仲舒功羊春秋学的中世纪神...
牟宗三哲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第十二辑 本书特色 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为复兴中国哲学研究,主办了双语学术刊物《中国哲学与文化》。本书为第十二...
哈佛百年经典:第12卷:法国和英国著名哲学家 本书特色 ★囊括人类有史以来至19世纪*优秀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文献★向现代读者展示人类观察、记录、发明和思想演变...
一种生态时代的世界观(莫尔特曼与科布生态神学比较研究) 内容简介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揭示的全球性生态危机表明,人类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单一未来的共同体,生态运...
妖怪谈义 本书特色 《妖怪谈义》汇集柳田国男不同时期的妖怪研究学术著作,通过传说对比、分类神怪、探寻源流,深入分析了日本独特的妖怪文化。是柳田国男晚年集大成之作...
佛教伦理 目录 **卷**篇 佛法僧菩萨之德义第二篇 五戒与十善第三篇 六度第四篇 四摄八正道第五篇 四无量哀愍第六篇 善恶义集第二卷第七篇 佛教伦理之基础第八...
《导读》内容简介:本丛书将包括西方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各个主要领域,选题以近代以前的名著为主,适当选取入若干已有学术界评的当
一月千潭-第五届弘一大师研究国际学术会议文集 本书特色 由杭州师范大学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五届弘一大师研究国际学术会议于2015年10...
人生在某种层次上,真像一张签纸,当我们偶然抽到一张下下签的时候,是否心情沉重,在静夜无人之际,默默饮着生命的苦汁,心里呐
三元总录 本书特色 本书中的“啖蔗”,顾名思义就是吃甘蔗,意思是学习地理堪舆之本就如同吃甘蔗,将甘蔗的渣杆剔除,剩下的都是沁甜的蔗汁。作者将清朝乾隆年以前的堪舆...
淮南子 本书特色《民国国学文库》丛书原名《学生国学文库》,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商务印书馆王云五主编《万有文库》之子系,为突显其时代印记现易名为《民国国学文库》,...
揭秘原始性崇拜密码 内容简介 关于中国古代的生殖崇拜,中国许多学者都进行过不同侧面和不同程度的研究,取得了一些公认的成果。本书主要是侧重中国西南民族生殖崇拜的调...
改造生命的原理-《八识规矩颂》通诠 内容简介 宗性编著的《改造生命的原理》内容介绍:对于现实世界,不同的文化体系,是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的。但就哲学体系而...
中国道教史(插图珍藏本,民国珍本丛刊) 本书特色 阅读本书的理由傅勤家说“儒畏天命,修身以俟;佛亦谓此身根法幻化,业不可逃,寿终有尽,道教独欲长生不死,变化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