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馗文化》内容简介:钟馗为人们喜爱,代表了人们对平民神仙的喜爱,这种喜爱和对关公的喜爱不同。钟馗不是大将,也不是武圣,他是一个普通人,只是一个贫寒读书人,这使他成为古代平民知识分子的典型。故事里钟馗距离梦想仅仅一步之遥,却因皇帝个人好恶,而痛失美好前程,他的冤屈经历易于引起历代读书人的共鸣。因此钟馗的平民身份,与传说故事的通俗性相吻合,使他具有了广泛的人民性,比起高高在上的诸神,他更具有现实意义。一起来翻阅《钟馗文化》吧!
沈泓编著的《钟馗文化》全面介绍了钟馗文化源流,钟馗民俗文化和神话传说,讲述了钟馗与唐明皇的故事,对钟馗传说进行考证分析,追溯了钟馗的来历、钟馗的身份、钟馗与门神、钟馗嫁妹的来龙去脉等,并对钟馗绘画特别是各地年画进行品鉴介绍,通过作者收藏的大量钟馗题材的民间年画,解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钟馗崇拜现象。
序言
如果说关公代表了忠义信的儒家正统文化,那么钟馗则代表了中国人精神中旁门左道的另一种文化,这就是斩妖逐邪杀鬼的文化,也是对正义平等的精神诉求。
钟馗不是正神,他是一位偏神,体现了以偏求正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古典哲学的辩证法,因此他犹如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支奇兵,出其不意地占据了民间审美形象的制高点,千百年来受到中国人的喜爱,成为古代文学、传说故事和戏剧中经常表现的人物,并成为中国古代民众*喜闻乐见的门神之一。
为何人们喜欢钟馗?这与中国人喜欢鬼故事的文化心理有关。民间流传着一句名言:“为了打鬼,借助钟馗。”钟馗打鬼、捉鬼,且又置身众鬼中间,役使小鬼为他抬轿举伞,随他出游、嫁妹、捉鬼、除恶,好不威风,鬼世界里平添了几分人情味,也因此使得钟馗故事多了几分趣味,在民间广为流传。
钟馗为人们喜爱,有一个原因可能就是他的丑。本书读者大多应看过作家贾平凹的散文名篇《丑石》,丑到极点就是美,大丑中有大美,这是审美心理学,也是美学辩证法。钟馗是中国古代诸神中形象*为丑陋的一位,并且总是与阴间恶鬼相伴为伍,似乎更加丑不忍睹。
然而,大丑中必有大美,丑钟馗又是美的,美在性格,他性格刚烈;美在个性,他嫉恶如仇;美在心灵,他心存感恩。好友杜平厚葬他,他则将妹嫁给杜平以报答。几乎在所有笔墨精妙的画家笔下,钟馗都是美的,他惩恶扬善,气宇轩昂,英武潇洒,宛然若生,被清代著名杨柳青年画画家钱慧安尊称为“古丈夫”,被近代美术大师吴昌硕盛赞为“美髯公”,焉能不美!
钟馗为人们喜爱,代表了人们对平民神仙的喜爱,这种喜爱和对关公的喜爱不同。钟馗不是大将,也不是武圣,他是一个普通人,只是一个贫寒读书人,这使他成为古代平民知识分子的典型。故事里钟馗距离梦想仅仅一步之遥,却因皇帝个人好恶,而痛失美好前程,他的冤屈经历易于引起历代读书人的共鸣。因此钟馗的平民身份,与传说故事的通俗性相吻合,使他具有了广泛的人民性,比起高高在上的诸神,他更具有现实意义。
当然,人们喜爱钟馗,*重要的是他能打鬼驱魔,除邪镇宅,保护民众,赐福纳祥。人们喜欢他无所畏惧、疾恶如仇、一身正气,所以,尽管他丑,尽管他的身份是鬼,人们却从来没有厌弃他。每到年节喜庆日子,家家户户都要张贴他的年画镇鬼祛邪,这种风俗源自唐朝持续至今,一千多年从未更改和间断,堪称中国年画史上的奇迹。
本书全面介绍了钟馗文化源流,钟馗民俗文化和神话传说,讲述了钟馗与唐明皇的故事,对钟馗传说进行考证分析,追溯了钟馗的来历、钟馗的身份、钟馗与门神、钟馗嫁妹的来龙去脉等,并对钟馗绘画特别是各地年画进行品鉴介绍,通过作者收藏的大量钟馗题材的民间年画,解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钟馗崇拜现象。
沈泓
2011年8月6日于深圳
宋代是傩仪发生大转变的时代,所以宋代以后,钟馗信仰也发生了重要转变,其特点是,逐渐向着世俗化和民俗化方向发展。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录了北宋都城汴京宫中岁除所行的傩仪:“除日禁中呈大傩仪,并用皇城亲事官、诸班直戴假面,绣画色衣,执金枪龙旗,教坊使孟景初身品魁伟,贯全副金镀铜甲,装将军,用镇殿将军二人,亦介胄装门神,教坊南河炭丑恶魁肥,装判官,又装钟馗、小妹、土地、灶神之类,共千余人,自郡中驱祟,出南薰门外转龙湾,谓之埋祟而罢。”
从书中可见,宋代,钟馗戏开始流行:,“又爆竹一声,有假面长髯,展裹绿袍(革华)简,如钟馗像者,傍一人以小锣相招和舞步,谓之舞判。”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还描述了在近岁节的十二月里,市面上销售的吉祥物品中有钟馗画:“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及财门钝驴、回头鹿马、天行帖子。”
唐代的方相氏、十二兽等角色,在宋代汴京宫中举行的大傩中,已销声匿迹。参加驱邪的将军、门神、判官、钟馗等角色,都是由教坊人来扮演的,变成了岁除举行的只有象征作用的民俗活动。
吴越之地在五代十国时就已流传着钟馗捉鬼的信仰和除夕之夜驱傩的习俗。至宋室南迁后,汴京宫中的驱傩惯例照样保留下来,禁中驱傩埋祟的队列中也照例还有装扮成钟馗的演员。
北宋科学家沈括(1031—1095)所撰的《梦溪笔谈·补笔谈》中,钟馗其人及其传说则变得完整和丰满起来。沈括记录的这个传说,历来被学术界公认为是一个情节*丰富、*完整的异文,它标志着钟馗传说发展中的一个转折。此文的全文可见下一章。
稍后出现的有关钟馗传说的记载,还有已经亡佚的有《唐逸史》(学术界普遍认为是唐末以后的作品,明代陈耀文《天中记》卷四《梦钟馗》条注引),还有高承(1078—1085)的《事物纪原》。
《唐逸史》和《事物纪原》描写的钟馗传说情节与《梦舞钟馗赋》和《梦溪笔谈·补笔谈》基本相同,但增加了两个情节:一是明确说明钟馗的身份系终南进士,二是说钟馗所捉之小鬼名为“虚耗”。从前朝廷官员“挂钟馗”的风俗,此时也流人了民间。吴自牧《梦梁录》记载,除夕之日,“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遇夜则备迎神香花供物,以祈新岁之安。禁中除夜呈大驱傩仪,并系皇城司诸班直,戴面具,著绣画杂色衣装,手执金枪、银戟、画木刀剑、五色龙凤、五色旗帜,以教乐所伶工装将军、符使、判官、钟馗、六丁、六甲、神兵、五方鬼使、神尉等神,自禁中动鼓吹,驱祟出东华门外,转龙池湾,谓之‘埋祟’而散”。
周密《武林旧事》中也有大致相同的记载。据《乾淳岁时纪》记载,六甲、六丁、六神等神将,是由女童装扮的。
宋代宫中在岁除之际虽仍举行大傩仪,但这种傩仪不再是国家的“典礼”,而变成了“直以戏视之”的民俗活动,完全是娱乐活动。此时,钟馗从统领鬼众诸神的地位,变成了与灶神、将军、判官、门神等同一等级的辟邪象征角色,只作为人们祈求吉祥福祉心理的抚慰者。
于是,从产生于西晋或东晋末的《太上洞渊神咒经》,及产生于中晚唐的其他敦煌写本起,经张说、刘禹锡的简单记载,周繇《梦舞钟馗赋》的描写,到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唐逸史》和《事物纪原》止,围绕着钟馗这个人物,*终形成了由四个故事情节单元构成的民间传说。
这四个故事是:唐明皇梦鬼、钟馗啖鬼、吴道子画鬼、钟馗嫁妹。故事情节层层累积,使钟馗这个传说人物,在动态的叙述和静态的描写中变得立体化了。从而,钟馗信仰风俗也变得立体起来。
沈泓,在海内多外200多家报刊发表作品800多万字,5篇报告文学在全国性评奖中分别获得一、二等奖,出版个人专著40多部。系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收藏投资系列丛书和文章受到收藏界关注,在读者群中产生强烈反响。
东巴文化真籍 本书特色 ★32开精装,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2001年9月1版1印★全书通过复刻古东巴壁画,将云南丽江东巴文化完整呈现出来★东巴文化不仅在形貌上神...
雖然家族秘史謎雲滿佈讓琵琶很迷惘,但童年畢竟是悠長而美好的。十八歲那年,她因為惹怒了父親與後母,驚險地逃出那個囚禁她的豪宅,去投奔母親與姑姑。原本母親打算讓琵琶...
社会学论文写作指南 内容简介 如何构思论文选题?怎样撰写调查报告?为什么要制定写作进程时间表?论文格式是一种“八股”吗?……这是一本入门指导手册,旨在帮助社会学...
《鲷与羊》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期一会”书系的一本。从饮食文化的角度切入,趣谈中日文化的差异。从“海洋文化”到“大陆文化”,
溯本求源话中华万物 本书特色 每件物品都有自己的历史,每个历史都成为现在,那些补我们忽略的现在,空间有怎样的历史,翻开《溯本求源话中华万物》,感受不为我们所知的...
广东海丰方言研究 内容简介 《广东海丰方言研究》由语文出版社出版,内容包括:海丰话概说、海丰话语句中的声调问题、海丰话文白异读研究、海丰话动词的态、海丰话形容词...
仲夏夜之梦-拉克汉插图本 本书特色 本书为是莎士比亚歌剧与插画大师拉克汉插画的完美合辑,讲述了由““魔汁”引起的冲突及冲突被解决、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这种魔...
中国花木民俗文化 内容简介 本书不仅对中国花木的起源、历史、演变等追根溯源,同时还梳理了花木相关的民俗风情、民间传说故事、花仙木神、节日习俗、民谣俚语等民间文化...
哲学中的语言学 本书特色 有一些概念并不依赖于特殊的经验,然而却存在于一切经验认识之中,它们就仿佛构成了所有经验认识的纯连结形式。从普通认识中找出这些概念,这比...
口语交际理论与技巧 本书特色 本书从相关交叉学科汲取理论和方法,对口语交际进行了多维探索,多层面地揭示了汉语口语交际的规律和特点,建立起汉语口语交际的理论体系,...
艺术卷-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图文全本 本书特色 为了便于领导干部更好地从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拓宽人文事业,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容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书是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承接的国家智库项目,为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的
红底金字-六七十年代的北京孩子 本书特色 作者在这本书的序言里引用古罗马时期一个诗人的话:“回忆过去的生活,无异于再活一次。”这也正是他写这本书的目的所在,也是...
中国文字的演变 本书特色 这是一套给年轻读者编选的民国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学术、文化普及读物。她着眼于将民国那些虽经岁月沉浮,仍不掩其辉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文化...
全彩插图本中国风俗通史丛书:魏晋南北朝风俗(精装版) 本书特色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社会变幻无穷的历史时期,其风俗同样丰富多彩,形成独特的历史面貌。本书阐述了魏晋南...
克木人-中国西南边疆一个跨境族群 本书特色 克木人分布在中国、老挝、缅甸、越南等国家,是一个跨境而居的民族群体,相对于这一区域的主体民族来说,克木人人数不多,经...
文明走到十字路口 本书特色 1、《文明走到十字路口》是由张炜领衔“文化关怀小说”举旗者刘继明、“新左派”代表学者祝动力、“第六站杂文家”领军人物刘洪波倾力打造的...
自恋主义文化-心理危机时代的美国生活 本书特色 《自恋主义文化(心理危机时代的美国生活)》(作者克里斯托弗·拉什)阐述的是“一种正在死亡的生活--一种崇尚...
和之美-和风生活绘物志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满载诚意的日本手绘版《传家》,Amazon五星好评畅销佳作★ 每一个季节里都有传统民俗...
中国古代石窟-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文化系列 本书特色 石窟,又叫石窟寺。它是佛教寺庙建筑的一种,就山崖开凿而成。石窟是佛教的产物,同佛教一样,都起源于印度,并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