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银河教授的作品以2012年的退休为界,前后呈现明显不同的内容和风格。此前以社会学研究作品为主,主要受存在主义、解构主义、后现代哲学影响,学术观点和文风都带着福柯的印痕;2012年6月以后推出的新作,主要是散文随笔,以《我的生命哲学》《一个无神论者的静修》为代表作,关注隐居、冥想,不时反观自身、审视自己人生,包括生活道路、生活方式、生活目标、生活状态,持续找寻人生的意义,这些作品不时可见梭罗的影子。2.一位写作者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的交流,如何应对接踵而至的各种问题,怎样认同、评估并比照自己,都与他(她)身处的伦理体系、价值体系息息相关,这些体系融合在他们的文化处境和随岁月逐渐沉淀的智慧里。智慧可以带来的完好无缺且持续的快乐,智者的心志正如一片苍茫大海,暂时的波涛汹涌深处,有种永恒的宁静,李银河教授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在心里重新制定了一个世界,并与自己的那个世界通体和谐
作者退休后,定居海滨小城,每日闭门谢客,静心读书思考,将自己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形成这部作品。主要倡导超然、豁达、淡泊名利、追求、快乐的精神,大学问家写给自己的小散文,从容不迫,对忙碌的现代都市人也有所启发。世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写作。这首先是人类已经可以将很少精力用于维生的产物,很多人已经变得穷极无聊,所以写作。有一次我受一个读书俱乐部之邀去深圳,遇到当地某区作协的人,他告诉我说,仅仅这个区注册的写作者就有几千人。……我的写作很可能在他人看来不是个东西,但是那是我的生命,我的时间,我的痛苦,我的快乐。我早已乐在其中,这就足够了。叔本华的“钟摆理论”在说,大多数人在需求未得满足时陷入痛苦,在需求已得满足时陷入无聊,人生就在这痛苦与无聊的两端像钟摆一样摆来摆去。在一切物质需求已得满足的境况中,能够继续自己对于爱与美的不懈追求,终身不必陷入无聊境地,这是对人的一个极大挑战。我面对这一挑战跃跃欲试,信心满满,决心将全部身心浸淫在对爱与美的狂热追求之中,并把这一激情保持终身。
李银河的晚年创作:离开福柯,接近梭罗王凤丽(《深圳晚报》2016年5月15日)李银河教授2012年2月从中国社科院退休,此后隐居北京郊区和海滨小城。从被称为“先锋斗士”、“敏感话题女神”,曾经的“年度疯神榜冠军”,到目前的从容避世、静心沉思,通过她的晚年作品,可以看到她在社会关注和生活实践层面,渐渐远离福柯、走向梭罗的过程。李银河教授的作品以退休为界,前后呈现明显不同的内容和风格。此前以社会学研究作品为主,主要受存在主义、解构主义、后现代哲学影响,学术观点和文风都带着福柯的印痕;2012年6月以后推出的新作,主要是散文随笔,以《我的生命哲学》《一个无神论者的静修》为代表作,关注隐居、冥想,不时反观自身、审视自己人生,包括生活道路、生活方式、生活目标、生活状态,持续找寻人生的意义,这些作品不时可见梭罗的影子。在新浪博客火热的那几年,她几次发表博文,提到梭罗。梭罗最吸引她的品质,是“遗世独立”,她说退休后的理想,就是隐居安静处,观察四季轮回。世事繁杂,红尘滚滚,梭罗来到瓦尔登湖,自耕自食,主动选择远离世事的喧嚣。而今,李银河教授住在海边小城,虽然不用像梭罗那样自己盖房搭屋、种粮果腹,但是衣食简单,基本吃素,每天让小区附近饭店送一份素菜,分午、晚两顿吃,每顿饭15分钟。每天酣睡六七小时,早午晚去海边散步各半小时;上午写作,下午读书,晚上观影。这种状态,使她虽然没有身在瓦尔登湖,但是找到了梭罗的感觉,生活宁静,心情愉悦,灵魂自由。她享受这样的状态:耳朵常常听到喧闹而又静谧的虫鸣,眼睛常常看到不安而又平静的大海,心中常常感到奔放而又深邃的情绪。2015年,李银河隐居期间前往波士顿,去了她心目中梦幻般的瓦尔登湖。在空荡荡的停车场停好车,向湖边的沙滩走去,瓦尔登湖还被冰雪覆盖,只是在靠近沙滩的地方有一片条状湖面已经化开。她站在梭罗住过两年的小屋的废墟上,穿过前方松树茂密的树干和枝叶,俯瞰几十米之外静谧而神秘的瓦尔登湖,看着木小牌上刻着的梭罗的句子,她再次感慨,“每一个词,像一个鼓槌,重重地敲在我心灵的鼓面上,发出橐橐的声音”。大学者写散文随笔,社会各界褒贬不一。毕竟,一个人做社会研究、写调查报告的能力,和文学创作的天赋,完全不同。李银河教授在即将出版的新作《享受人生》中,提到自己的写作动机,“世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写作。这首先是人类已经可以将很少精力用于维生的产物,很多人已经变得穷极无聊,所以写作。有一次我受一个读书俱乐部之邀去深圳,遇到当地某区作协的人,他告诉我说,仅仅这个区注册的写作者就有几千人。……我的写作很可能在他人看来不是个东西,但是那是我的生命,我的时间,我的痛苦,我的快乐。我早已乐在其中,这就足够了。”生命的意义对不同的人来说,当然是不一样的。李银河教授认可巴塔耶的说法,“写作是人生最重要的行动”,她一直喜欢的存在主义大师萨特也曾说:“我生命的意义就是写作,它是从变成过去的现在(我不写了)前进到另一种现在(我正在写),一本书正在形成而在未来结束。”对她来说,不仅生命的意义越来越接近巴塔耶和萨特所描述的状态,生活的日常也以“写作”为线索,一天天悄悄滑过时间的脉络,越来越接近某种既理想又从容的状态。“(我)把写作当成自己与他人交流的一件事来做,我恰恰在讲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是,其实大多数时间我在自说自话。如果刚好能引起他人共鸣,那就算我和这个人对话了,就像现实中的朋友一样,各自捧着杯茶,在那儿聊了一会儿天。”尽管2012年划分了李银河教授学术研究和晚年写作两个阶段,但两个阶段的她是完整统一的,她始终如一地勇敢而单纯地直接面对生命最基本的事实。以前打开新浪博客、微博,每篇文章的后面,都有成千上万的网友,排着队来赞扬或者辱骂,外人觉得她站在风口浪尖上,她自己却总是淡然一笑,宠辱不惊,既不转发赞美,也不回骂攻击者,更不会为之影响情绪。曾有段时间,几次接到一个香港打来的辱骂电话,每次她被骂,都不知如何应对。助理了解到情况,接过话筒回骂对方一通,从此对方悄无声息,再不来扰。李银河觉得对方好笑,“以后再也不敢打电话来骂人了”。一位写作者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的交流,如何应对接踵而至的各种问题,怎样认同、评估并比照自己,都与他(她)身处的伦理体系、价值体系息息相关,这些体系融合在他们的文化处境和随岁月逐渐沉淀的智慧里。智慧可以带来的完好无缺且持续的快乐,智者的心志正如一片苍茫大海,暂时的波涛汹涌深处,有种永恒的宁静,李银河教授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在心里重新制定了一个世界,并与自己的那个世界通体和谐。
李银河,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知识分子、著名社会学家,自由主义代表学者。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中国第一个文科博士后,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2008年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影响中国30人”。2012年从中国社科院退休后,隐居乡间、海滨,专心读书写作,近年先后出版 “心灵散文”系列:《我的生命哲学》《我的心灵阅读》《我的社会观察》和《一个无神论者的静修》等。
吕晓涢,曾用笔名效耘,作家,编剧,资深瓷器收藏者。赏瓷、淘瓷数十年,有关收藏的文章在收藏界极负盛名。著有长篇小说《江河水》《口红》等,《永恒的瞬间》曾获《上海文...
人与树:一部社会文化史:a social and cultural history 本书特色 《人与树:一本社会文化史》通过一系列曾发生在森林里的“...
认知与汉语语法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收集作者近十年来的14篇文章,是作者多年来从认知的角度研究汉语语法的成果,按各篇发表年份的顺序排列。认知与汉语语法研究 目录 ...
上海文化观察 内容简介 《周易》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类社会的重大变动,往往孕育着重大的文化演变;重大的文化演变,也往往预示着人类社会的重要变化。百多...
中国古代高僧 本书特色 为了帮助广大读者了解中国古代高僧大德的事迹,了解中国佛教的历史文化,乔志霞精心地编撰了《中国古代高僧》一书。本书在对中国古代佛教发展进行...
黄嘉略与早期法国汉学-(修订版)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介绍黄嘉略生平及其为在欧洲传播中华文明做出的贡献。 黄嘉略自1702年来到巴黎,为早期法国汉学...
中亚文明史(第六卷) 本书特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译公司联袂推出中译版 揭示中亚历史兴盛衰亡 展现中亚文明丰富多彩中亚文明史(第六卷) 内容简介 六卷本《中亚...
笑林广记-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足本.典藏 本书特色 《笑林广记》是一部流传久远、影响深广的通俗笑话总集,语言风趣幽默,文字简练生动,形式短小精悍,堪称中国古代文化...
缘缘堂随笔-丰子恺散文精品集 本书特色 本套丛书定名为“丰子恺散文精品集”,其中包括《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缘缘堂新笔》、《缘缘堂续笔》四本丰子恺以丰...
名家·名译--一千零一夜 本书特色 《一千零一夜(名家名译)》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是阿拉伯人民历经几百年共同创作、搜集、加工提炼和编纂而成的一部文学巨著。全书由...
在廣告業歷任業務指導、網路行銷事業經營總監、創意總監及企畫總監,並曾在出版業擔任創意總監及行銷總監等職。現任《大師輕鬆讀》雜誌副總編輯。合著有《數位廣告人》(商...
美国文明三部曲-制度创设-经济合理-社会平等 内容简介 本书系《世界文明之路丛书》之一。本卷借以描述和介绍“美国文明之路”的工具是“法律”。作者认为,能体现上述...
探索印第安文明 本书特色 《探索古文明书系:探索印第安文明》是推荐给学生的优秀课外读物。探索印第安文明 内容简介 古印第安文明对人类世界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他那...
近代汉语研究新论-(增订本) 本书特色 《近代汉语研究新论》于2008年出版后,作者江蓝生先生又陆续有些新作,《近代汉语研究新论(增订本)》新增的七篇论文中有四...
当叛逆沦为时尚 内容简介 现在是一个还没有长大,就要怀旧的时代;没有长大,是因为中国还没有进入现代文明社会,之所以怀旧,是因为我们看到了正在经历社会变迁的痛苦时...
大吉岭的盛名:印度公平贸易茶种植园的劳作与公正 本书特色 基于为期31个月的民族志田野调查,作者介绍了在大吉岭因为茶而翻天覆地的变化里,凸显的农业生产与消费全球...
笔记小品精粹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笔记著作源远流长,任传统文史古籍中被视为“稗官”。在诸多笔记小品中,《阅微草堂笔记》劝善惩恶,强调因果;《子不语》则搜奇猎异,遣...
刘仲彬,毕业于高雄医学大学,资深心理师、临床教师、实务督导,“临床心理师的脑中小剧场”粉丝专业主编。于执业第九年惊觉自己有一肚子“非常人”故事,以风趣、幽默的笔...
偶戏-中国民俗文化丛书 本书特色 一个人从在胎中孕育直到死去,甚至到死去很久很久,都始终处于民俗的环境中民俗像空气一样是人们须臾不能离开的,对于民众社会来说民俗...
海丰歌谣全本评注 内容简介 《海丰歌谣全本评注》共收集了海丰县特色歌谣约500首,大致分为儿童歌谣、恋爱歌谣、婚嫁歌谣、生活歌谣、四季歌谣、红色歌谣等类,每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