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陈平原关于自己“都市研究”的文章结集。虽然他自谦“创造无力”,但其对将城市作为学术话题,却是“提倡有心”。他围绕北京、西安、开封、香港等充满历史纠葛和文化积淀的城市,或追问鲁迅的西安之行为什么没有写出《杨贵妃》,或探究张长弓父子的开封书写,或揭示叶灵凤、李欧梵两代香港文化人士的悠扬记忆……总之,在论文衡史中纵论古今,在都市现状中建言献策,宏观中,颇见他奉行的“人间情怀”。
陈平原新著四种——
《想象都市》,定价:55元
《记忆北京》,定价:49元
《当年游侠人》[增订版],定价:55元
《学者的人间情怀》,定价:49元
“大学”“都市”“图像”“声音”……这些关键词,构成了作者“现代中国研究”的新视野,有着文化史研究的意义。这种介于“思想”和“学术”之间的课题,保持着研究的开放和活力,呈现出作者丰赡舒展的学术面貌。
目录
小引
上编
文学的都市与都市的文学
——中国文学史有待彰显的另一面相
长安的失落与重建
——以鲁迅的旅行及写作为中心
不忍远去成绝响
——张长弓、张一弓父子的“开封书写”
我见青山多妩媚
——叶灵凤、李欧梵的“香港书写”
为何“文库”,什么“文学”,哪个“海上”
中编
风正一帆悬
——如何养育世界文化名城
保护才是硬道理
——关于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思路
“三足”能否“鼎立”
——都市文化的竞争与对话
六城行
——如何阅读/阐释城市
“城市”怎样“阅读”
——一个人文学者的追求与困惑
看得见的“风景”与看不见的“城市”
下编
“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丛书总序
《西安: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序言
作为学术话题的“京津”——《三四十年代平津文坛研究》序
《开封: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序言
《香港: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序
《都市蜃楼:香港文学论集》小引
附录:都市研究·香港文化·大众传媒
——陈平原、陈国球、李欧梵三人谈
小引 几年前,我曾谈及,不妨借“大学”、“都市”、“图像”、“声音”这四个关键词,展开“现代中国研究”的新视野(参见《“现代中国研究”的四重视野》,初刊《汉语言文学研究》2012年第1期,收入陈著《读书的风景》,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这某种意义上属于“夫子自道”。四个话题中,我谈“大学”成绩比较突出,有北大出版社推出的“大学五书”等;“图像”则有东方出版社的《图像晚清——》《图像晚清——之外》,以及三联书店刊行的《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也都颇见功力;“声音”则除了《有声的中国——“演说”与近现代中国文章变革》等单篇论文,暂时难成阵势。至于“都市”,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大小文章写了不少,也有一定的知名度,但“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成绩不理想。
虽然此前也偶尔涉及,但真正将城市作为一个学术话题,投入一定的精力,是从2001年秋天在北大开设“北京文化研究”专题课才开始的。那篇根据这门课的“开场白”整理而成的《“五方杂处”说北京》,初刊《书城》2002年第3期及台湾《联合文学》2003年第4期,反响很不错;而2003年10月与王德威合作,在北大召开“北京: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国际学术研讨会,算是拉开了架势,好像真要大干一场的样子。遗憾的是,因兴趣广泛,加上能力有限,这一“系列国际学术研讨会”,只做了四次(北京、西安、开封、香港),便难以为继了。也正因此,原计划撰写现代文人与都市记忆的系列论文,也就显得有头无尾。至于想借助“文学的都市与都市的文学”,来揭示“中国文学史有待彰显的另一面相”,那就更是遥遥无期了。
唯一聊以自慰的是,我的城市研究,虽“创造无力”,却“提倡有心”。具体说来,就是《“北京研究”的可能性》(2015)中提及的十篇博士论文、五场学术会议以及四轮专题课。尤其是与哈佛大学王德威教授合作主持的“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系列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学界影响颇为深远。这也是我不避重复,从《假如没有文学史……》(北京:三联书店,2011)及《刊前刊后》(北京:三联书店,2015)借来几则序言,组成本书下编的缘故。
我当然看重自家借“文学的都市与都市的文学”来揭示“中国文学史有待彰显的另一面相”的设想,也对《长安的失落与重建》等专论怀有深深的感情,但我知道,此书*值得夸耀的,还是“阅读城市”的姿态:“希望综合学者的严谨、文人的温情以及旅行者好奇的目光,关注、体贴、描述、发掘自己感兴趣的‘这一个’城市。”(《“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丛书总序》)
我之谈论城市,比较有心得的,还是帝都北京。尤其是那种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徘徊于学界与民间、长枪短棒一起上的论述姿态,在《记忆北京》一书有更明显的体现。两书对读,就好像两个瘸子互相搀扶,或许还能走得稍远一点。 2018年12月11日初稿、12月30日改定于京西圆明园花园
陈平原,广东潮州人,文学博士,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2008—2012年任北大中文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008—2015年兼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讲座教授(与北京大学合聘)。曾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1);获教育部颁发的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995,1998,2003,2009,2013)等。先后出版《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作为学科的文学史》《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大学何为》《抗战烽火中的中国大学》等著作三十余种。
大师与传统 本书特色 《大师与传统》主要围绕中国文化的特性、传统、信仰、人物、经典、智慧、国学内涵等面相,以及二十世纪学术大师的流风余韵,多层次地展开探讨。孔子...
【编辑推荐】◎生命并非短暂,而是我们荒废太多·到底该怎样度过有价值的一生?·怎么看待生命和时间,怎样面对厄运?·什么才是真正的“闲暇”,我们该如何获得它?·当内...
☆鬼才漫画家马克-安托万·马修的成名之作☆打破漫画的创作规则、颠覆纸书的呈现形式☆欧洲漫画界卡夫卡的先锋艺术实验☆令人无比焦虑的荒诞世界,究竟是梦境还是现实?☆...
中国藏族服饰(英文版) 本书特色 ★ 8开精装,北京出版社、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 藏族服饰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艺术特点、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民族特色,它们大胆地运...
借來的時間,借來的空間,它的命運,似乎永遠都無法自己作主……一百五十年,英治香港的桑田滄海五十年,馬照跑、舞照跳的不變承諾二十年,香港政權轉移後的巨大變化「作者...
图腾制度 本书特色 在《图腾制度》中,作者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主义的观点来看待原始人的思维和人类学家们所研究的图腾制度。他通过对各个人类学家对图腾制度的理论和方法...
《R的极客理想:量化投资篇》内容简介:本书是《R的极客理想》系列丛书的第三本,是将R语言与金融量化投资相结合的一本书。本书主要
钱谦益文学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从钱谦益的心学思想、晚明文坛复古思潮的复兴、钱谦益与天启、崇祯年间的社会思潮、钱谦益对明代诗学的扬弃、晚明宋诗风的兴起过程以及...
图解《说文解字》:画说汉字:1000个汉字的故事 本书特色 《画说汉字:1000个汉字的故事》以《说文解字》为依托,精选了1000个现代生活中较常用到的汉字,并...
桥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万物简史译丛”之一。以在人们生活中耳熟能详的现代桥梁的原型为例,解读了寄托在桥上的古人的思想,并追溯了桥所展示的传统技术的发展。读者放眼人...
作品目录4自己動手做出創意銀飾品11銀飾品的基本知識12了解銀飾14比較銀飾製作的流程16銀飾工藝使用的道具30 以銀板製作的銀飾品
2005-读书-(上下) 内容简介 本书为《读书》,是一本杂志合订本,其中包括:大国力量与大国之道、艺术与身体的政治等。2005-读书-(上下) 目录 读书20...
今典释词 内容简介 本书循典章之制,拈出近代史上业已成型,然一般人习焉不察之词汇,勘验近现代历史文化之变迁。作者深忧现今行文漫不经心之陋习。期望通过对与时而来之...
东北民间故事:上册 本书特色 本书都是太奶辈的人讲的民间故事,是几百年来人们口耳相传的产物。内容包罗万象,每个故事里都潜移默化地发挥着益智、警世、励...
《大唐兴亡三百年6》内容简介:唐朝是一个令后人无比向往的伟大朝代,但它近300年错综复杂的历史,也让人望而却步——正史《唐书》
老北京岁时风物:(北平岁时志)注释 本书特色 ★16开精装,北京日报出版社出版★《北平岁时志》,张次溪后人张叔文授权版本,是目前首部从年月日的角度,系统全面梳理...
填词人。毕业于香港大学,主修英国语文及比较文学,从事歌词创作。曾于政府、亚洲艺术节、明报及商业电台工作。1992年移居荷兰,并任职于当地中文电台。
轻阅读:希腊罗马神话与传说中的爱情故事 本书特色 《希腊罗马神话与传说中的恋爱故事》由著名文学家郑振铎先生根据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的神话研究成果编译而成,是优美中...
苏州园林文化 本书特色 本卷主要论述了苏州园林文化形成的来源、形成过程,主要内涵,基本特征及在中国文化史中的重要地位,阐述了园林文化对当地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历史...
江户风俗绘本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书中浮世绘风格插图居多,再配以诙谐的江户风格的解说文,读起来生动有趣★ 书中记录的很多风俗源自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