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隐身人的秘密》由别莱利曼著,姚锦镕译。别莱利曼是享誉世界的俄国科普作家,趣味科学的奠基人,因其广受欢迎的物理、天文和数学科普书而闻名。他的作品是用一种奇妙的语言写成的,颇有可读性。《隐身人的秘密》适合少年儿童阅读。
这本《隐身人的秘密》由别莱利曼著,姚锦镕译。
别莱利曼是享誉世界的俄国科普作家,趣味科学的奠基人,因其广受欢迎的物理、天文和数学科普书而闻名。他的作品是用一种奇妙的语言写成的,颇有可读性。
《隐身人的秘密》适合少年儿童阅读。
热现象
扇着扇子时我们为什么会感到凉爽
房间里有几个女人扇动手中的扇子,扇着、扇着,她们自然而然地感到身上凉爽起来。她们这么做绝不会对在座的其他人有半点的害处,而且倒要感激她们扇凉了室内的空气。
那么我们倒来看看,事实是不是这样。扇着扇子时我们为什么会感到凉爽呢?原来直接贴在我们脸上的空气是热的,就像一只肉眼看不见的热空气罩,罩住了我们的脸,“烤着”脸部;也就是说,减缓了我们脸上热量的进一步散发。我们周围的空气如果是静止不动的,那么贴在脸上的这层热空气只能被分量较重、但还没有变热的空气非常慢地往上挤。就在我们用扇子扇去脸上这一层热空气的时候,脸部就接触到一份没有变热的新鲜空气;我们的热量不停地传给这些新鲜空气,于是我们身体上的热量散发出去,所以人体便感到凉快了。
可见,女人们扇扇子的时候,不断驱走自己脸上的热空气,代之没有变热的空气。凉空气一旦变热,又被扇走,又被另一份不热的空气所取代,如此循环不断。
原来如此
扇子的功效就是加速空气流通,使整个室内的空气温度很快变得均匀;也就是说,扇扇子的人利用了周围其他人相对来说较凉爽的空气,使自己得到了凉爽。
下面我们还要谈到扇子的另一种作用。有风的时候为什么会感到更冷些
大家都知道,比起无风的日子,刮风的时候人们觉得更冷些。但并非人人都清楚地知道这一现象的真正原因。有风的日子更冷些,只有生物才有这一感觉。如果把温度计放在风里,温度计的水银柱丝毫不会下降。人在有风的严寒里之所以感到特别冷,首先是因为这时候从脸部(其实是从全身)散发掉的热量比无风的时候多得多,而没有风的时候,被身体暖和了的空气不会那么快就被另一份冷空气所替换掉。风力越强,分分秒秒吹过来与皮肤接触的冷空气就越多,因而我们身体分分秒秒散发掉的热量就越多。单这一点就足以说明为什么会引起寒冷的感觉了。
但还有另外的原因。水分始终不断地从我们的皮肤上蒸发出去,即使置身于冷空气中也是如此。蒸发水分就需要热量。这份热量是从我们肌体上,从紧贴我们身体上那份空气中夺走的。如果空气不流动,那么蒸发的过程就很慢,因为紧贴皮肤上的那层空气中的水蒸气很快就饱和了(在饱和了水蒸气的空气里,剧烈的蒸发是不会发生的)。但如果空气是流动的,那么就有新的空气源源不断流向皮肤,蒸发就会频繁发生,这就消耗掉我们身体上大量的热量。
风的制冷作用到底有多大?这要看风速和空气的温度而定。一般来说,这种作用比人们想象的要大得多。举个例子来说吧。假如空气的温度是4℃,丝毫没有风。这种情况下我们肌体皮肤的温度是31℃。假如刮来一阵刚拂动旗子、但吹不动树叶的微风(风速是每秒2米),那么皮肤上的温度就下降7℃;如果刮来的风能让旗子飘荡起来(风速是每秒6米),皮肤的温度就下降22℃,冷到只有9℃了!
原来如此
如此看来,我们不能单凭温度高低一种因素来判断我们所感觉到的冷热,同时还应该注意到风速。同样的寒冷天气,一般来说,在莫斯科感觉起来就比在圣彼得堡好受些,因为波罗的海沿岸的平均风速是每秒5~6米,而莫斯科只有每秒4.5米。到了外贝加尔区,平均风速只有每秒1.3米,感觉起来就更好受了。东西伯利亚的严寒是出了名的,但感觉起来并不像那些习惯于欧洲较强风的人想象的那么难受,因为东西伯利亚全年几乎是不刮风的,尤其在冬季。
为什么沙漠热风会让人酷热难耐
读了上文之后,有的读者也许会说:“如此说来,即使在酷暑的日子里,风也会送来凉爽。那么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旅行者还是常常谈沙漠热风色变呢?”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矛盾现象,是因为在热带气候条件下,空气的温度要高于人的体温,人在有风的时候不但不感到凉快,反而觉得更热,这就不足为奇了。
原来如此
在那里,不是人体把热量传给空气;相反,是空气把热量传给了人体,所以分分秒秒吹过来与人体接触的空气越多,人就感到越热。
确实,这里的蒸发作用同样因为有风而加强,但热风的影响更明显。所以像土库曼这些居住在沙漠上的人都要穿上保暖的长袍,戴起皮帽子来。面纱能保暖吗
这不,这里出现了一个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物理学问题。女人们众口一词,说面纱可以保暖,不戴面纱时脸就冷得不行。可是,你看面纱的料子那么轻薄,况且有时上面还留着相当大的孔洞。男人们往往是不大会相信这话的,他们都认为:说面纱能起到保暖作用,那只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说辞而已。
但是,要是你还记得上文所说的话,那就不会作出轻率的判断了。
……
“别莱利曼因其广受欢迎的物理、天文和数学科普书而闻名。他的作品是用一种奇妙的语言写成的,颇有可读性。”
——宇宙飞行和火箭技术的先驱者、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
“唱颂数学和物理的歌者,吟颂天文和航天的诗人。”
——苏联火箭发动机主设计师瓦伦丁·P.格鲁什科
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享誉世界的俄国科普作家,趣味科学的奠基人。共写了105本书,其中大部都是趣味科学读物。他的很多作品再版几十次,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至今依然在全球范围再版发行。仅在印度,本书就有七种语言的版本,是销售过两千万的经典科普读物。在他的笔下,科学不再与我们相隔甚远,而是时时刻刻发生在我们的生活里;科学原理不再那么枯燥,而是妙趣横生。同时,他也是一位不遗余力地传播科普知识的编辑与组织者,他创办了苏联第一份科普杂志《在大自然的实验室里》并任主编,担任时代出版社理事,组织出版大量趣味科普图书。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1959年,苏联发射的无人月球探测器“月球3号”传回了航天学史上第一张月球背面照片,其中拍到的一座月球环形山后来被命名为“别莱利曼”环形山,以纪念这位卓越的科普大师。
蜘蛛侠贴纸大图鉴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5-7岁喜欢超级英雄蜘蛛侠,在高楼大厦间飞檐走壁?渴望化身盔甲英雄钢铁侠,竭尽全力保护人类?这册《蜘蛛侠贴纸大图鉴》就是...
生命价值第三辑11:我的世界、我的语言 本书特色 《我的世界,我的语言》 什么,你在说什么?说着不同语言的人类,*怕遇到这种情况。人们一旦无法交流,有可能会引发...
超能机器人-爱因斯坦大战爱迪生-1 本书特色 凯迪克荣誉奖获得者乔恩·谢斯卡与兰登书屋签约画家布莱恩·毕格斯联手*新力作,美国《纽约时报》畅销榜童书 《小屁孩日...
阅读中华国粹:明式家具 本书特色 王璟编著的这本《明式家具》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全面系统地阐释了明式家具的相关文化。这既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
《中老年人学智能手机应用全攻略:视频图文版》内容简介:本书旨在帮助中老年人快速掌握智能手机的各种应用。全书共8章:第1章讲解
拐角书店 本书特色 一所师范大学的阶梯教室里,总会出现一只认真听课的蓝色眼睛的咖啡色猫,时间久了,学生们也见怪不怪,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学生猫&rd...
假如恐龙依然存在 内容简介 在长达两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恐龙带给我们许多迷惑和惊喜,它们与地球上现存的事物如此不同却又如此真实,它们吸引着我们走进并去探索...
《JavaScript网页游戏制作轻松学》内容简介:JavaScript是一种直译式脚本语言,它的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绝大多数浏览器都包含了Java
稀奇古怪的动物王国二 内容简介 本书把动物小故事编辑成书,有别于中央电视台《动物世界》的纯科学性,又有别于以往的一些动物故事的纯故事性,它是集知识性与趣味于一体...
机枪-世界名枪图天下 本书特色 世界名枪·图天下机枪。枪械背后的故事,名枪详解,收藏佳品,图文并茂。机枪-世界名枪图天下 内容简介 机枪全称为机关枪,带有两脚架...
十大丑陋动物 内容简介 动物王国推出一系列有自己特色的“排行榜”啦!消息传来,全体臣民都很兴奋,大家从全球的各个角落蜂拥而至。在它们的积极参与下,PK大赛正激烈...
《服务设计+:通信应用实践》内容简介:当前所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急速发展的时代,对各商业领域的服务设计创新来说,既是机遇,
小牛顿科学全知道-27 本书特色 人见人爱的中国国宝大熊猫,憨憨笨笨的,竟然跟吃肉的熊是亲戚,怎么回事?夏日祛暑神器冷气机生病了,还引起了人们不小的恐慌,这一定...
聪明宝贝快乐启蒙系列 本书特色 《聪明宝贝快乐启蒙系列(套装共7册)》通俗易懂、便于吟诵。反复吟唱儿歌。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韵律优美,内容健康,积极向上。...
《天谴》内容简介:1933年,在尼加拉瓜的小城莱昂,连续发生了三人暴卒事件,当局为此展开一系列法庭调查、取证、审讯和辩护工作。
保护我们的地球 本书特色 有了这本书,小读者就能学会如何尊重并保护我们独一无二的地球了!《保护我们的地球》是一本引人入胜的大自然游览指南,它鼓励9岁以上的孩子积...
科普知识大博览(彩图版)(4卷) 本书特色 当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信息的更新也令人目眩。在浩瀚无垠的知识海洋中,还是一脸稚气的孩子面对大千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
亚瑟小子系列:亚瑟的作文 本书特色 《亚瑟小子系列》是世界知名品牌美国兰登书屋出版的一套少儿读物,行销欧美国家数十年,深受孩子和家长们的青睐。故事题材源于生活,...
《幽默,你懂的》内容简介:《幽默,你懂的》是一本你不能不看的笑话书,这里有职来职往的经典幽默,男女之间的那点事儿,婆媳斗智斗
《第三次沉思》内容简介:这本书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得主斯蒂芬·温伯格关于科学史、物理和宇宙、社会观评、个人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