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隐身人的秘密》由别莱利曼著,姚锦镕译。别莱利曼是享誉世界的俄国科普作家,趣味科学的奠基人,因其广受欢迎的物理、天文和数学科普书而闻名。他的作品是用一种奇妙的语言写成的,颇有可读性。《隐身人的秘密》适合少年儿童阅读。
这本《隐身人的秘密》由别莱利曼著,姚锦镕译。
别莱利曼是享誉世界的俄国科普作家,趣味科学的奠基人,因其广受欢迎的物理、天文和数学科普书而闻名。他的作品是用一种奇妙的语言写成的,颇有可读性。
《隐身人的秘密》适合少年儿童阅读。
热现象
扇着扇子时我们为什么会感到凉爽
房间里有几个女人扇动手中的扇子,扇着、扇着,她们自然而然地感到身上凉爽起来。她们这么做绝不会对在座的其他人有半点的害处,而且倒要感激她们扇凉了室内的空气。
那么我们倒来看看,事实是不是这样。扇着扇子时我们为什么会感到凉爽呢?原来直接贴在我们脸上的空气是热的,就像一只肉眼看不见的热空气罩,罩住了我们的脸,“烤着”脸部;也就是说,减缓了我们脸上热量的进一步散发。我们周围的空气如果是静止不动的,那么贴在脸上的这层热空气只能被分量较重、但还没有变热的空气非常慢地往上挤。就在我们用扇子扇去脸上这一层热空气的时候,脸部就接触到一份没有变热的新鲜空气;我们的热量不停地传给这些新鲜空气,于是我们身体上的热量散发出去,所以人体便感到凉快了。
可见,女人们扇扇子的时候,不断驱走自己脸上的热空气,代之没有变热的空气。凉空气一旦变热,又被扇走,又被另一份不热的空气所取代,如此循环不断。
原来如此
扇子的功效就是加速空气流通,使整个室内的空气温度很快变得均匀;也就是说,扇扇子的人利用了周围其他人相对来说较凉爽的空气,使自己得到了凉爽。
下面我们还要谈到扇子的另一种作用。有风的时候为什么会感到更冷些
大家都知道,比起无风的日子,刮风的时候人们觉得更冷些。但并非人人都清楚地知道这一现象的真正原因。有风的日子更冷些,只有生物才有这一感觉。如果把温度计放在风里,温度计的水银柱丝毫不会下降。人在有风的严寒里之所以感到特别冷,首先是因为这时候从脸部(其实是从全身)散发掉的热量比无风的时候多得多,而没有风的时候,被身体暖和了的空气不会那么快就被另一份冷空气所替换掉。风力越强,分分秒秒吹过来与皮肤接触的冷空气就越多,因而我们身体分分秒秒散发掉的热量就越多。单这一点就足以说明为什么会引起寒冷的感觉了。
但还有另外的原因。水分始终不断地从我们的皮肤上蒸发出去,即使置身于冷空气中也是如此。蒸发水分就需要热量。这份热量是从我们肌体上,从紧贴我们身体上那份空气中夺走的。如果空气不流动,那么蒸发的过程就很慢,因为紧贴皮肤上的那层空气中的水蒸气很快就饱和了(在饱和了水蒸气的空气里,剧烈的蒸发是不会发生的)。但如果空气是流动的,那么就有新的空气源源不断流向皮肤,蒸发就会频繁发生,这就消耗掉我们身体上大量的热量。
风的制冷作用到底有多大?这要看风速和空气的温度而定。一般来说,这种作用比人们想象的要大得多。举个例子来说吧。假如空气的温度是4℃,丝毫没有风。这种情况下我们肌体皮肤的温度是31℃。假如刮来一阵刚拂动旗子、但吹不动树叶的微风(风速是每秒2米),那么皮肤上的温度就下降7℃;如果刮来的风能让旗子飘荡起来(风速是每秒6米),皮肤的温度就下降22℃,冷到只有9℃了!
原来如此
如此看来,我们不能单凭温度高低一种因素来判断我们所感觉到的冷热,同时还应该注意到风速。同样的寒冷天气,一般来说,在莫斯科感觉起来就比在圣彼得堡好受些,因为波罗的海沿岸的平均风速是每秒5~6米,而莫斯科只有每秒4.5米。到了外贝加尔区,平均风速只有每秒1.3米,感觉起来就更好受了。东西伯利亚的严寒是出了名的,但感觉起来并不像那些习惯于欧洲较强风的人想象的那么难受,因为东西伯利亚全年几乎是不刮风的,尤其在冬季。
为什么沙漠热风会让人酷热难耐
读了上文之后,有的读者也许会说:“如此说来,即使在酷暑的日子里,风也会送来凉爽。那么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旅行者还是常常谈沙漠热风色变呢?”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矛盾现象,是因为在热带气候条件下,空气的温度要高于人的体温,人在有风的时候不但不感到凉快,反而觉得更热,这就不足为奇了。
原来如此
在那里,不是人体把热量传给空气;相反,是空气把热量传给了人体,所以分分秒秒吹过来与人体接触的空气越多,人就感到越热。
确实,这里的蒸发作用同样因为有风而加强,但热风的影响更明显。所以像土库曼这些居住在沙漠上的人都要穿上保暖的长袍,戴起皮帽子来。面纱能保暖吗
这不,这里出现了一个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物理学问题。女人们众口一词,说面纱可以保暖,不戴面纱时脸就冷得不行。可是,你看面纱的料子那么轻薄,况且有时上面还留着相当大的孔洞。男人们往往是不大会相信这话的,他们都认为:说面纱能起到保暖作用,那只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说辞而已。
但是,要是你还记得上文所说的话,那就不会作出轻率的判断了。
……
“别莱利曼因其广受欢迎的物理、天文和数学科普书而闻名。他的作品是用一种奇妙的语言写成的,颇有可读性。”
——宇宙飞行和火箭技术的先驱者、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
“唱颂数学和物理的歌者,吟颂天文和航天的诗人。”
——苏联火箭发动机主设计师瓦伦丁·P.格鲁什科
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享誉世界的俄国科普作家,趣味科学的奠基人。共写了105本书,其中大部都是趣味科学读物。他的很多作品再版几十次,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至今依然在全球范围再版发行。仅在印度,本书就有七种语言的版本,是销售过两千万的经典科普读物。在他的笔下,科学不再与我们相隔甚远,而是时时刻刻发生在我们的生活里;科学原理不再那么枯燥,而是妙趣横生。同时,他也是一位不遗余力地传播科普知识的编辑与组织者,他创办了苏联第一份科普杂志《在大自然的实验室里》并任主编,担任时代出版社理事,组织出版大量趣味科普图书。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1959年,苏联发射的无人月球探测器“月球3号”传回了航天学史上第一张月球背面照片,其中拍到的一座月球环形山后来被命名为“别莱利曼”环形山,以纪念这位卓越的科普大师。
《迷人的数学2》内容简介:享誉世界的智力游戏专家、畅销益智经典《迷人的数学》作者全新力作,科学性、互动性绝佳 全彩图文,精美
神奇的鸟类 本书特色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History)是世界上规模*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它的秘藏珍宝之一 ...
小猫分蛋糕 第一级 除法 4岁~6岁 本书特色 汤姆是个热情好客的好猫。有一天,他烤了1打饼干,并邀请朋友们来和他分享。他先把1打饼干分成3份儿,看着这诱人的饼...
《盛开.第十九届全国新概念获奖者范本作品.A卷》内容简介:《盛开.第十九届全国新概念获奖者范本作品.A卷》所收录的均为第十九届新
《太阳系三环到四环搬迁纪要》内容简介:我们生存和茁壮成长所需要的东西,宇宙里一点也没有:空气、重力、热水澡、新鲜的产品、隐
蜜蜂的神奇世界 内容简介 你相信吗?“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人类将*多存活四年。本书的原版(德语版)出版一年销售即超过13000册。本书截至目前已被译为10种语...
《常春藤英语 七级·四》内容简介:本书是按照《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七级要求编写的,适合高二年级学生阅读。本册的选材基于生活
《重生之路》内容简介: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与逆转,也许并不是一场终将失败的战斗。在我们熟悉的认知里,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慢性病
磁铁的命运-有趣的科学法庭-物理法庭-3 本书特色 在太空中也可以用圆珠笔写字吗?手机上的磁性会让银行卡失灵吗?防晒霜能阻隔一整天的紫外线吗?这些是多么神奇的物...
小熊维尼谈哲学 本书特色 整个西方哲学,都是为小能维尼所做的长期准备,无论哪个西方哲学家,只耕耘过个个世界的一小片区域,而小熊雄尼的哲学世界,则将他们全都包含在...
善变的艺术家-章鱼.乌贼-小牛顿科普馆-40-最新升级版-适读于7-12岁 本书特色 《小牛顿科普馆》是令人感到亲切、感动的儿童科学百科全书,它所传达的艺术人文...
《长进:中外史上的30条血训》内容简介:这是一本以我国历代王朝重大事件和风云人物为主线、以世界文明发展史为坐标、以历史教训为
暖房子经典绘本系列(第八辑):圣诞节到了吗 本书特色 本书为“暖房子经典绘本系列·第八辑·奇妙篇”中的一册。圣诞节到了,小熊泰迪兴奋得不得了,他都准备好要狂欢啦...
《几何和统计(全彩)》内容简介:本书为青少年科普读物。数学是一种“国际语言”,科学家用数学来表达他们对我们周围世界的许多想
《深入理解Kafka:核心设计与实践原理》内容简介:《深入理解Kafka:核心设计与实践原理》从Kafka的基础概念切入,循序渐进地转入对
千万不要玩斗鸡眼-有关身体的传言以及彻头彻尾的谎言 本书特色 全书立足权威科学研究,用令人好奇的小标题和不失幽默的语言为您揭开长期以来被您尊为生活养...
院士数学讲座专辑-从数学教育到教育数学(最新版) 内容简介 为什么是教育数学而不是数学教育?数学教育要靠数学科学提供材料。对材料进行教学法的加工使之形成教材,是...
南极历险 本书特色 他,是首先登上南极大陆的少数几个中国人之一;是**个进入南极中心地区(南纬80度以南)的中国人。 他,也是**个进入阿拉斯加北极地区的...
讲给孩子的世界地理-(全套4册) 内容简介 剑桥,听着这个名字,心中就会涌起说不尽的憧憬。这个美好的憧憬,是读了徐志摩写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而来的。诗人在上世纪...
恩格尔曼讲的光合作用的故事-科学家讲的科学故事-040 本书特色 *经典的科学,*前沿的技术加*通俗、*权威的解读,韩国*受欢迎的科普读物,销量突破1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