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隐身人的秘密》由别莱利曼著,姚锦镕译。别莱利曼是享誉世界的俄国科普作家,趣味科学的奠基人,因其广受欢迎的物理、天文和数学科普书而闻名。他的作品是用一种奇妙的语言写成的,颇有可读性。《隐身人的秘密》适合少年儿童阅读。
这本《隐身人的秘密》由别莱利曼著,姚锦镕译。
别莱利曼是享誉世界的俄国科普作家,趣味科学的奠基人,因其广受欢迎的物理、天文和数学科普书而闻名。他的作品是用一种奇妙的语言写成的,颇有可读性。
《隐身人的秘密》适合少年儿童阅读。
热现象
扇着扇子时我们为什么会感到凉爽
房间里有几个女人扇动手中的扇子,扇着、扇着,她们自然而然地感到身上凉爽起来。她们这么做绝不会对在座的其他人有半点的害处,而且倒要感激她们扇凉了室内的空气。
那么我们倒来看看,事实是不是这样。扇着扇子时我们为什么会感到凉爽呢?原来直接贴在我们脸上的空气是热的,就像一只肉眼看不见的热空气罩,罩住了我们的脸,“烤着”脸部;也就是说,减缓了我们脸上热量的进一步散发。我们周围的空气如果是静止不动的,那么贴在脸上的这层热空气只能被分量较重、但还没有变热的空气非常慢地往上挤。就在我们用扇子扇去脸上这一层热空气的时候,脸部就接触到一份没有变热的新鲜空气;我们的热量不停地传给这些新鲜空气,于是我们身体上的热量散发出去,所以人体便感到凉快了。
可见,女人们扇扇子的时候,不断驱走自己脸上的热空气,代之没有变热的空气。凉空气一旦变热,又被扇走,又被另一份不热的空气所取代,如此循环不断。
原来如此
扇子的功效就是加速空气流通,使整个室内的空气温度很快变得均匀;也就是说,扇扇子的人利用了周围其他人相对来说较凉爽的空气,使自己得到了凉爽。
下面我们还要谈到扇子的另一种作用。有风的时候为什么会感到更冷些
大家都知道,比起无风的日子,刮风的时候人们觉得更冷些。但并非人人都清楚地知道这一现象的真正原因。有风的日子更冷些,只有生物才有这一感觉。如果把温度计放在风里,温度计的水银柱丝毫不会下降。人在有风的严寒里之所以感到特别冷,首先是因为这时候从脸部(其实是从全身)散发掉的热量比无风的时候多得多,而没有风的时候,被身体暖和了的空气不会那么快就被另一份冷空气所替换掉。风力越强,分分秒秒吹过来与皮肤接触的冷空气就越多,因而我们身体分分秒秒散发掉的热量就越多。单这一点就足以说明为什么会引起寒冷的感觉了。
但还有另外的原因。水分始终不断地从我们的皮肤上蒸发出去,即使置身于冷空气中也是如此。蒸发水分就需要热量。这份热量是从我们肌体上,从紧贴我们身体上那份空气中夺走的。如果空气不流动,那么蒸发的过程就很慢,因为紧贴皮肤上的那层空气中的水蒸气很快就饱和了(在饱和了水蒸气的空气里,剧烈的蒸发是不会发生的)。但如果空气是流动的,那么就有新的空气源源不断流向皮肤,蒸发就会频繁发生,这就消耗掉我们身体上大量的热量。
风的制冷作用到底有多大?这要看风速和空气的温度而定。一般来说,这种作用比人们想象的要大得多。举个例子来说吧。假如空气的温度是4℃,丝毫没有风。这种情况下我们肌体皮肤的温度是31℃。假如刮来一阵刚拂动旗子、但吹不动树叶的微风(风速是每秒2米),那么皮肤上的温度就下降7℃;如果刮来的风能让旗子飘荡起来(风速是每秒6米),皮肤的温度就下降22℃,冷到只有9℃了!
原来如此
如此看来,我们不能单凭温度高低一种因素来判断我们所感觉到的冷热,同时还应该注意到风速。同样的寒冷天气,一般来说,在莫斯科感觉起来就比在圣彼得堡好受些,因为波罗的海沿岸的平均风速是每秒5~6米,而莫斯科只有每秒4.5米。到了外贝加尔区,平均风速只有每秒1.3米,感觉起来就更好受了。东西伯利亚的严寒是出了名的,但感觉起来并不像那些习惯于欧洲较强风的人想象的那么难受,因为东西伯利亚全年几乎是不刮风的,尤其在冬季。
为什么沙漠热风会让人酷热难耐
读了上文之后,有的读者也许会说:“如此说来,即使在酷暑的日子里,风也会送来凉爽。那么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旅行者还是常常谈沙漠热风色变呢?”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矛盾现象,是因为在热带气候条件下,空气的温度要高于人的体温,人在有风的时候不但不感到凉快,反而觉得更热,这就不足为奇了。
原来如此
在那里,不是人体把热量传给空气;相反,是空气把热量传给了人体,所以分分秒秒吹过来与人体接触的空气越多,人就感到越热。
确实,这里的蒸发作用同样因为有风而加强,但热风的影响更明显。所以像土库曼这些居住在沙漠上的人都要穿上保暖的长袍,戴起皮帽子来。面纱能保暖吗
这不,这里出现了一个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物理学问题。女人们众口一词,说面纱可以保暖,不戴面纱时脸就冷得不行。可是,你看面纱的料子那么轻薄,况且有时上面还留着相当大的孔洞。男人们往往是不大会相信这话的,他们都认为:说面纱能起到保暖作用,那只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说辞而已。
但是,要是你还记得上文所说的话,那就不会作出轻率的判断了。
……
“别莱利曼因其广受欢迎的物理、天文和数学科普书而闻名。他的作品是用一种奇妙的语言写成的,颇有可读性。”
——宇宙飞行和火箭技术的先驱者、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
“唱颂数学和物理的歌者,吟颂天文和航天的诗人。”
——苏联火箭发动机主设计师瓦伦丁·P.格鲁什科
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享誉世界的俄国科普作家,趣味科学的奠基人。共写了105本书,其中大部都是趣味科学读物。他的很多作品再版几十次,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至今依然在全球范围再版发行。仅在印度,本书就有七种语言的版本,是销售过两千万的经典科普读物。在他的笔下,科学不再与我们相隔甚远,而是时时刻刻发生在我们的生活里;科学原理不再那么枯燥,而是妙趣横生。同时,他也是一位不遗余力地传播科普知识的编辑与组织者,他创办了苏联第一份科普杂志《在大自然的实验室里》并任主编,担任时代出版社理事,组织出版大量趣味科普图书。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1959年,苏联发射的无人月球探测器“月球3号”传回了航天学史上第一张月球背面照片,其中拍到的一座月球环形山后来被命名为“别莱利曼”环形山,以纪念这位卓越的科普大师。
《国画初学起步:梅兰竹菊》内容简介:本书是“国画初学起步”系列图书中的一本,针对零基础的国画初学者,以详细讲解配以大量范例
彩图版李毓佩数学故事·冒险系列小眼镜时空历险记/彩图版李毓佩数学故事.冒险系列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8-12岁1.畅销三十年少儿数学科普经典,“李毓佩数学故事...
DK儿童足球百科 本书特色《DK儿童足球百科》从足球的起源和发展、比赛规则和装备设施、球员的个人技术和在场上的位置作用、各种阵型及其优缺点、俱乐部运作,以及世界...
《印度哲学概论》内容简介:开中国现代印度哲学研究之先河 梁漱溟民国北大讲义,历百年仍为典范 《印度哲学概论》原为梁漱溟于1918
趣味天文学 本书特色 本丛书是一套世界经典青少年科普读物。在书中,科普大师别莱利曼不仅向小读者们讲述了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的常识和基础知识,还运用各种奇思妙想和...
《从一到无穷大:科学中的事实与猜想》内容简介:本书是科普界一代宗师乔治·伽莫夫的代表作,在一众自然科学经典名著中宛如灯塔一
《扬·比比扬历险记(插图本)》内容简介:本书描写了一个顽皮淘气但本性善良的男孩扬·比比扬与魔鬼打交道的离奇经历。扬·比比扬
快乐游戏-配光盘 本书特色 《快乐游戏》:编者帕姆和苏珊说:音乐对儿童的大脑发育至关重要。应该尽可能让孩子们无忧无虑地长大。在他们身体和心智发展的同时,体验音乐...
学习改变未来趣味科学 内容简介 在由魏红霞编写的《趣味科学》这本书中,你会发现身边的科学知识都是这么有意思,神秘的宇宙是那么好玩,即使是那些不会说话的植物、动物...
《生活大爆炸》里的科学 本书特色 带你走进全球爆红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背后的科学世界用潘妮也能明白的解释告诉你谢尔顿他们到底在聊什么鬼!编辑推荐:★“未读·探...
科学全景图透视版 古埃及档案 本书特色翻开这本书,我们仿佛乘坐时光机穿越时空,到达这个富饶璀璨的国度,尽情体验神秘的埃及之旅。一座座宏伟庄严的金字塔在夕阳中熠熠...
《通用管理能力开发》内容简介:本课程为管理学科专业基础课,是学好管理学科专业课程的基础,同时也是其他专业学生学习通用管理知
《奇妙的热带雨林》内容简介:大多数热带雨林都位于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具有独特的外貌和结构特征,与世界上其他森林类
《近代江苏交通运输发展与变迁:以江南汽车公司为中心》内容简介:本书以近代在江苏区域诞生的“国内规模最大的商办汽车运输公司”
《万盛党史人物传》内容简介:本书选取了在重庆万盛区党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汪石冥、陈治钧等18位先进人物,为其立传。深刻反映了万盛
科学虫子:头脑风暴教授 本书特色 头脑风暴教授是个学识渊博、想象力丰富的发明家,同时也是个糊里糊涂的人。他有5副眼镜,一副用来看书,一副用来写作,一副出门时戴,...
《土地储备制度的现状与完善》内容简介:土地储备制度是我国城市土地利用制度的一项创新。本书从我国土地储备制度现状及其存在的问
细菌与人 本书特色 细菌与人的关系密不可分。高士其先生撰写的29篇科学小品,说的都是生物界的琐事,如细胞、细菌、气味、鼠疫等,却篇篇与人相关,透着科学与哲思的光...
亲亲自然学英语 2 内容简介 《飞蛾和蝴蝶》大家都见过小小的飞蛾和美丽的蝴蝶,在书中,孩子们能够通过辨别它们的民同培养细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在干燥的地方》在沙...
吉藏-大家精要 本书特色 吴建伟编著的《吉藏》内容介绍:大凡一个杰出人物的诞生和成长,都要有适合于培养他的土壤和气候,而吉藏所生活的时代正好具备了造就杰出人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