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鲁迅和胡适,后人对他们的议论可以说不惜笔墨,洋洋洒洒。而韩石山先生的这种比较研究,在汗牛充栋的鲁研胡研著作中,亦有可圈可点之处。即使初版至今六年,评论文字仍络绎不绝。当时,恐怕作者自己也未能料到。对《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全新修订版)》的认同基本有三点,一是材料翔实,考证有序;二是观点明确,绝不含糊;三是意犹未尽,留给读者思考空间。有这三点,《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全新修订版)》在当今鲁研胡研界,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至于“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这个说法能否让人接受,已无碍它的流传。
《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编辑推荐:我的看法是在读书中发端的,也是在阅读《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的过程中完善的。我可以不相信自己的德行与智力,却不敢无视那么多书本的品质,还有它们的作者的诚挚。
胡适的文风
这一章说说鲁迅和胡适两人的文风与社会理念的不同。先说文风。
不管两人的留学背景有什么不同,思想品质上有着怎样的差异,也不管他们生前身后有着怎样的遭际,作为后人,我们看到的是他们的文章,想学的和不想学的一切,也都包含在他们各自的文章中。换句话说,他们的文章写得怎样,能从中学到些什么东西,这才是**重要的。要在不长的篇幅里,全面地谈两人的文风,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是择其大端,略加论列,有个大致的判断就行了。为了保持论述的公允,每人只选两篇文章,且都是前期的。
先谈胡适,以便谈鲁迅时有个比较。
什么是文学,或者说什么是好文章,胡适有固定的看法,终其一生没有什么改变。
一九二一年年底编辑出版的《胡适文存》,后来称做**集,收有一篇《什么是文学》。一开头便是,他曾说:"语言文字都是人类达意表情的工具;达意达的好,表情表的妙,便是文学。"接下来说,怎样才是好与妙呢,这就很难说了。他曾用*浅近的话说明如下:"文学有三个要件:**要明白清楚,第二要有力能动人,第三要美。"
这是篇文章,也是写给钱玄同的一封信。原信没有署年月日,《胡适文集》的编者注明,此信写于一九二○年十月十四日。信中引用的那句话"语言文字是人类达意表情的工具"云云,就更早了,是他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说的。该文载于一九一八年四月十五日出版的《新青年》第四卷第四号。可说是新文化运动初期的作品。
这些,可说是胡适关于文学与文章的*初的主张。
一九五九年,胡适已六十八岁,眼见就是古稀之龄了。五月十六日这天,有台湾大学的六名侨生代表到南港"中央研究院"来拜访胡适,这些学生组织了一个海洋诗社,还带来了他们的刊物《海洋诗刊》。交谈中,胡适说:
"大部分的抽象派或印象派的诗或画,都是自欺欺人的东西。你们的诗,我胡适之看不懂,那么给谁看得懂?我的《尝试集》,当年是大胆的尝试,看看能否把我的思想用诗表达出来;如果朋友们都看不懂,那成什么诗?白居易的诗,老太婆都能听得懂;西洋诗人也如此,总要使现代人都能懂,大众化。律诗,用典的文章,故意叫人看不懂,所以没有文学价值。我的主张,**要明白清楚,第二要有力量,第三要美。文章写得明白清楚,才有力量;有力量的文章,才能叫做美。如果不明白清楚,就没有力量,也就没有‘美’了。"
一九六○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胡适和胡颂平聊天时说起,过去有一位朋友请他吃饭,这位朋友的儿子写了一些诗,说是新诗吧,又带些旧诗的样子,已排印好,预备出版了。主人夫妇对他们的儿子很夸奖,要他看一看。他看了之后,发现这孩子写的诗,全是不通的。他在他们家里,他们又预备了很好的饭菜请他,怎么说好呢?这让胡适很犯愁。只好说,这是孩子的老师不好,不肯好好的指点孩子的错误。又对主人夫妇说了下面一段话:
"无论诗或文,**要做通。所谓通,就是通达。我的意思能够通达到你,你的意思能够通达到我,这才叫做通。我一向主张先要做到明白清楚。你能做到明白清楚之后,你的意思才能够通达到别人。第二叫力量。你能把你的意思通达到别人,别人受了你的感动,这才叫力量。诗文能够发生力量,就是到了*高的境界,这个叫做美。"
这两件事,都记在胡颂平整理的《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里。与一九二一年的看法相比较,将近四十年后六十八九岁的人,和四十年前二十八九岁时说的话,几乎一模一样。
不光对写作,就是一些小的事情上,也是这样。胡适晚年曾在台湾师范大学演讲,提到律诗和京剧,斥为下流。座中喜欢律诗和京剧的人听了大为惊愕,事后梁实秋告诉他们,这是胡先生数十年一贯的看法,可惊的是他几十年后一点也没有改变。确也是的,无论是对文学艺术,还是对社会政治,胡适的许多观点,一生几乎没有什么改变。这有浅的一面,也有执著的一面,常人是难以做到的。
小事中每每隐匿着大的历史事变的开端,可惜这样的见微知著,常是许多历史学家事后的聪明。
——《鲁迅和胡适:同时来到历史的交叉路口》
韩石山,山西临猗县人,生于一九四七年。一九七○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历史系。曾任《山西文学》主编,现为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早年写小说,继而散文、随笔、评论,均有涉猎。近年来潜心于现代文学研究与人物传记写作,主要著作有《民国文人风骨》《徐志摩传》《李健吾传》《寻访林徽因》等。
小事中每每隐匿着大的历史事变的开端,可惜这样的见微知著,常是许多历史学家事后的聪明。
——《鲁迅和胡适:同时来到历史的交叉路口》
韩石山,山西临猗县人,生于一九四七年。一九七○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历史系。曾任《山西文学》主编,现为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早年写小说,继而散文、随笔、评论,均有涉猎。近年来潜心于现代文学研究与人物传记写作,主要著作有《民国文人风骨》《徐志摩传》《李健吾传》《寻访林徽因》等。
这世间始终你好-梅艳芳传 本书特色 那个唱着《女人花》的绝代芳华的女人到人间行了四十年的路,挨过了许多的苦,唱过了许多的歌,拍过了许多的戏,爱过了许多的人,亦眼...
太监是封建专制的产物和人类文明史的毒瘤,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历史上留下美誉或恶名的太监虽然不乏其人,但真正有权势者毕
从政要学曾国藩 经商要学胡雪岩 本书特色 品曾国藩内圣外官的为滚之道,悟胡雪岩权谋机变的经商之术从政要学曾国藩 经商要学胡雪岩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六章,主要内...
牛顿——图解天下名人丛书 本书特色 善良、正直、优秀的名人是社会的精华、后人的楷模,他们的言行自有启迪世人之妙用。借鉴前人。借鉴历史,可推动文明进步。牛顿——图...
毛泽东与共和国非常岁月 本书特色 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不愿看到的朝鲜战争还是爆发了,毛泽东代表中国党和政府发出严正警告,“中国人民决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
《人类群星闪耀时》内容简介:《人类群星闪耀时》收录了十几个故事,跨越了地域、时代与领域的界限,从托尔斯泰到拿破仑;从列宁到
李书华自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现代科学的开山元老之一、北平研究院实际掌门人李书华教授的自述,记录了他一生的几段霸要经历。如留学法国,在北京大学、北平研究院、中...
优雅,是穿透岁月的美丽。《时光深处的优雅》书写了林徽因、孟小冬、张爱玲、陆小曼、张充和、杨绛等24个魅力女子的传奇故事。真
甘地(精装) 本书特色 20世纪*摄人心魄的精神领袖、不怒而威以无形胜有形的传奇,全球*畅销的自传作品之一。甘地(精装) 内容简介 本书是印度首领甘地的自传,回...
哥伦布传 本书特色 萨尔瓦多·德·马达里亚加的这本《哥伦布传》不仅客观介绍了哥伦布作为海军上将所进行的活动,而且向读者描绘了哥伦布极具吸引力同时又极具文...
《古书的装帧:中国书册制度考》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讨论中国古代书册制度的论文若干篇,如《书册装潢考》、《中国书籍制度变迁之
《梵高的耳朵》内容简介:荷兰梵高博物馆官方认证,BBC制作同名纪录片! 作者调查过程历时7年,深入阿尔勒一百余次,建立起梵高生活
大清皇帝权谋秘史 本书特色 《大清皇帝权谋秘史》:感慨:顺治幼年称帝的背后原有一位皇宫内院的“操盘高手”。钦服:康熙大帝,亲政之后,使一招接一招施展百变高手的奇...
女人篇-男人篇-张星名人访谈录-全两册 本书特色 《张星名人访谈录:女人篇、男人篇(共2册)》是一部以人物专访为特色的纪实文学作品。作者张星既是记者又是作家,兼...
世界音乐巨匠-舒曼 本书特色 舒曼有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父亲又给予了他浓厚的文人气质,在茨维考这座音乐花园中,他自由自在地生长着。世界音乐巨匠-舒曼 内容简介 ...
蒋介石的王牌特工:密电破译奇才池步洲 内容简介 二战战场,奇才辈出,密电破译,屡建奇功。日军偷袭珍珠港的军事部署,山本五十六的出巡行程,这些日军本部*高机密不久...
《遇见幸福》内容简介:喻丰是武汉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导。作为目前国内知名的青年学者及心理学专家,他在《遇见幸福》这本书中,
《象牙塔的凡尘》内容简介:本书共分为七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创业思维启蒙,阐述创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第三章创业与价值观,
萨伦伯格,被誉为缔造了“哈得孙河奇迹”的传奇机长,2009年1月15日,他将引擎熄火的飞机成功迫降于哈得孙河上,机上155名乘客和
顾准的后半生 本书特色 对当下多数年轻人来说,“顾准”或许是一个陌生冷僻的名字。上世纪90年代**波顾准热时,他们不过是10来岁的学童。如今,这个名字在他们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