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沈龙朱聊往事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他说的故事,有的是我知道的,有的是我隐约知道的,还有更多的细节是我从来不知道的。从细节中,呈现一个更微观的沈从文,恍惚是我命该如此的一个与沈从文的约定。”
学者谢泳说:这本书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传记,也不是学院里的高头讲章,但我以为是近年沈从文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贡献,不仅有新材料,更有观察作家的新角度。沈从文的家事,过去虽有涉及,但本书*为全面也*细致。我想,本书可能会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一本重要著作。
沈从文长子沈龙朱首次披露沈家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一本真切、坦白的私家历史:自杀疑团、夫妻琐事、父子冲突、沈家与张家、荒唐的纪念……
□亲人为何误解却*终理解了大师的精神世界
□沈从文仅存于世的摄影作品,数十幅首发珍贵图片
在我看来,愈老愈与父亲模样接近的沈龙朱,他说自己的脸没 有父亲的脸宽。而性格上,他这样说:“我和父亲的性格完全不一样 的。我说话哇啦哇啦的。他不这么说话,老是细声细气的。还一直坚 持用湘西话,本性不改。”沈龙朱想不明白,为什么父亲二十来岁就离开家乡了,而一直 放弃不了家乡话?而从小生长在合肥的张兆和,居然就听懂沈从文 在说些什么。我问:“张兆和听沈从文的话没有障碍吗?”沈龙朱说:“嗯,那倒是,甚至于我们小时候还要她翻译。”沈龙朱说:“我父亲湖南腔改不了,我母亲安徽腔改不了,这两 个人都没有改。你看我母亲,她苏州上中学,上海上大学,结果她是 安徽腔,他们家里都是安徽腔。”一九三四年,沈龙朱出生,一九三七年弟弟沈虎雏出生,这样 就有了沈从文的四口之家。在那样艰苦的年代里,吃饭是**重要的 事情。尤其是有了两个孩子之后,张罗家用成了沈从文顶头疼的一件 事。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九日,他致信大哥沈云麓说:“我们这里一切 都好,小龙朱精神尤好,终日大嚷大闹,天气极寒,惟彼依然想在屋 外寒气中玩。……小龙朱每早就必需吃一个大馒头,半磅牛奶,一个 鸡子,两片饼干,有时且得饶几调羹稀饭,三片咸萝卜,总拢算来,数量也就大有可观了。中午他吃一大碗半稀不干的饭,下午啃一个 大梨,晚上又是一大碗稀饭,真可说是一橡皮口袋,人小空心大!”一九三七年七月三日,沈从文在给大哥沈云麓的信中又说:“小孩子 大小都好,身体健康,脾气正常。小的虽落地不过一月,手脚神气都 如二月孩子。头发极黑,手脚极白,额门宽而高,声音壮大。只是食 量太大,因此吃其母奶以外尚得补充奶粉二次,方能过瘾安睡。”就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下,孩子们长大了。沈从文说湘西话,张 兆和说合肥话,沈龙朱说北京话,小儿子学说话的时候全家呆在昆 明,于是沈虎雏首先学会了昆明话。结果是,一家四口的日常用语是 四种方言:湘西话、合肥话、北京话、昆明话。沈龙朱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在昆明以出生在北京为荣,愿意使用北京话。合肥话,属于北方方言中的江淮方言,俗称下江官话。下江官 话主要流行在长江中下游,包括安徽、江苏、江西部分沿江地区。而 湘西话,属于楚语、湘方言。云南话又是怎样一个特点呢?没有在那 里生活过的我,很难想象。这四种方言在一起怎样交流?我设想了一下,将来有机会从这 几个地方请四个人来表演,看他们在怎样有趣地交流,重新呈现一下 沈家当年的情景。孩子们渐渐懂事了,在国乱流离中,沈从文和张兆和要说一些 成年人的话题,也许涉及政治,也许涉及家庭生计,也许是他俩的青 春往事。反正不希望两个小孩知道,于是,他俩发明了黑话。沈龙朱说:“父母两个人有时候要说秘密话,说悄悄话,不想让 我们听见。”我问:“就说湘西话?”沈龙朱说:“不是湘西话,黑话。”我继续追问:“黑话是什么地方的话呢?”沈龙朱说:“实际上就是湘西话加一点土著的词在里头。他比如 说:‘罗果里给老小龙……’,我可以听懂一点,小龙。”小龙,显然 是在说沈龙朱。沈龙朱说:“肯定是说我呢,然后就叽里咕噜说些别 的东西,就听不懂了。”我问:“你们听不懂爸爸妈妈的话?”龙朱说:“听得懂。如果故意不让听就听不懂了,那是黑话呀。”“父母在哪儿说黑话?”“也在床上呀。”独独属于沈从文与张兆和之间的“黑话”,随着其中的一个离世,这种语言的存在就丧失了意义。随着两个人的离世,这种“黑话”就 永远消失了。与沈从文张兆和生活了很长时间的孙女沈红能听懂“黑话”吗?沈龙朱说:“沈红也不会,也不可能听瞳,沈红就很少听见这个东西 了。黑话都是我和弟弟小时候,在云南,住在一个屋里头,睡在一个 床上,一家人挤在一个床上头……”沈龙朱比弟弟虎雏大三岁。他说:“我们两个小时候好极了。在外头 淘气当然也有了,但在家里头淘气,主要是我们两个人。”童年时代,爸爸妈妈睡一张床,龙朱和弟弟睡一张床。早晨,很早就醒了,却并不起床。两个小孩子就听见爸爸妈妈在说悄悄话。有时候,沈从文也会在这个时候给孩子们讲故事。早晨醒了,在被窝 里听父亲讲故事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如果父亲不讲,孩子们自己也有乐趣。沈龙朱说:“也有时候就 是我跟弟弟两个人,瞎编故事,胡编。说的是做梦,今天说梦吧,就 说自己的梦,梦可以编得一塌糊涂,钻到地心底下去啊。或者我们叫 地心砖的东西放在车的表面上,我们就可以到任何地方去,火里可以 钻,地里*硬的岩石也能钻过去啊,想象里的这些东西。”一直到沈 龙朱上了初中,弟弟已读小学,他俩还要在床上说半天。沈龙朱回忆说:“有时候,天冷,四个人挤在一个大床上头,两头。我和弟弟两个在一头咕噜咕噜说,他们俩在一头咕噜咕噜说。很多这样 的时候。因为当年的床是很小的。云南的时候,干脆,像冬天,那就是 爸爸妈妈被窝里*暖和了。小孩自己的脚半天捂不过来,钻到父母被窝 里头,啊,舒服极了!本来是我和小虎两个人睡一个小床,他们俩睡另 外一个房子,弄不好我们两个人就都钻过去了。小虎跟我还是满好的。”P2-5
沈龙朱沈从文长子。1934年11月20日,生于北京府右街附近达子营。1957年被划为右派。1979年初,“右派”问题获得纠正。他在沈从文身边生活时间很长,参与《沈从文全集》编辑工作,对父母有独特的理解。
刘红庆
作家,1966年生于太行山。先后就读于晋中师专、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近年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推广。著有《向天而歌》《佛心学侠》《侯宝林:江湖江山各半生》等。
《外国文学经典中的人生智慧》内容简介:本书以数部外国文学经典作品入手,分析作品主人公的人生轨迹,梳理总结从中可以得出的各种
时代人生之三国启示录 本书特色 《时代人生之三国启示录》是一部书名正襟危坐,形式出人意表,内容横亘百年的书籍。 炎兴元年(公元263年),魏军兵临城下,蜀汉亡国...
权力家族:中国历史上的政治世家 本书特色 《权力家族:中国历史上的政治世家》:卫霍家族、诸葛家族、曾国藩家族一个个政坛草根的历史神话,一段段叱咤权柄的千古传奇。...
盛唐在盛开。盛唐像一颗种子,偕着李白最璀璨夺目的诗篇,在《太白莲》里萌芽,生长、成熟,结出甜蜜的果实。然后,在一个风雨交
博采雅集从侠道到王道:刘邦传 本书特色 在那个英雄辈出、诸侯并起的时代,游侠、儒家、法家、道家、兵家、纵横家……悉数登场,从秦崩、楚亡到汉兴,作者重新全景再现一...
家在云之南-忆双亲.记往事 本书特色 这部家族记忆史,透过人物的命运沉浮,展现了西南边陲——昆明自民国至共和国近百年间的政治风云和新旧冲突,革命风暴对一个大家庭...
杰斐逊自传 本书特色 《世界名人传记丛书:杰斐逊自传》是他在77岁高龄开始写的,他写这个自传的目的是供自己参考,并让家人知晓。这部著作忠实、富有启发性并饶有趣味...
《升维:争夺产品认知高地的战争》内容简介:这个产品极度过剩,而用户注意力又极度稀缺的时代,传统的以产品能力为导向的模式正在
俾斯麦-最新版插图本 本书特色 世界上*经典的俾斯麦传记版本,传记大师艾密尔·鲁特维克代表作。俾斯麦-最新版插图本 内容简介 铁血宰相俾斯麦,是德国近代史上杰出...
姚鼐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上编和下编两部分。上编为综合研究,包括姚鼐所处的时代背景、家族传统、姚鼐年谱和姚鼐的人生之路;下编为专题研究,从姚鼐的思想性...
统一战线人物志-(全二卷) 本书特色 为弘扬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风雨同舟、坦诚相交、团结合作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进一步扩大统一战线在全社会及海外...
岳麓风云.上下册 本书特色 千年以来,无数的博学鸿儒、骚人墨客、军政名流在此求学问道。那代代雄姿英发的儒生在岳麓书院这所古老学府中潜心思索、并从这寂静的山问庭院...
中国现代作家传记丛书- 沈从文传 内容简介 伴随20世纪中国的历史进程,从具有特异色彩的乡村世界到色调繁复的都市人生,本书以富于哲学意蕴的文化观照,凸浮出现代著...
钱理群 序树犹如此王立刚 北大最美的十棵树丛治辰 三角地谢 冕依依柳岸冯永锋北大需要荒凉感胡续冬草坪音乐记忆陈顺馨48楼·
《记忆之声:莱维访谈录(1961—1987)》内容简介:1961—1987年间,普里莫·莱维接受了不计其数的采访。本书两位编者精选了其中36
《古希腊和罗马城邦经济社会史文献选辑》内容简介:本文献选辑主要辑录西方古典作家所记述的、反映古希腊和罗马城邦时期经济社会史
我看德拉克洛瓦 本书特色 本书是法国大诗人波德莱尔评述浪漫主义大画家德拉克鲁瓦的生平与艺术。这部作品既是后人欣赏、感悟这位大画家的指南,也是描绘19世纪法国社会...
《千古学案》内容简介: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是,在传世文献中,中国最早的确切纪年只能追溯到公元前841年。有关夏商周三代的
走近龚育之 本书特色 《走近龚育之》讲述了龚育之的生平事迹,他是党的高级干部。更是学者、思想者、读书人。一百人的亲历亲见。鲜为人知的珍贵资料,带领人们走进这位大...
《独立,从一个人旅行开始》内容简介:人为什么要去旅行?是要忘记现实?还是要面对自己?新井一二三,从14岁搭上第一趟长途火车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