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约翰•海恩斯的15万字、18篇“森林生活日记”似的随笔,是大大小小的18块远离人类社会喧嚣的远古的净土,那里的森林、河流、花草、云朵、冰雪、月光、暖土和随着季节出没、生息的野兽,无不浸透着现代社会的人们生存中所极度匮乏的心灵氧气。原野上古朴的风,雪地上不断出现的兽痕,狩猎劳累后用柴架起的做饭煮肉的灶台,还有在冰雪中储存粮、肉的方式,及在雪地、草地上与狗同道旅行间的睡觉和苏醒,完全是我们人类*美的生活方式,*简单的生存之道,然而,现在却成了我们梦中的天堂园地,成了我们人类生活经验的遥远记忆。海恩斯的笔触里有对待事物的一种冷静、客观的态度,由于长时间过着一种极其自然的生活,他的文笔无意中具有了类似史诗的原始意味。深邃的感悟总是内敛于对事物的客观描叙之下,惜墨如金,绝无矫饰。
社会变得越来越繁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复杂,许多时候,许多人都渴望自己获得一种逃离——《一个人在阿拉斯加荒野的25年》正是这样一本可供许多人逃离进去休憩的随笔。
这本书与《瓦尔登湖》》、《沙郡年记》并称“世界三大自然随笔”,自出版以来,已被译成十几种文字,被誉为20世纪*优美的自然文学。
古老的手册充满了有关饵、捕兽器和技巧的谈论。这个主题有其迷人之处,尤其对于一个被森林生活所吸引的人而言,这种知识似乎是不可或缺的、好的;也是某种在时间中代代相传、有用并具拘束力的东西。这个世界可能令我们失望,市场可能崩溃,交通可能停顿。但是只要有一把好斧头在手,再加上一把枪、一张网、几个捕兽陷阱……生活便将以那种古老、率直的方式持续下去。
如果没有钢制的陷阱,或者拿不到商业工具,人们还是能够制造陷阱。在早期,当金属还十分稀少、昂贵时,人们就制造这种陷阱。他们以乡间所能提供的任何东西,譬如圆木和石头,来做这种陷阱。这些原始的材质被丢弃之后,很快就会腐朽,溶入土壤中,为雪所覆盖。钢索和赤铜线并非唯一的材料。当白人在此世纪后期首次来到这个地区时,他们发现印第安人以动物的腱,或者以他们购自海岸商人的鱼线做成的圈套,来捕捉貂、兔子和其他小动物。
这些平淡朴素的森林学词汇难掩一种本土的粗糙。迟早,擅于思考的人会把那些野蛮的方法视为明显的谋杀:钢制颚夹、铁丝绳套使动物窒息,击碎动物,从死去动物冰冷的躯体割取或撕去湿皮。可预见的结果是,卖出毛皮,好让其他人可以富有,并且穿着打扮超过其天生的权利。
在一切无情残酷当中,有一种知识是必须获得的,一种**的知识。这项知识关乎血,关乎肌腱、内脏、关节和肌肉的结构,关乎头骨的形状,关乎鼻耳唇齿的棱角、锐利度和圆度;而我们只有一种方法可以获得这知识,即熟悉那些被猎捕的动物。那只拉出生皮、拍抚毛皮的手有一种热情,自认凭借着第二天性,可以熟悉动物死尸所有的接合部位及内部构造。但是无论如何熟悉,有一样东西总是把握不住;动物的生命依然超越你的知识范畴,不曾全然显露自己的一切。
关于这点,我们可以根据某种信念,说出同等分量的言论。这些态度很容易变成具有党派色彩,而且不易驾驭。在从事这一行的人身上,特别是在那些心里只关注金钱的人身上,我们经常可以找到一种粗糙鄙俗的特质。然而,对于某些幸运者而言,很少有其他事物比这种季节性的野外追逐更具吸引力。这是*圆满的生活,不确定且苛求,但是充满期许。荒野是空旷的,任何进入其中的人,都知道那种自在从容地处于一个他自称属于自己的地方,所生的满足感。那块土地只属于他,不属于别人。他可以去任何想去的地方,穿过云杉沼泽,越过干燥的桦木山丘,循着自己踩出来的路径,一条在雪地中踩踏出来的路径;夜幕低垂时,他就在自己舒适的营地中停留。
这绝非是一种容易的生活,你所获得的东西总和艰困形影不离——时或有之的贫乏季节和坏运气、弄丢了的猎物、疲惫和失望,以及长日独自在霜雪之中,耗去了许多时间,却未必有回报。有些事情只有从个人的必要性来看,才会有意义,而我们必须自己去选择这个必要性。
教我捕兔的老邻居
有20多年的时间,我定期在阿拉斯加内地沿路线布置捕兽陷阱。这是一个古老、固执的梦,古老的故事和磨损的书所喂养出来的梦:和我的狗独自在雪地中,看顾那些捕兽陷阱和圈套。我面前的足迹、我寻索的动物的生命,都是隐密的,有别于我自己的足迹和生命。
这是我在理查逊农场生活的一部分。农场位于一个陡峭的山丘上面,在费尔班克斯(Fairbanks)以东的塔纳纳河(Tanana River)上。这也是我所能做的事情,而且有时候,这种生活也带来了我们所需要的少量金钱。但是就某方面而言,这不是捕兽者的幸运时候,毛皮的价格低迷,而且在那些年的大半时间,这个地区内并没有很多毛皮动物。
当我独自在理查逊的一间小屋度过**个冬天时,我才只有20多岁,对于北地生活一无所知。11月的一个下午,我和一个年纪较长的邻居,弗来得•艾里生一起出去布置捕兔圈套。艾里生是那种日渐稀少的往昔生活的残存者,在他生活于北方的40多年当中,他采过矿,开过载牲畜的大卡车,驾驶过邮车,布置过捕兽陷阱,也凿过油井。
现在他是两英里路外,理查逊一间旅店的酒保。他从柜台后以他尚存的一只眼睛看着我,很想知道我这个安静、方向未定的都市青年,如何在一个新地方安身立命。当我偶尔为他做一些零工,或者当我们偶尔见面谈话时,他会告诉我他所知道的事情,以及他认为我可以学习的事情。现在他或许会自信满怀地告诉我,我绝不可能以其他途径学习到这些。年轻的时候,他曾经在加拿大东部的森林中,体会到手边没有其他食物时,依赖兔子和松鸡为生的滋味。如今,他快70岁了,走起路来一跛一跛地,十分迟缓。每日,他为厨房的炉灶添煤炭,与煤气唧筒的铃声相应和,为酒吧不常有的顾客服务。我想,他很高兴在他*后不良于行的几年,除了单调乏味的日常工作之外,还有别的事可做。
我们走入旅店下方的森林里,朝河流前进。雪干干地落着,天色渐渐晚了,地面冻结着,几英寸粒状的雪使小草弯了腰,并且薄薄地卧在苔藓上。那年冬天,兔子很多,在柳树和桦树之间有它们踏出来的小径。这些小径在这一带构成一个迷宫,彼此交错,在外行人看来,根本不通往任何地方。
我们在森林中四处走动,艾里生咒骂着,一面自言自语,一面向我透露一些设捕兔圈套的秘诀。他终于选中了一个地方,柳木丛中的一块空地,那里有条兔子踏出来的路径,被四周的灌木丛包围着。当我站在一旁看着他时,他发现身旁立着一株枯死的柳树。他从这柳树上折取一段约三英尺长的树枝,剥除分枝,然后,用一种分不清是苏格兰或新斯科夏省(Nova Scotia)特有的口音解释说,树枝必须是枯干的,不能是绿的,“因为你知道,你的兔子可能停下来,啃食绿色树枝,而不掉入你的圈套里。”
我们带来了一些细红铜线。艾里生取出一段,在其中一端打了一个可以滑动的活结,直径约3英寸。他将铜线另一端缠绕在树枝的中间部位,并将线拉紧。然后,他蹲在小径旁的雪地中,小心翼翼地将树枝插在兔径上方的灌木丛里,并且尽可能不扰乱地面。如此,树枝就稳稳地立在那儿了,活结在雪地以上数英寸的地方悬垂下来。“现在,你知道……”他不时会用一些话来解释他正在做的事情。他在圈套四周、两旁及上方,放置了其他干树枝,并且在下面放置两截残株。满意了,他站起来,嘴里咕哝咕哝地说着话。我们两人都站着,注视那圈套。
现在只有一条路可以穿过那空地。兔子会在夜晚时来到这儿,发现它的路部分被堵住了。它可能不会往回走,而是将头伸入圈套里,尝试继续前进,然后就被圈套套住,窒息而死,而且很快就被冻僵。天气愈冷愈好,但是你必须小心设置圈套。圈套必须够短,如此兔子被捕时,就无法轻易回过头来咬铜线。有时,兔子会将一只脚伸入一个粗制滥造的圈套中,结果兔子将铜线弄断,然后逃之夭夭。
我站在艾里生身旁,很快地,我就明白做圈套的方法了,而艾里生十分凸出的红色鹰钩鼻淌着鼻水,我们周围寒冷的、灰濛濛的暮色加深了。“现在,小兄弟,”他很满意地说,“明天早上回到这儿,你会看到一只兔子!”
那个下午,我们布置了四、五个圈套,都是在兔子迹象*密集的一小块地面上。当我们走出树林,回到旅店用晚餐时,天色几乎已经黑了。当然,隔一天回到树林时,我看到两只在圈套中冻僵的兔子。它们的身体在被扯裂的灌木丛中簇成一团,扭曲的脚伸到半空中,眼睛变成了冰。
从那时候起,每当我想捉一只兔子给我自己,或者给我的狗,我就出去布置几个圈套。然而,事情并非总是如**次那样容易。兔子多时,要捕捉它们并不需要特别的技巧。但是,当兔子稀少时,它们似乎变得十分谨慎、畏缩。它们会停下来,然后又回去,或者在圈套周围寻找其他出路,而没有进入圈套里。数量多时,兔子会变得粗心大意,或者,它们忙着在黑暗中彼此追逐,没有注意到铜线。
《瓦尔登湖》和《星•雪•火》我都看过了;真的说,《星•雪•火》更适合阅读一些,没有什么深刻的哲学的论题,只是一个独自生存的猎人的日记,慢慢讲述他如何追捕麋鹿、山猫、兔子……阅读的时候,可以在洁白的书页里闻到柴草的清香,苦涩的烟草味,凛冽的冬风,还有暖洋洋跳动的炉火边令人瞌睡的气氛。
——penpen
同道人真不少,1999年时我读高中,从贝塔斯曼通过邮寄买了一本,这是我从贝塔斯曼买的唯一一本书,后来2000年去大城市读大学,一去10年,2010年回家看到了这本书,仍是感动,那种感觉已经很难用语言形容,有大致相同经历的人都懂的……
——同道
通常好书总喜欢和别人分享,这本书却例外,只愿当作自己一个人的珍宝,当作自己跟作者之间最无拘无束、最心无旁骛的交流。但在网上发现了志同道合的人,而且无一例外有着相似的阅读经历,不由地会心一笑。第一次接触此书是在初中,还是个寒假,一边把脚丫子摊在阳光底下取暖,一边被那生动又寂静、琐碎而真实、自然并质朴的猎户独居所感动。阿拉斯加便成了我的耶路撒冷。
——水母
别的许多的书都可以没有,可以只是读过,可独独这一本,我想得到,放在身边,珍存,或者只是想起时翻阅一下。
——豆花
约翰·海恩斯(John Haines)(1924—2011),1924年生于美国弗吉尼亚。曾在国家艺术学院、美国大学及汉斯霍夫曼艺术学院修习艺术。他是六本重要诗集的作者,其中之一为著名的《来自冰河的消息:1960—1980诗选》。此外,还著有散文、访谈、评论合集《远离家园》。
他的诗和散文曾多次获奖,包括两个古根汉研究奖、一个国家艺术成就贡献奖及阿拉斯加政府的杰出人文奖。
有20余年时间,他住在阿拉斯加的理查逊外围,并在那里建了一个农场,后为自由撰稿作家和教师。他先后有过5位妻子,每一任妻子要么受不了寂寞的荒野生活,要么受不了他的怪脾气,都先后离开了他。
海恩斯是作家、诗人,但更是猎人、离群索居者,他把自己一生的三分之一时间(25年)给予了阿拉斯加远北的冰雪旷野,他住在一个猎人用的小木屋,与一把枪、一张网和几个捕兽陷阱为伍,用这种古老的、原始的生活方式,对付了25年的光阴。在25年中,他生活在一个惊险而新奇的世界里,有饿狼的嗥叫,有灰熊的憨态,有雪野中的炽热火苗,有紫黑色天幕上的点点星光,还有烤熟猎物的香味……他与人接触的机会极少,以致于每次相遇和每次交谈都能以最精确的细节叙述出来……
他以极优美的笔调记录了他在奇特自然世界里的身心体验,充分表现了人与野生世界交流沟通的绝妙美感,深刻地赞美了一种摆脱过度人为化世界的古老生活方式。
吴美真,台湾政大西语文学系毕业,美国纽约大学英美文学博士班肄业。曾任英文教师及出版公司翻译,译有《钢琴师:大卫•赫夫考传奇》及《沙郡年记:李奥帕德的自然沉思》等书。
我想变成一本书 本书特色 与“采桑文丛”的已出诸种一样,内容定位仍为“既关注读书,又关注生活”。无论写香港报人周石、梁小中(《红梅谷》)、写诗人辛笛(《声音自草...
《四海为仙3:剑啸火云山》内容简介:《仙剑奇侠传》官方作者管平潮长篇仙侠奇幻力作。“四海为仙”系列围绕少年张小言和居盈、灵漪
铁血英豪-解放大西南时期第50军征战纪实 本书特色 《铁血英豪(解放大西南时期第50军征战纪实)》是一部纪实文学。 《铁血英豪(解放大西南时期第...
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 内容简介 本书写的是国民党战犯的改造生活。国民党人在军事上的失败,并不等于他们政治上的降服,就像书名所揭示的那样。本书以原国民党战犯邱行湘的...
时间的玫瑰 本书特色北岛的诗歌评论集。 北岛以自己的标准拣选了20世纪*伟大的九位诗人:洛尔迦、特拉克尔、里尔克、策兰、特朗斯特罗默、曼德尔施塔姆、帕斯捷尔纳克...
《中国韵文史/蓬莱阁丛书》作者以一般研治诗词学者所不及的敏锐思辨能力和广阔的视野。注重体裁之发展与流变,精要地勾勒出了中国
米格尔·埃尔南德斯(1910-1942),十四岁辍学,在家牧羊,为居民送奶。十六岁开始诗歌创作,经常出入他的好友拉蒙·希赫主持的文
我眼中的清华园-季羡林随想录-六 内容简介 北大如杜甫,清华如李白。清华园,简单淳朴的三个字;但却似乎具有极大的启示性,极深邃的内涵。谁见了会不油然从内心深处漾...
读者丛书做时代的君子 本书特色 秉持《读者》“清新、隽永、朴实、平民”的风格和“真、善、美”的价值标准,用一个个好故事拨动我们这个时代的“心弦”,倾听我们这个时...
花间词 本书特色历代才子作闺音,华丽香软花间词 花间词向以词风香软闻名,内容偏重闺情、情调绮靡柔媚、词藻锦绣华丽,自古流传广泛、吟唱不绝。本书由著名诗词专家编注...
《爱上莫奈:光与生命的信仰》内容简介:莫奈被世人誉为“光影魔术师”,他在光影上的造诣无人能比。从清晨到暮色,从春时到冬日,
乌力波2:潜在文学圣经 本书特色 ★ 16开软精装,新世界出版社出版★ 乌力波是一个由作家和数学家组成的松散的国际团体,该团体的成员将自己定义为一群“试图从自己...
人民的选择-从西柏坡走进北平 本书特色 本书是建党95周年献礼作品。 1921年7月里的嘉兴南湖,一艘画舫小船上,十几个中共一大代表庄严通过《中国共产党党纲》,...
横跨中国大陆(游蜀杂俎) 本书特色 本书是日本人中野孤山1906-1909年来中国任成都补习学堂、优级师范学堂教习期间在成都、峨嵋、重庆等巴蜀地区游览的见闻录。...
2013短篇小说卷-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的2013年短篇 小说卷。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2013短...
小妇人-全译本 本书特色 主人公四姐妹的理想和命运虽不尽相同,但是她们都具有自强自立的共同特点,生活中她们对家庭的眷恋,对爱的忠诚以及对亲情的渴望无不体现得淋漓...
唐诗乐游园-(上下册) 本书特色张曼娟筹划酝酿了七年,写下《唐诗乐游园》,让充满魅力且穿越千年的唐诗,经典重现,了解诗人的生命故事,你会发觉这些诗句的情境都是可...
倾听之眼 本书特色 《倾听之眼》,保罗·克洛岱尔是一位行走一生、游历一生的作家,《倾听之眼》是他晚年艺术之旅的总结。在他的眼中,艺术之路,无论是绘...
在华一年:苏联电影记者笔记(1938-1939) 本书特色 《在华一年》是一部真实记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初期中国军民团结御敌、奋起抵抗侵略的纪实著作。本书被誉为苏...
小王子归来 本书特色 《小王子归来》是一部向安托万·圣埃克苏佩里的名著《小王子》致敬之作。它为我们讲述了小王子在巴塔哥尼亚荒漠上的旅程。一个大人在荒无人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