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没有必要成为孩子完美的榜样,知道这一点很重要。人有时难免会发脾气。如果我们能够承认并检讨我们的错误,而且为我们的所作所为道歉 ,我们的孩子就能从中学到极为重要的一点:妈妈和爸爸也还在继续学习处 理自己感情的更好方法。这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示范,告诉他们愤怒不是需要抵抗的敌人,而是需要灵活掌握的能量。怎样处理这一能量,怎样疏导它,都关系到我们自己和全家人的身心健康。总之,我们每天的一 举一动造就了我们的家庭模式,而我们的孩子会继承这种模式并传给他们的下一代。
《好父母才是好老师》从情商的角度切入,以诗歌《孩子从生活中学到什么》的每一句诗(共计19句,句式均为“如果孩子生活在……中,他们将学会……”)为引,列举实例传达出一个简单的信息:孩子总是从父母那里受到熏陶。所举的例子都是日常生活小事,容易使读者产生共鸣,容易借鉴。 孩子总是注意着父母,不只是父母的语言,还有父母的行为。孩子是一面镜子,给他什么样的环境,他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性格。故而提醒为人父母者抽出时间来整理家庭生活,在养育孩子时相信自己的感情和直觉,一定要懂得欣赏并培养孩子的内在特质和自我表达能力。多倾听,多观察,不应告诉孩子怎么做,而是帮助孩子得出自己的结论。 作者希望每一句表达了理所当然的含义的诗句,能够成为架在每一对父母潜在的智慧与生活常识之间的桥梁。
我**次读到《孩子从生活中学到什么》是在20世纪70年 代初,那时我正在写一本关于如何在课堂上帮助孩子建立自信的 书。我马上就爱上了这首诗,并复印给我当时执教的那所学校里 的所有老师。我直观地感受到每一句都包含着一条真理,我无法 不为它短短的词句中所蕴含的无数的智慧而惊叹。 那时我不曾见过这首诗的作者,但是若干年后,在一个心理 学研讨会上我真的见到了多萝西和她的丈夫克劳德。他们盛情邀 请我去他们的房间,而他们对我的接纳、体贴、鼓励、友好正如多 萝西在诗中所写的那样。那个夜晚我终生难忘。他们一定难以想 象他们的爱与关怀给了当时的我多么大的影响。我那时还是一个 年轻编辑,正在苦心学习爱自己,并教自己的学生爱自己、接受 自己。 《孩子从生活中学到什么》成为我和学生们交流的行动指南, 后来还被用来指导我如何与三个儿子相处。我一直遵循这些原则 生活并教育孩子。 我做了三十年的教育工作者和育儿研究小组的组长,我相信 大多数的父母真心希望给予孩子爱、友好、体贴、认同、诚实和公 正。问题在于,大多数的父母上过的课程中,从来没有一节是专 门教授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方法和技巧的,或是讲解如何实践体贴、 关怀、诚恳和公正的育儿规则的。 没有任何一对父母一早醒来会对自己的配偶说:“我想好了 四个绝好的办法去摧毁小比利的自信。我们可以批评他、嘲笑他、 羞辱他,还可以欺骗他。”没有人愿意伤害自己的孩子,尽管父母 们有时会那样做,但他们不是故意的。往往是由于毫无觉察,不 懂害怕,父母们才把他们偏执的信条和感情方面的困惑传递给了 他们的孩子。 这种消极、有害的亲子沟通方式或许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占据 了主流地位,父母们需要拿出勇气和决心才能打破它,我们需要 有意识地在生活中树立我们的目标,即培养健康、快乐并且适应 社会的孩子。 在《孩子从生活中学到什么》这首经典诗作中,多萝 西’劳。诺尔蒂结合一些典型事例一句句教授给我们怎样把这些 原则运用到生活之中。她以简洁易懂的语言告诉我们怎样才能对 孩子少些挑剔多些忍耐,少些批判多些包容,少些羞辱多些鼓励, 少些敌意多些友善。 阅读这本书还会令你有额外的收获:不仅可以学习怎样成为 更合格的父母,还可以学到怎样成为一个更好的伴侣、教师和经 理。因为这首诗介绍给我们的原则和方法是全世界通用的,它们 会引导我们营造出彼此尊重、相互激励、充满友爱的人际关系。 我深信,如果每个人都能在他所有的人际关系中运用这些原则, 这个地球上就会少些暴力,少些战争,职场里也会少些罢工,使生 产力得以提高,教室里也会少些捣乱,让我们把更多的时间花在 学习上,监狱、福利院、戒毒中心里的人也会减少。其实,我们今 天所面临的那些棘手的难题大多源于家庭,做一名合格的父母, 就是为解决那些难题做贡献. 无论你现在是一名多么出色的父母,这本书都将带你游历一 个充满魔法的世界。它将教会你如何培养出一个自信进取、耐心 慷慨、心怀感激、富有爱心、目标明确、诚实公正、礼貌友善的孩 子,还有什么事情比这更令人骄傲呢!试想,如果全世界的孩子 都具备这些美德,当他们长大成人的时候,世界将会是什么样? 如果华盛顿的政治家都具备这些美德并以身作则,华:盛顿将会是 什么样?我期待这一天的到来。我知道多萝西也会。我坚信这一 美好愿望就是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的原动力,推动我们再接再厉。 为人父母是一项非常光荣的工作,千万不要低估自己的能量, 请相信你正在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不仅为了你的孩子,也为 所有的人。这本书肯定能帮助你成为你一直想成为的理想中的父 母,教会你把孩子培养成总能令你引以为荣的孩子,并指引我们 把这个世界改造成我们理想中的美好家园。
孩子就像海绵,他们会吸收我们所有的言行举止。他们每时 每刻都会从我们身上学到些什么,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自 己在教他们。所以如果我们陷于一个批判的模式中,抱怨孩子、 他人、周围的一切,那正是给孩子示范如何指责别人,甚至是教孩 子如何自责。我们的批评传递给他们的是世界的丑恶,而非世界 的美好。 批评有很多种表达方式,可以是词语、声调、动作,也可以只 是一瞥。投去指责的目光或在话中加人否定的词语,对我们来说 都不是难事。小孩子对大人的说话方式非常敏感,会牢记在心。 父母可以说“该走了”,没有其他意思。而另一个赶时间又没耐心 的家长虽然说同样一句话,却蕴含着责备:“都怪你耽误了这么 长时间。”孩子能听出前后这两种语气的不同,第二个孩子会感到 内疚。 当然,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毛病,也多少会批评某些 人或事。在我们批评这些人或事的时候,孩子可能就在旁 边。尽管这种批评与终日鸡蛋里挑骨头似的挑剔的生活态度 是不同的,但批评过多,不管针对任何人,日积月累,*终只 能形成一种消极、苛刻的家庭氛围。作为父母,我们既可以选 择挑剔、苛刻的家庭氛围,也可以营造支持、鼓励孩子的家庭 氛围。 六岁的艾比站在厨房的餐桌边,把她采来的野花插进一个装 满水的塑料罐子里。突然,罐子翻了,水、叶子和花弄得到处都 是。艾比自己也弄湿了,站在一片狼藉中哇哇大哭。她妈妈马上 跑过来,生气地说:“天啊!你怎么那么笨哪?”我们都说过这样 的话。不经思考的**反应。我们自己都感到惊讶,这样的话怎 么会脱口而出?也许因为我们累了,也许我们正在为毫不相干的 其他事担忧,可是我们已经来不及更改刚才的语气,来不及阻止 自己夸张的斥责给孩子带来打击,令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如 果艾比的妈妈能抑制住自己的怒气,平静下来,为刚才的大喊大 叫道歉,那么收拾残局将会比较顺利。艾比也会为自己闯的祸感 到抱歉,但不会为自己感到难过。如果艾比的妈妈还继续批评艾 比,那艾比会真的觉得自己是个没有能力的笨人: 我理解要压抑心中的愤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我们 明白心平气和会对孩子更好。我们大多数人都应该努力了解和控 制自己的感情冲动,这样才有可能做出不同于上述的其他反应。 比如问“罐子怎么翻的”,就把重点放在了事件上,而不是针对孩 子。这样处理不但避免了孩子产生挫折感,而且为孩子的进一步 学习创造了空间。通过鼓励孩子描述事情的经过,你也可以了解 到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甚至发现将来解决这类麻烦的更好办法。 只要花费足够的时间去计划并在开始时立好规矩,就能避免 一些麻烦。孩子多半想要取悦父母,我们可以事先明确地告诉孩 子我们的目的,那么孩子做起来就会比较容易。给孩子提出的建 议应该明确并符合孩子的年龄,这样孩子才能从中获得有益信息, 更好地完成要做的事情。 一个雨天,四岁的本跟妈妈说,他想和小朋友一起用橡皮泥 捏小动物。他的妈妈正在埋头处理一堆账单,若换了别人,大概 只是轻轻地答应一声,就让孩子们自己玩去了。而她却立即站起 身来,找出一幅她专门为这种游戏预备的旧浴帘铺在地上,然后 向孩子们解释说:“坐在浴帘中间,我们可以把它抻平,这样就有 足够的地方建你们的大农场了。” 孩子们把橡皮泥堆到塑料帘子上,本问妈妈:“我们用菜刀切 一下行吗?” “菜刀可不行。菜刀可不是玩的。用切曲奇的小刀怎么样?” 她回答道。 “好吧。木头勺子能用吗?”本又问。 “当然可以了。”妈妈说着又找出一堆炊具,“记住,玩完了你 们得帮我把这里收拾干净啊。” 尽管本的妈妈一开始被孩子们打断,但是如果没有那几分钟 的准备,*后地毯肯定弄得到处都是橡皮泥,她还得一边压制住 心中的怒火不去训斥他们,一边吭哧吭哧地擦地毯。妈妈的参与 同时给了本与妈妈商量的机会,选择可以玩的厨具。虽然这个选 择的过程需要时间,但是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很好的机会来训练如 何做决定。如果每天都能积极地参与决定,必将帮助孩子建立积 极的自我意识。
……
多萝西•劳•诺尔蒂(Dorothy Law Nolte, Ph.D.,1924-2005),国际著名诗人、儿童教育专家、儿童教育机构创办者、家庭关系咨询师,也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多萝西博士开设家庭关系与家庭教育课程并发表相关演讲达40年以上。1954年,她创作了儿童教育诗《孩子从生活中学到什么》,给父母们带来教育孩子的灵感和启示,也启发了教师们形成基本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成为经典的教育诗作,享誉全球。
雷切尔•哈里斯(Rachel Harris, Ph.D.),美国心理学家、从业多年的家庭关系咨询师,也是一位成功的儿童教育专家。她和多萝西•劳•诺特一起从事儿童教育工作长达30余年。
中国儿童智力方程--0--3岁婴幼儿能力家庭测试与指导 本书特色 本书分为三章,主要内容有我们的孩子、做个出色的父母、如何使用本书、孩子出生的**年、周岁以后、...
我的事业是父亲-十年纪念版 本书特色 《我的事业是父亲》是一部以讲故事的形式传达生动教育方法的长篇纪实作品,也是一部写给天下父母的励志书,更是以“父...
爱从懂孩子开始 本书特色 三维平衡早教理论创始人罗静博士的首本力作,解析0~6岁孩子的心理成长,助力孩子未来!著名影星陶虹重磅推荐的一本透析早期教育本质的好书!...
好家庭就是好学校-行为篇 本书特色 《好家庭就是好学校(行为篇)》:在全世界*好的学校感受成长的愉悦。好家庭就是好学校-行为篇 内容简介 抚养孩子不要急于看到成...
1岁宝宝早教认读-0-3岁宝宝早教认读 本书特色 本书将训练0-12个月的宝宝的视觉、听觉和触觉。我们为0-6个月的宝宝提供了黑白分明的图案和活灵现的动物图形。...
好孩子从妈妈的好耐心开始 内容简介 每一个孩子都是—块璞玉,他的才华、天赋需要我们用耐心和爱心去雕琢。如何和孩子一起成长?如何才是对孩子的适度的爱?如倒培养孩子...
家训要言 本书特色《家训要言》从历代众多家训著作中撷取重要片断500余则。这些片断的内容,虽然大都局限于家训的某一侧面,但它们按照一定的内在联系编辑在一起,就成...
家长的革命 本书特色 一个有勇气改变自己的家长,才有能力改变孩子。他的培训课讲义被家长当成礼物赠送,他的演讲录音被孩子当做经典珍藏千万个教育问题暴露出的家教通病...
用什么撑起孩子的未来 本书特色 在《用什么撑起孩子的未来》这本书中,陆凡希望借着他多年的辅导案例以及活泼的插图和动态的分析,把教育孩子的方法,或称生命藤架的搭建...
崔玉涛谈自然养育-看得见的发育 本书特色 您是否面对孩子的发育问题,十分焦急;你是不是觉得孩子长得太慢了,孩子发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本书共六个...
美丽妈妈产后康复新理念 本书特色 《美丽妈妈产后康复新理念》是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孕产妇一生健康幸福的保障美丽妈妈产后康复新理念 目录 产褥期母体会发生哪些...
《冯康传》内容简介:本书以中国计算数学之父、有限元方法理论奠基人冯康的成长与奋斗为主线,再现了一位伟大数学家曲折而光辉的人
成功那是必须的 本书特色 据说在每一个犹太人的家里,当孩子刚刚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将一滴蜂蜜洒在上面,让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接着,母亲会告诉孩子...
罗伯特•约翰逊,医学博士,明尼苏达州罗切斯特市梅奥医学中心儿科部专家和新生儿科主席,梅奥医学中心医学院副教授。他有两个孩子,两个(外)孙子,约翰逊博士从事新生儿...
《晚点五十八小时》内容简介:能源学院某课题组的师生坐火车前去参加某地举办的一场大型学术研讨会,途中导师被害于自己的卧铺间内
常见病防治护理方案 本书特色宝宝在不安、哭闹,是渴了、饿了还是生病了?如果生病了,又是什么病症?是需要立刻看医生还是爸爸妈妈可以在家解决?不同病症的宝宝又该如何...
英语.阅读是金!-北外妈妈团家庭英语阅读实录 本书特色 《英语,阅读是金!》是四位4~8岁的孩子和他们的妈妈在历时近一年的家庭英语阅读实践过程中的记录和感悟。作...
平安小灯笼-王大伟送给孩子和妈妈的安全宝典 本书特色此书分为:外出隐患、家中隐患、教子秘诀、防拐骗走失、 教子节俭、育男孩经、育女孩经等。注重教子新概念:平安、...
做智慧教师 本书特色 《做智慧教师》是谭旭东老师继《做智慧父亲》的又一力作,该部作品延续了《做智慧父亲》的教育理论和行文风格,以一个教师的角色作为切入点,从教育...
13岁前习惯培养决定孩子一生 本书特色 习惯一旦形成,便成为一种半自动化的潜意识行为,对人生、事业、生活起着永久性的作用。好习惯伴你随时开启成功之门,而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