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别对叶圣陶、黎锦熙、张志公、朱光潜等四位现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大师作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在开阔的时代和学科视野上,对他们毕生的语文教育探索作了精湛的概括和评述,对他们所作的贡献作全面的、条分缕析的、“互文”式的审视,清晰地展现了四位*著名的语文教育家
本书分别对叶圣陶、黎锦熙、张志公、朱光潜等四位现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大师作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在开阔的时代和学科视野上,对他们毕生的语文教育探索作了精湛的概括和评述,对他们所做的贡献作全面的条分缕析的“互文”式的审视,清晰地展现了四位*著名的语文教育家的精神特质和对语文教育实践的思考进程。对他们的见解,不但有正面的肯定和褒扬,也有中肯的批评和检讨,努力探求语文教育成效不彰的原因。通过对他们的语文教育观的细致梳理和描述,较为完整地勾勒出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轮廓,覆盖了现代语文教育探索的百年历程。——在这一基础上,寻求疗救现代语文教育痼疾的良方,为今天和未来的语文教育实践提供借鉴。
语文魂、世纪梦:一个平民教育家的精神苦旅
——走近叶圣陶
导言:全中国孩子、语文教师的良师益友,一位纯粹的知识分子,我国语文教育史无法绕过的精神存在。为现代语文教育奠定了平民化方向,为此践履毕生。
实用主义教育家的大悲悯,平民教育理想:应付生活论和工具论。前者为本体论,后者为功能论、教学论。“应付生活论”“应需论”,是20世纪语文教育的元理念。
针对“重写”倾向,提出阅读是写作的“根”,是“基础”,认为阅读还是一种独立的能力与目的,确立了“阅读本位”指导思想,形成了现代语文教育的“重读”“精读”传统。
为文学教育提供鉴赏理论和方法——意义:观;态度:玩;本体:我;预备:知识、语感;途径:词句的字面和背面;凭借:生活、经验、想象、语文素养;参考:他人的评论。
精心结撰了20多套教材,周到和精致,达到了时代的极致。和夏丏尊合编的《国文百八课》,精湛的教材理念,精彩的“文话”和“文选”,令现今编写者徒叹奈何。然而,解放后的教材远不如前期。
……
语文新时代的揭幕者:语文教学新潮的弄潮儿
——走近黎锦熙
导言:现代语文教育的揭幕者,帅才兼实干家。以语言学家的身份研究语文教育,语文教育观引领时代新潮。是现代语文教育前期用力*专,著书*多,活动范围*大,影响人比较多,工作比较持续,成绩*卓越的领军人物。
划时代成就:打出“言文一致,国语统一”的旗号,撰就《新著国语文法》《新著国语教学法》《国语运动史纲》等,为现代国语教学立法张目。所拟“国语教学之目的”,鞭辟入里、历久弥新,比今天新课标“三维目标”更加深刻。
引领时代“新潮”,推崇“设计教学法”,注重生活化、生成性、表现性,全方位达成国语教学目的。体现了师生、生生合作,自主开发教学资源,实施校本课程,打破学科界限等先进的教育理念。
……
困窘中的坚守:学术饥荒年代的学者楷模
——走近张志公
导言:20世纪60年代,代表了语文学者良知,填补了语文教育史研究的空白,80年代后引领语文教育的主流,在语文教育的科学化,语言学的实用化方面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开中国语文教育史研究之先河。对传统语文教育作出了**手的梳理,以教材研究为本,精辟地归结出了一系列的规律、方法和问题,给当代语文教育以借鉴,也奠定了自己崇高的学术地位。
语文教育“统筹规划”——幼教:语言训练;小学:读写训练、识字、写字三条线分进合击;初中、高中:增设文学课,按照知识与实践的合理关系组织语文课。由此可见出他的继承传统的教学观。
……
永不凋萎的美:文学、写作教育理论的奠基人
——走近朱光潜
导言:我国现代*杰出的语文教育理论家。从未当过语文教师、没有写作语文教育学著作,他对语文教育理论的贡献,比起同时代语文教育家的总和还要多。他的学海无涯、曲径通幽的治学观,发人深省。他的研究方法代表着语文学研究的方向。
开创了美感和美感教育理论,美育是为了“尽性”“脱俗”与实现完美人生,是超越利害、培养“无所为而为”的心性。为文学审美教育开辟了通道、确立了价值,也为语文、文学教育打下了基础。
文学是人格的流露。使文学教育回归到普遍的人格修养和趣味上。“趣味”是其核心概念。反对低级趣味,培养高尚纯正的趣味,主要途径是读诗,是“佳妙”的领悟。有所付与才有所得。实践上兼顾写实与想象。
……
附录 语文学科呼唤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
——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的世纪反思跋
能读到这样让我引起语文思考的书,又能让我坚信自己教改方向的书,真的不多。
——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管建刚
该书对长期致力于语文改革的研究者和辛勤躬耕于语文圣地的一线教师而言,不仅是一次精神的沐浴,同样也是一次思想的施洗。它不仅滋养和舒展了语文原野的一颗心,而且拨亮和燃烧了语文天地的一片火,而此前我们只能在大部头的著述中探寻语文教育思想的洞天。
——张华
潘新和,生于1952年12月,福州人。现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福建省写作学会会长,国际汉语应用写作学会副会长,中国现代写作学研究会顾问,福建省教育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专家组成员、学科指导组顾问。在中国写作、语文教育史,写作、语文教育教改研究方面成绩颇丰,在国内语文界、教育界广有影响。担任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副主编。潘新和教授从教近三十余年来,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光明日报》《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写作》《语文建设》等报刊发表论文二百余篇。出版《语文:表现与存在》(上、下卷)《语文:回望与沉思——走近大师》《语文:审视与前瞻——走近名家》《语文高考:反思与重构》《中国写作教育思想论纲》《中国现代写作教育史》《写作:指向自我实现的人生》《新课程语文教学论》《高等师范写作三能教程》等著作和教材十余部。
扶桑华影 本书特色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中国人东渡日本,惊诧友邦之余,把体验、考察、认知付诸文字。本文丛所选作者皆为旅日华人写作的佼佼者。他们都旅居日本2...
注释学 内容简介 本书对中国两千多年来的文献注释的名称、类型、内容、义例以及文献注释与经学、校勘学、版本学、目录学、考据学、义理之学、古籍整理、古文今译、词典编...
国学论坛(第2辑) 本书特色 《国学论坛(第2辑)》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学论坛(第2辑) 内容简介 国学就是中国固有的传统学术及其研究的学问,是中华...
长江下游的徐舒与吴越 本书特色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初步酝酿的基础上,1998年12月,经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文化研究中心策划,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决定由湖北教育...
露易丝·海国际知名的心灵导师,美国新时代运动领袖,著名作家和演讲家。她是全球“整体健康”观念的倡导者和“自助运动”的缔造者,著有《生命的重建》系列书,作品被译成...
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 本书特色 本书对1900-1942年的华北乡村作了详细的个案研究。作者力图打通历史学与社会学的间隔,从大众文化...
色情史 本书特色 本书是法国著名学者乔治·巴塔耶的重要著作之一,书中作者试图从被社会排斥的色情活动中寻找一种至高无上的意义,并认为色情是一种精神满足,与思想世界...
我写《文化县》的初衷是打算向盅以外的读者介绍中国引人注目的教育历史。现在,中译本就要出版了,它将使以学生或以教师身份亲身经历过我所讨论的那些历史变迁的中国读者,...
文史工具书应用基础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工具书的查检法、查字词的途径、查典故出处和语句出处、查诗文和专题资料的途径、查书籍和刊物的途径、查年代和事件的途径、...
山海经 穆天子传 内容简介 《山海经》与《穆天子传》,是我国现存古籍中疑信参半、问题*多的两部书。《史记·大宛列传》有云:“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
江山览胜-中华名胜文化大观 本书特色 吴苑编著的这本《江山览胜--中华名胜文化大观》内容共分名胜遗产、名胜开发、名胜导游、名胜大观四篇,可谓荟萃全国奇景美景,名...
读库-1604 本书特色 本辑《读库》是2016年第四期,共有七篇文章。贾行家的《他们》是对当代中国社会的描摹,而瘂弦口述的《从军记》则是对国共内战时期的回忆。...
土家族民间信仰与文化 内容简介 全书详细地阐释了土家族民间信仰在传承、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特点,可以概括如下:1.土家族民阐信仰*显著的特点是具有历史性。2.土...
菊与刀-日本文化的类型 本书特色 《菊与刀(日本文化的类型)》:全景式展现日本人生活实态,深入解剖日本国民性,首次公开100余幅弥足珍贵的历史图片,附赠新渡户稻...
《近思录(精)》内容简介:《近思录》是由南宋著名学者朱熹和吕祖谦,分类选辑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四人语录编辑而
中国汉字源流 本书特色 汉字突破了古今几千年、纵横数千里的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发挥其超时空的书写和识读功能,完整地记载与传承中国文化。汉字作为汉语好的记录工具、中...
中国国粹艺术读本——中国服饰 本书特色 《中国国粹艺术读本》是一套让青年学子轻松愉快地走进国粹艺术大门的普及读本。《中国国粹艺术读本》是一套让每个家庭了解国粹文...
乡贤文化的前世今生 本书特色 乡贤是乡土社会圣贤德治理念的理想符号与象征,乡贤文化是基层治理的理想政治实践表达,寄寓了一种社会希望和政治美好,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
至尊风水:帝王阴宅之谜 内容简介 1971年7月26日凌晨4:30分,美国阿波罗号宇宙飞船在三级火箭的巨大推力下,终于挣脱地球的引力,进入太空轨道。宇航员爱德宁...
多维视野中的文化对话-中青年学者访谈录 本书特色 本书描述了一幅民国社会生活风景图。民国时期,是我国社会由传统向沂代、珊代转型的时期.在我们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