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别对叶圣陶、黎锦熙、张志公、朱光潜等四位现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大师作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在开阔的时代和学科视野上,对他们毕生的语文教育探索作了精湛的概括和评述,对他们所作的贡献作全面的、条分缕析的、“互文”式的审视,清晰地展现了四位*著名的语文教育家
本书分别对叶圣陶、黎锦熙、张志公、朱光潜等四位现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大师作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在开阔的时代和学科视野上,对他们毕生的语文教育探索作了精湛的概括和评述,对他们所做的贡献作全面的条分缕析的“互文”式的审视,清晰地展现了四位*著名的语文教育家的精神特质和对语文教育实践的思考进程。对他们的见解,不但有正面的肯定和褒扬,也有中肯的批评和检讨,努力探求语文教育成效不彰的原因。通过对他们的语文教育观的细致梳理和描述,较为完整地勾勒出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轮廓,覆盖了现代语文教育探索的百年历程。——在这一基础上,寻求疗救现代语文教育痼疾的良方,为今天和未来的语文教育实践提供借鉴。
语文魂、世纪梦:一个平民教育家的精神苦旅
——走近叶圣陶
导言:全中国孩子、语文教师的良师益友,一位纯粹的知识分子,我国语文教育史无法绕过的精神存在。为现代语文教育奠定了平民化方向,为此践履毕生。
实用主义教育家的大悲悯,平民教育理想:应付生活论和工具论。前者为本体论,后者为功能论、教学论。“应付生活论”“应需论”,是20世纪语文教育的元理念。
针对“重写”倾向,提出阅读是写作的“根”,是“基础”,认为阅读还是一种独立的能力与目的,确立了“阅读本位”指导思想,形成了现代语文教育的“重读”“精读”传统。
为文学教育提供鉴赏理论和方法——意义:观;态度:玩;本体:我;预备:知识、语感;途径:词句的字面和背面;凭借:生活、经验、想象、语文素养;参考:他人的评论。
精心结撰了20多套教材,周到和精致,达到了时代的极致。和夏丏尊合编的《国文百八课》,精湛的教材理念,精彩的“文话”和“文选”,令现今编写者徒叹奈何。然而,解放后的教材远不如前期。
……
语文新时代的揭幕者:语文教学新潮的弄潮儿
——走近黎锦熙
导言:现代语文教育的揭幕者,帅才兼实干家。以语言学家的身份研究语文教育,语文教育观引领时代新潮。是现代语文教育前期用力*专,著书*多,活动范围*大,影响人比较多,工作比较持续,成绩*卓越的领军人物。
划时代成就:打出“言文一致,国语统一”的旗号,撰就《新著国语文法》《新著国语教学法》《国语运动史纲》等,为现代国语教学立法张目。所拟“国语教学之目的”,鞭辟入里、历久弥新,比今天新课标“三维目标”更加深刻。
引领时代“新潮”,推崇“设计教学法”,注重生活化、生成性、表现性,全方位达成国语教学目的。体现了师生、生生合作,自主开发教学资源,实施校本课程,打破学科界限等先进的教育理念。
……
困窘中的坚守:学术饥荒年代的学者楷模
——走近张志公
导言:20世纪60年代,代表了语文学者良知,填补了语文教育史研究的空白,80年代后引领语文教育的主流,在语文教育的科学化,语言学的实用化方面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开中国语文教育史研究之先河。对传统语文教育作出了**手的梳理,以教材研究为本,精辟地归结出了一系列的规律、方法和问题,给当代语文教育以借鉴,也奠定了自己崇高的学术地位。
语文教育“统筹规划”——幼教:语言训练;小学:读写训练、识字、写字三条线分进合击;初中、高中:增设文学课,按照知识与实践的合理关系组织语文课。由此可见出他的继承传统的教学观。
……
永不凋萎的美:文学、写作教育理论的奠基人
——走近朱光潜
导言:我国现代*杰出的语文教育理论家。从未当过语文教师、没有写作语文教育学著作,他对语文教育理论的贡献,比起同时代语文教育家的总和还要多。他的学海无涯、曲径通幽的治学观,发人深省。他的研究方法代表着语文学研究的方向。
开创了美感和美感教育理论,美育是为了“尽性”“脱俗”与实现完美人生,是超越利害、培养“无所为而为”的心性。为文学审美教育开辟了通道、确立了价值,也为语文、文学教育打下了基础。
文学是人格的流露。使文学教育回归到普遍的人格修养和趣味上。“趣味”是其核心概念。反对低级趣味,培养高尚纯正的趣味,主要途径是读诗,是“佳妙”的领悟。有所付与才有所得。实践上兼顾写实与想象。
……
附录 语文学科呼唤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
——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的世纪反思跋
能读到这样让我引起语文思考的书,又能让我坚信自己教改方向的书,真的不多。
——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管建刚
该书对长期致力于语文改革的研究者和辛勤躬耕于语文圣地的一线教师而言,不仅是一次精神的沐浴,同样也是一次思想的施洗。它不仅滋养和舒展了语文原野的一颗心,而且拨亮和燃烧了语文天地的一片火,而此前我们只能在大部头的著述中探寻语文教育思想的洞天。
——张华
潘新和,生于1952年12月,福州人。现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福建省写作学会会长,国际汉语应用写作学会副会长,中国现代写作学研究会顾问,福建省教育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专家组成员、学科指导组顾问。在中国写作、语文教育史,写作、语文教育教改研究方面成绩颇丰,在国内语文界、教育界广有影响。担任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副主编。潘新和教授从教近三十余年来,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光明日报》《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写作》《语文建设》等报刊发表论文二百余篇。出版《语文:表现与存在》(上、下卷)《语文:回望与沉思——走近大师》《语文:审视与前瞻——走近名家》《语文高考:反思与重构》《中国写作教育思想论纲》《中国现代写作教育史》《写作:指向自我实现的人生》《新课程语文教学论》《高等师范写作三能教程》等著作和教材十余部。
戈阿干纳西学论集 本书特色 ‘纳西学,就是以纳西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在实践上,它贯穿古今;在空间上,它横跨东西。既包括对纳西族的本体性研究,也包含这...
作品目录我和佛教研究研究佛教史的意义和方法原始佛教的历史起源问题佛教教义的发展与宗派的形成论释迦牟尼法显佛教的倒流中国佛
幼学琼林 内容简介 本书广辑自然、社会、历史、伦理等知识和典故,分类成篇,编成骈语,对偶成韵。《幼学琼林》共分四卷:卷一包含天文地理,朝廷百官。卷二分列人伦婚姻...
百年中国文学总系1942走向民间 内容简介 本书有开胶现象,介意的书友慎重购买。在此提供修复方法如下:·工具: 熨斗一只,现在家里都用蒸汽熨斗,可以用没有蒸汽的...
宫廷活计快乐学 内容简介 《宫廷活计快乐学》是一部了解故宫、普及传统文化知识、开展儿童历史文化教育活动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性图书。该书由故宫博物院宣教部公众教育组全...
时代流行风 内容简介 50多年的流行风尚的衍化,折射出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本书通过撷取浓缩了时代步伐的流行时尚、流行阅读、流行影视、...
余英时,原籍安徽潜山,1930年生,香港新亚书院文史系第一届毕业生,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哈佛大学中国史教授,耶鲁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香港新亚书院校长兼中...
文化人的人情脉络 内容简介 民国人物处身风气甫开、新旧交替之际,思想学识愈见丰富,交游酬酢益为广阔,肆意性情,常引后人神往。本书选取民国文化人的社交生活片段,按...
明清宫词与宫廷文化研究 本书特色 《明清宫词与宫廷文化研究》由高志忠编著。宫词这一诗体自唐人王建首创联章组诗始,经五代、宋元的不断效仿和开拓,至明清已发展的相当...
老照片8 本书特色 照片能更多地留住历史的真实,全赖于它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不容篡改的独立话语。令人遗憾的是,、在叙述历史的时候,照片的独立话语常常得不到应有的尊...
柳诒徵讲文化(全二册) 本书特色 《领导干部读经典》辑选晚近人文精粹,为领导踱索“价值”和“判断”提供治国理政的思想,是一套值得温故知新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丛书...
F文化纠错丛书--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 本书特色 日常生活中,人们在谈话、讲演、发言等场合错用文史常识的情况屡见不鲜,甚至有些公众人物在一些重要场合也犯这样...
★ 比爾・蓋茲推薦★《經濟學人》網站經濟與商業類選書★《金融時報》最佳經濟類選書有形資產定輸贏的時代,正式宣告終結!無形資產決勝負的未來,怎麼拚經濟?還在用舊思...
鹅妈妈的故事-多雷插图本 本书特色 1. 一本家喻户晓的儿童经典读物,其故事奇幻美妙、趣味无穷。 2.知名插画家多雷配图版本,图文并茂,艺术性强。 鹅妈妈的故事...
享受人生-我的生命美学 本书特色 作者退休后,定居海滨小城,每日闭门谢客,静心读书思考,将自己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形成这部作品。主要倡导超然、豁达、淡泊名利、追...
白纸黑字NO.1-留得下来的文字 本书特色 这本《白纸黑字(no.1)》由鄢烈山主编。时间不会因为它而开始,时代却因为有了它而多了一份可以相信而有价值的...
对酒当歌-古今酒人酒事酒情 本书特色 斗酒诗百篇,醉卧文中眠,这等放浪残形既是名篇巨作的催化剂,又是思想对自身的逸离,那激情飞扬的诗词,哪一首不是由酒酿成。对酒...
东汉砖文语法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以东汉时期书写、刻画或模印于砖瓦等建筑材料及陶质器物上的文字资料为研究对象。砖瓦及陶上的文字本文统称为砖文。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
作者以深刻的筆觸及澎湃的情感,透過三個不同題材的短篇故事,勾勒被社會忽略遺忘的一群,以及他們被人捨棄踐踏的內心世界。(1)Calling You我是唯一一個沒有...
陈抟传 本书特色 陈抟(871年—989年),字图南,赐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北宋著名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