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十七年”文学版本史话的选本,介绍1949年10月至1966年4月当时引起读者广泛关注的文学作品的初版图书,囊括那个历史时期各种体裁。“十七年“文学中成就*为突出的“三红一创、青山保林”等长篇小说和其他名作名篇在中国当代文学史都有专门的章节论述,书中提及的版本不少是作者的“**本”藏书。本书根据**手资料梳理初刊、初版本,厘清了其中的版期误植,更对每本书的作者、内容、写作背景做了简介,较详细地介绍了文学作品的初版、重版等版本源流。这些初版书影很好地展现出“十七年“文学作品的封面设计风格和风貌。
★16开平装,金城出版社出版
★“十七年“文学中成就较为突出的“三红一创、青山保林”等长篇小说和其他名作名篇在中国当代文学史都有专门的章节论述,书中提及的版本不少是作者的“第壹本”藏书
★百多幅建国初期的图书初版书影轻松把读者带回那个激情四溢的年代,既让年轻读者能够领略从前的那段历史风貌,也让年老的读者感慨回味起自己的年轻岁月
★每一幅书影都是当年的那一批老艺术家所作,不仅使读者了解文学作品的写作背景,同时也欣赏到艺术家们不同时期不同的艺术风格,有一种沧桑的怀旧感
★朴实的行文风格亲切、自然,与已满是岁月斑驳的书影相得益彰
★对广大图书收藏爱好者有很好启发和借鉴作用
很早就有喜欢一睹初版本真颜的爱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阅读基本没有选择,是书就看,许多书随着岁月流逝虽然记不得内容,如果看到熟悉的封面却能够唤起读书记忆。因此,像“上海十年文学选集”(《短篇小说选》)、黄雨石译泰戈尔《沉船》等等,几十年后饶有兴致通过网络淘来,就是了结重睹初版本之愿。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开始,老书陆续重版重印为读者“解渴”,我却先乐于窥得版本异同,继而对版本变迁产生兴趣,之后渐次配齐有关书目的书刊,零零散散写成二百多篇关于版本的小文章,我称之为版本史话,本书即从中选辑而成。
十七年文学特指一九四九年十月至一九六六年五月出版的作品。中国当代文学史有专门的章节论述十七年文学的名作名篇,其文学价值有颇多专家和研究者评论,并有专著行世。我根据**手资料梳理出一些文学作品初刊、初版、重版等版本源流,厘清有的当代文学史对十七年文学作品的版期误植。十七年文学初版本虽然远未达到民国版书刊那般“热度”,作为一个时代的读者的精神食粮和绕不过去的一个文学时期,在电脑当笔、科技作画的今天,自有不可复制的独特之处和看点。仅从三个方面举其要端:
从阅读角度看。各种体裁的作品至今仍然列入文学选本,如大型丛书“中国新文学大系”(上海文艺版)“中国新文艺大系”(中国文联版)均将一九四九年至一九六六年划为一个时期加以遴选。成就比较突出的长篇小说不仅列入一些出版社的文库重版,并且改编成电视剧推向荧屏,也使这些原作的初版本得到读者的重视。此外,相当多的作品是作者的成名作和**本书,具备情趣,有的仅有一次刷本,其发行量并不比现在一些作品少,也有一定的可读性。由于可以理解的原因,现在读到的重版文学作品经过多次修订,与初版本存在一定的差异,从我们的阅读心理来说,当然更愿意看到初版本的文字。
从欣赏角度看。十七年文学作品的书封无论简约或是图版都比较容易辨别,设计风格为作品内容服务是十七年文学作品书封鲜明的特点。我们今天看到的一些封面与作品内容不尽贴切,盖因要为销售服务,虽无可厚非却让人感到十七年文学的初版本书封更具观赏性。
此外,许多作品的插图值得称道,如戚单为《农村速写》插图、吴静波为《山乡巨变》插图、林曦明为《线秀》插图、宋广训等为《红岩》插图,以及众多画家为《红色少年》丛书、《儿童文学》丛刊插图等等,现在看来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因此也具备不可复制性。从收藏角度看。十七年文学的初版本渐次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尤其想买到一本品好的长篇小说初版本,善价也不一定就能收入囊中,文学与经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结合的如此紧密。已经有藏家把目光转向十七年文学的初版本,分别专事小说、散文、诗歌、插图本、少儿读物、译作等类别的购藏。但是得到真正的初版本并非易事,“一版一印”不等于初版本,十七年文学作品的一版一印分别有版社的不同和租型刷本的区分,无论实体和网络的旧书市场中,卖家和买家不乏有被版权页标注一版一印所惑的事例。《创业史》《太行风云》《连心锁》等一些篇什的梳理对读者了解初版本有一定的帮助。
这些版本史话主要发表在《藏书报》《上海新书目》《温州读书报》《出版史料》《悦读时代》等报刊,收入时因为体例需要没有采用原来的篇目。十七年文学的初版本书影赏心悦目,如果只是一种展示似乎有所欠缺,版本史话因此有对作品情节的简介。为了比较广泛反映十七年文学的作品,也选入若干译作,以期达到有识家关注该时期文学创作的多个侧面,为今后的研究者提供便利。《藏书报》十几年来发表有大量十七年文学的版本史话,足资证明十七年文学的版本研究方兴未艾,而厘清初版本的来龙去脉显然是**位的工作。
版本史话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尽管冠以版本史话,其实也只能着重在初版本上“史话”。一篇完整的版本史话足可写出一本小册子来,所以作品版本、版次、版别、内容之间的异同不可能详尽叙述。此外需要说明的是还有一些作品如《浮沉》《铁道游击队》《三家巷》等等限于篇幅未能收入,《芳草地》的谭宗远鼓动并帮助我整理出来“大陆十七年长篇小说书目”,因为需要进一步完善亦未附录本书。这本小书如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批评,我将会喜出望外,希望识家对这些版本史话勘误与指正,也希望今后有机会奉上内容更丰富的增补本。
与我只有一面之交的山东薛原看好这个选题,承其推介居然短期成书,出乎意料。我没有告诉他,其中的山东作者比较多,收入的作品也多,如峻青一人就有三部作品。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我觉得很有趣。
李传新,供职于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编辑 、作家、图书藏家,编辑过《书友、《崇文》等内发报刊,著有《拥书闲读》等作品。
萨书场-01 本书特色 《萨书场·第1辑》:徐海东在作战中也绝对负责,曾三次到榆林桥看地形,才定下让贺晋年绕袭高福源背后的决心——想想都令人吃惊,高福源到榆林桥...
诗词美人-古诗词中的绝美之境 本书特色 每个时代都有名动一时的绝色美女,她们不仅以自身的美貌愉悦着这个世界,而且也影响着历史的进程。在她们的身后,无...
《战胜拖延症》内容简介:《战胜拖延症》是由加拿大心理学博士皮切尔带来的心理学界对拖延症的最新研究。本书同步于美国的出版时间
婉约词·豪放词 本书特色 《婉约词·豪放词(白话插图)》由著名古典文献和文学研究专家傅璇琮教授作序特别推荐。国学经典沧海一粟,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全方位白话精细解...
至爱真情卷-唐诗宝鉴 本书特色 《唐诗宝鉴·至爱真情卷》:《唐诗宝鉴》 (**辑)——经典欣赏六部:鉴古察今卷,主要为咏史、怀古、时事、时评、风俗类等壮志凌云卷...
本书以有唐一代的近体诗为论述对象,并且探源溯流,将各体的发展都追溯到唐前时代,对唐诗体制的渊源流变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全
食无求饱是为禅 本书特色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吃住等日常生活确已关乎一个人的德行修养,选文或以机智幽默的文字表达了某种生活态度,或以达观通脱的言辞传...
全宋文36 本书特色 1985年夏天始有《全宋文》的编纂计划,“收文力求不重不漏不误,体例力求谨严”,1988年至1994年陆续出版50册,由于经费原因就停止出...
归来-鲁迅文学获奖作家经典文集 本书特色 《归来》是作者王祥夫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内容包含16篇短篇小说。小说多描述农村的风土人情或是一些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生活琐事...
《叶慈诗选(汉英对照)》内容简介:叶慈(叶芝),爱尔兰有史以来至为伟大的诗人,也是近世极受重视、极受喜爱的诗人之一。他精美
二馀斋说书 本书特色 《书林清话文库》每册书均有自家的侧重,但大家探研古今书籍、藏书文化,典籍聚散的精神内涵却气息相通。他们的文章既有学术性、又有趣味性,读者在...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是为大学中文系学生编选的一部基础课教材。本书所选作品,尽量采用通行的古籍版本,与其他版本不同的语词,不...
林清玄作品:心的丝路 本书特色 《心的丝路》是林清玄“安住身心”的清隽之作。时值台湾社会时代变迁,很多人沉沦于现实声色的征逐之中,传统精...
冬之丢失——王蒙文存(十四) 目录 散文随笔 杂文(1948-1991)春天的心春满吐鲁番民丰小记诗,数理化敬礼,合金钢祭长者——邵荃麟同志国庆的礼花萨拉姆,新...
磨坊文札-大家写给大家看的书 本书特色 我远离巴黎尘嚣有千里之遥,在琴瑟鼓乐、美酒佳肴俱备的普罗旺斯省,落户于一个光明灿烂的山丘,周围全是阳光与音乐。都德满怀着...
梦想卷-读者文摘精华 本书特色 有一句著名的电影台词说得好:“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会以为这就是世界。”我们不妨跳出自我的圈子,把眼光放开,这时就会发现,其实世...
永远的汶川-大地震前后的珍贵记忆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值得永久珍藏的书,是对受灾严重的川西北*好的纪念。——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委书记 宋明作为救援队的“编外队员”,...
谢榛诗选-明清十大家诗选 目录 前言儿元炜从游沁阳,途中值雪有感,兼示元辉佛光寺哀老营堡至汾州会孔方伯汝锡园亭同赋百花叹除夕过东林寺同晓公谈禅杂感寄都门旧知有感...
新书--丝路文库:鲁拜集(精装) 本书特色 莪默·伽亚谟的著作《鲁拜集》(意译为“四行诗”),诗体形式和我国的绝句相类似。...
诗·戏剧:2009-2010 本书特色 《诗·戏剧2009-2010》包括为动词的另一面、往远看过去的历史、脑子里革命、抽象 或不一般的情人、意识·形态、在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