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四传纠正》·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俞汝言撰。康熙丙辰,汝言《春秋平义》始脱稿。是岁之夏,复续作此书,以综括大旨。相传其晚年失明,口授而成之者也。书中摘列《春秋》三《传》及胡安国《传》之失,随事辨正,区为六类:一曰尊圣而忘其僣,计八条。二曰执理而近于迂,计十五条。三曰尚异而邻于凿,计二十三条。四曰臆测而近于诬,计四十三条。五曰称美而失实情,计八条。六曰摘瑕而伤锲刻,计六条。末附《春王正月辨》一篇,申左氏、公羊、孔安国、郑玄之说,明周正改时改月,《春秋》正朔皆从周。其中如华督夺孔父之妻,齐桓因蔡姬而侵蔡,史家简策相传,必有所据。即就《传》文而论,亦无以断其必不然。汝言皆以为臆测近诬,转未免自蹈臆测。又《公羊》褒齐襄之复仇,固为谬戾。然纪侯谮齐哀公于周,至于见烹,则实有其事。汝言乃谓语言之故不足为仇,亦不甚可解。至《春王正月辨》中谓《左传》“王周正月”句“王周”二字犹汉称皇汉、宋称皇宋之义,则不知正月、正岁并见《周礼》,兼用夏正,实亦王制。故特言王周正月,明非夏时。无庸牵引汉宋,横生曲说。又一行、卫朴推验《春秋》日食,皆合于建寅一条。汝言无以难之,遂泛谓不足深据。不知日月交食,推朔望不推时令。建子建寅,食限无殊。一语可明,亦不必颟顸其说。如斯之类,虽或间有小疵,然六类之中,大抵皆立义正大,持论简明。一卷之书,篇帙无几,而言言皆治《春秋》者之药石,亦可谓深得《经》意者矣。
《春秋心印》·十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郑銶撰。銶,上海入。万历中由贡生官青田县训导。是编取林尧叟《春秋句解》中所为提要
《春秋管窥》·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徐庭垣撰。据《浙江遗书总录》,庭垣,秀水人,官新昌县县丞。然不言书成於何时。前
《春秋指掌》·三十卷、《前事》·一卷、《后事》·一卷(内府藏本)国朝储欣、蒋景祁同撰。欣字同人,康熙庚午举人。景祁字京少
《春秋左传句解》·三十五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元朱申撰。申有《周礼句解》,已著录。是书惟解《左传》,不参以《经》文,盖犹用
《读左补义》·五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姜炳璋撰。炳璋有《诗序补义》,已著录。是书欲破说《春秋》者屈《经》从例之弊,谓
《春秋经解》·十三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宋孙觉撰。觉字莘老,高邮人。擢进士第,官至御史中丞。事迹具《宋史》本传。此书题
《春秋左传事类年表》·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国朝顾宗玮撰。宗玮字廷敬,吴江人。其书每一年为半页,横分十格:一曰周,二曰
《春秋大事表》·五十卷、《舆图》·一卷、《附录》·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顾栋高撰。栋高有《尚书质疑》,已著录。是书以
《左传杜注补义》·一卷(山西巡抚采进本)国朝苏本洁撰。本洁字幼清,常熟人。康熙癸巳举人,官兴化府知府。是编因顾炎武《左传
《春秋本义》·三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元程端学撰。端学字时叔,号积斋,庆元人。至治元年举进士第二,官国子助教,迁翰林国史
《春秋谳》·二十二卷(永乐大典本)宋叶梦得撰。是书抉摘三《传》是非,主於信《经》不信《传》,犹沿啖助、孙复之馀波。於《公
《读春秋编》·十二卷(内府藏本)宋陈深撰。深字子微,平江人。尝题所居曰清全斋,因以为号。朱彝尊《经义考》引卢熊《苏州志》
《春秋说》·三十卷(永乐大典本)宋洪咨夔撰。咨夔字舜俞,於潜人。历官端明殿学士,事迹具《宋史》本传。是书有咨夔《自序》,
《春秋长历》·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陈厚耀撰。厚耀字泗源,泰州人。康熙丙戌进士。官苏州府教授。以通算入直内廷,改授检
《春秋王霸列国世纪编》·三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宋李琪撰。琪字开伯,吴郡人。官国子司业。其书成於嘉定辛未。以诸国为
《春秋毛氏传》·三十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毛奇龄撰。奇龄有《仲氏易》,已著录。自昔说《春秋》者但明义例,至宋张大亨始
《春秋辨义》·三十九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卓尔康撰,尔康有《易学》,已著录。是书大旨分为六义:曰《经》义、曰《传》义、曰
《春秋透天关》·四卷(永乐大典本)旧本题“晏兼善撰”,不著时代。据其兼及合题,是元人也。其书专为场屋而作,义殊肤浅。如解
《春秋经解》·十二卷(永乐大典本)宋崔子方撰。子方,涪陵人,字彦直,号西畴居士。《晁说之集》又称其字伯直,盖有二字也。朱
《御纂春秋直解》·十五卷乾隆二十三年奉敕撰。以十二公为十二卷,庄公、僖公、襄公篇页稍繁,各析一子卷,实十五卷。大旨在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