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经疑问对》·二卷(永乐大典本)
元黄复祖撰。复祖字仲篪,庐陵人。《元史》:“仁宗皇庆三年复科举法,汉人、南人第一场明经、经疑二问,《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出题。经义一道,各治一经。元统以后,少变程式。易汉人、南人第一场《四书》为本经。”复祖序云:“至正辛巳大科载复有经疑之条。”即《元史·志》所谓变程式之时也。其书以《经》、《传》之事同辞异者求其常变,察其详略,以《经》核《传》,以《传》考《经》,以待学子之问。盖亦比事属辞之遗意。其大旨则专为场屋进取而作,故议论多,而义理则疏焉。
《春秋日食质疑》·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国朝吴守一撰。守一字万先,歙县人。是书推考岁差加减,以证《春秋》所载日食之误,
《春秋左传句解》·三十五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元朱申撰。申有《周礼句解》,已著录。是书惟解《左传》,不参以《经》文,盖犹用
《春秋因是》·三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梅之熉撰。之熉字惠连,麻城人。是编专为《春秋》制义比题、传题而作,每题必载一破题
《春秋属辞》·十五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元赵汸撰。汸於《春秋》用力至深。至正丁酉,既定《集传》初稿。又因《礼记·经解》之语
《春秋谳义》·九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元王元杰撰。元杰字子英,吴江人。至正间领乡荐。以兵兴不仕,教授乡里以终。昔程子作《
《春秋传》·三十卷(通行本)宋胡安国撰。安国事迹详《宋史·儒林传》。案《玉海》载绍兴五年四月诏:“徽猷阁待制胡安国,经筵
《春秋读意》·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唐枢撰。枢有《易修墨守》,已著录。其论《春秋》,以为不当以褒贬看圣人,只备录是非
《春秋纂》(无卷数,山西巡抚采进本)明朱之俊撰。之俊有《周易纂》,已著录。是书大抵随文生义,罕所根据。如“成风请救须”句
《春秋稗疏》·二卷(湖南巡抚采进本)国朝王夫之撰。夫之有《周易稗疏》,已著录。是编论《春秋》书法及仪象典制之类仅十之一,
《春秋国华》·十七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严讷撰。讷字敏卿,常熟人。嘉靖辛丑进士,官至武英殿大学士。谥文靖。事迹具《明史》
《春秋阙如编》·八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焦袁熹撰。袁熹字广期,金山人。康熙丙子举人。是编为袁熹未成之书,仅及《成公八年
《春秋事义慎考》·十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姜兆锡撰。是书凡上、中、下三《考》,共十二卷,而附以《考前》、《考后》各
《春秋集传辨疑》·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唐陆淳所述啖、赵两家攻驳三《传》之言也。柳宗元作淳《墓志》,称《辨疑》七篇。《唐
《春秋四传质》·二卷(湖南巡抚采进本)明王介之撰。介之字石崖,衡阳人。是书取三《传》及胡安国《传》异同,断以己意。其“无
《春秋公羊传注疏》·二十八卷(内府藏本)汉公羊寿传,何休解诂,唐徐彦疏。案《汉书·艺文志》:“《公羊传》十一卷。”班固自
《春秋金锁匙》·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元赵汸撰。其书撮举圣人之特笔与《春秋》之大例,以事之相类者,互相推勘,考究其异同,
《春秋三传同异考》·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吴陈琬撰。琬字宝崖,钱塘人。其书取三《传》人名、地名相异及事之不同者,各著
《春秋管窥》·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徐庭垣撰。据《浙江遗书总录》,庭垣,秀水人,官新昌县县丞。然不言书成於何时。前
《春秋胡传附录纂疏》·三十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元汪克宽撰。克宽有《礼经补逸》,已著录。是书前有克宽《自序》,称“详注诸
《左传评》·三卷(山东巡抚采进本)国朝李文渊撰。文渊字静叔,益都人。《春秋左传》本以释《经》,自真德秀选入《文章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