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象正》·十六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明黄道周撰。道周字幼元,一字螭若,漳浦人。天启壬戌进士。崇祯中官至少詹事。明亡后,为唐王聿键礼部尚书,督师出婺源。师溃被执,不屈死。事迹具《明史》本传。乾隆乙未赐谥忠端。此书孟应春谓崇祯庚辰道周在西库始创为之,成二十四图。逮过北寺,毒痛之下,指节初续,又为《六十四象正》。刘履丁则云,三十年前道周即有《易本象》八卷,《畴象》八卷。盖是书之稿本也。道周初作《三易洞玑》,以卦图推休咎,而未及於诸爻之变象。是编则於每卦六爻皆即之卦以观其变。盖即《左氏内、外传》所列古占法也。其《自序》曰:“凡《易》自《春秋》、《左》、《国》暨两汉名儒皆就动爻以论之,虞、王而下始就本卦正应以观攻取,只论阴阳刚柔,不分七八九六。虽《易》有刚柔杂居之文,而卦无不动玩占之理。《象正》专就动爻以明之。”此其述作之大旨。前列《目次》一卷,则以汉人分爻直日之法,按文王之卦序,以推历代之治乱。后二卷则以《河图》、《洛书》之数自相乘除,为三十五图。其《诗斗差图》、《诗斗差退限图》、《诗元命图》、《春秋元命图》,则本汉人纬书“四始五际”之说而别衍之以为推测之术,与所著《三易洞玑》相为表里。虽其以《大传》所释十一爻俱为明之卦而作,未免附会。故朱朝瑛曰:“《易象正》,道周之自为《易》也。孔子之所不尽言,言之不尽意者也。”然引伸触类,要亦《易》之一隅。宋儒沈该之《易传》,都絜之《易变体义》,皆发明之卦,与是书体例相似。而是书则每爻之下先列本卦之《彖辞》,次列本卦之《象辞》,然后列本爻之《象辞》,与沈氏、都氏之书又各不同。存之以为二家之外传,亦无不可也。
(案:此书及《三易洞玑》皆邵氏《皇极经世》之支流也。《三易洞玑》全推衍於《易》外,故入之数学。此及倪元璐《易内外仪》,有轇轕於《易》外者,犹有据经起义发挥於《易》中者。且皆忠节之士,当因人以重其书。故此二编仍附录於《经部》焉,非通例也。)
《周易图说》·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元钱义方撰。义方字子宜,湖州人。尝举进士,其仕履则不可考矣。是书成於至正六年。上卷
《周易蛾术》·七十四卷(户部尚书王际华家藏本)国朝倪涛撰。涛字崐渠,钱塘人。其书於每卦中分《尚辞》、《尚变》、《尚象》、
《周易象义》·四卷(河南巡抚采进本)明唐鹤徵撰。鹤徵号凝菴,武进人。隆庆辛未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凡例》中屡称先君,盖
《周易辨录》·四卷(山东巡抚采进本)明杨爵撰。爵字伯修,富平人。嘉靖己丑进士。官至山东道监察御史。以上疏极论符瑞,下诏狱
《卦爻遗稿演》·一卷(左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不著撰人名氏。前有小引,乃其子所作。谓其父於《易》多有论说,未有完书。其子
《周易乾凿度》·二卷(永乐大典本)案《周易乾凿度》,郑康成注,与《乾坤凿度》本二书。晁公武并指为仓颉修古籀文,误并为一,
《易学统此集》·二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孙维明撰。其子越续成之。维明字克晟,江宁人。前有天启四年维明《自序》。其书多取
《易史象解》·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林允昌撰。允昌字为磐,号素庵,晋江人。天启壬戌进士。官至吏部郎中。案朱彝尊《经义考
《来易增删》·八卷(陕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张祖武撰。祖武,长安人。乾隆戊午举人。是编即明来知德《易注》原本,去其烦冗,间补
《大易衍说》(无卷数,安徽巡抚采进本)旧本题“元李简撰”。简有《学易记》,已著录。是编即以《学易记序》冠於卷首,而书则绝
《水村易镜》·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林光世撰。光世字逢圣,莆田人。《馆阁续录》载其淳祐十一年以《易》学召赴阙,充秘书省
《周易明善录》·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徐继发撰。继发字绳武,贵溪人。其书专以后天诸图为主,由占筮卦气而蔓衍於律吕等韵
《周易议卦》·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明王崇庆撰。崇庆字德徵,开州人。正德戊辰进士。官至南京吏、礼二部尚书。是书泛论卦名
《周易洗心》·九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国朝任启运撰。启运字翼圣,荆溪人。雍正癸丑进士。官至宗人府府丞。是编大旨谓读《易》
《周易本义晰》(无卷数,湖北巡抚采进本)国朝胡良显撰。良显字忠遂,别号得岑,汉阳人。康熙辛卯举人,官武城县知县。是编皆推
《易例》·二卷(桂林府同知李文藻刊本)国朝惠栋撰。栋所作《周易述》目录,列有《易微言》等七书,惟《易微言》二卷附刊卷末,
《易经颂》·十二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明陈仁锡撰。是书多剖析字句,以发挥意义,亦间与《本义》异同。大抵据文臆断之处多
《易图识漏》(无卷数,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黄芹撰。芹字德馨,号畏庵,龙岩人。蔡清之弟子也。正德九年以岁贡生官海阳县
《周易玩辞困学记》·十五卷(山东巡抚采进本)明张次仲撰。次仲字元岵,海宁人。天启辛酉举人。是书前有《自序》,谓赋性颛愚,
《周易解翼》·十卷(陕西巡抚采进本)国朝上官章撰。章字闇然,乾州人。是书成於雍正丁未,自称凡二十六易稿。大旨本京房纳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