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象正》·十六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明黄道周撰。道周字幼元,一字螭若,漳浦人。天启壬戌进士。崇祯中官至少詹事。明亡后,为唐王聿键礼部尚书,督师出婺源。师溃被执,不屈死。事迹具《明史》本传。乾隆乙未赐谥忠端。此书孟应春谓崇祯庚辰道周在西库始创为之,成二十四图。逮过北寺,毒痛之下,指节初续,又为《六十四象正》。刘履丁则云,三十年前道周即有《易本象》八卷,《畴象》八卷。盖是书之稿本也。道周初作《三易洞玑》,以卦图推休咎,而未及於诸爻之变象。是编则於每卦六爻皆即之卦以观其变。盖即《左氏内、外传》所列古占法也。其《自序》曰:“凡《易》自《春秋》、《左》、《国》暨两汉名儒皆就动爻以论之,虞、王而下始就本卦正应以观攻取,只论阴阳刚柔,不分七八九六。虽《易》有刚柔杂居之文,而卦无不动玩占之理。《象正》专就动爻以明之。”此其述作之大旨。前列《目次》一卷,则以汉人分爻直日之法,按文王之卦序,以推历代之治乱。后二卷则以《河图》、《洛书》之数自相乘除,为三十五图。其《诗斗差图》、《诗斗差退限图》、《诗元命图》、《春秋元命图》,则本汉人纬书“四始五际”之说而别衍之以为推测之术,与所著《三易洞玑》相为表里。虽其以《大传》所释十一爻俱为明之卦而作,未免附会。故朱朝瑛曰:“《易象正》,道周之自为《易》也。孔子之所不尽言,言之不尽意者也。”然引伸触类,要亦《易》之一隅。宋儒沈该之《易传》,都絜之《易变体义》,皆发明之卦,与是书体例相似。而是书则每爻之下先列本卦之《彖辞》,次列本卦之《象辞》,然后列本爻之《象辞》,与沈氏、都氏之书又各不同。存之以为二家之外传,亦无不可也。
(案:此书及《三易洞玑》皆邵氏《皇极经世》之支流也。《三易洞玑》全推衍於《易》外,故入之数学。此及倪元璐《易内外仪》,有轇轕於《易》外者,犹有据经起义发挥於《易》中者。且皆忠节之士,当因人以重其书。故此二编仍附录於《经部》焉,非通例也。)
《像钞》·六卷(内府藏本)明钱一本撰。一本有《像象管见》,已著录。是书虽以“像”为名,实则衍陈抟之数学。凡《卦图》二卷,
《尺木堂学易志》·三卷(山西巡抚采进本)明马权奇撰。权奇字巽倩,会稽人。崇祯辛未进士。官兵部主事。王台《序》称权奇才高召
《易经详说》(无卷数,山东巡抚采进本)国朝冉觐祖撰。觐祖字永光,中牟人。康熙辛未进士,改庶吉士。是书兼用程《传》、《本义
《易用》·五卷(福建巡抚采进本)明陈祖念撰。祖念字修甫,连江人。陈第子也。第所著《毛诗古音考》、《屈宋古音义》,发明引证
《易鼎三然》(无卷数,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朱天麟撰。天麟字震青,吴江人,寄籍昆山。崇祯戊辰进士。由兵部主事改授编修。后桂
《易经提要录》·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徐铎撰。铎字令民,盐城人。乾隆丙辰进士,官至山东布政使。此书不载《经》文,第摭
《今文周易演义》·十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徐师曾撰。师曾字伯鲁,吴江人。嘉靖癸丑进士。官至吏科给事中。师曾初从吕祖谦本
《程氏易通》·十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程廷祚撰。廷祚有《大易择言》,已著录。是书凡《易学要论》二卷、《周易正解》十卷
《大易象数钩深图》·三卷(内府藏本)元张理撰。理字仲纯,清江人。延祐中官福建儒学提举。是书上卷《太极图》,即周子之图。其
《易义随记》·八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夏宗澜撰。宗澜字起八,江阴人。由拔贡生荐授国子监助教。是编乃宗澜恭读御纂《周易折
《周易新讲义》·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宋耿南仲撰。南仲字希道,开封人。靖康间以资政殿大学士签书枢密院,与吴幵沮战守之说,
《周易像象述》·五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吴桂森撰。桂森字叔美,无锡人。万历丙辰岁贡生。尝从顾宪成、高攀龙讲学东林。又从
《诚斋易传》·二十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宋杨万里撰。万里字廷秀,自号诚斋,吉水人。官至宝谟阁学士,致仕。韩侂胄召之不起。开
《看易凡例图说》·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龙子昂撰。子昂,泰和人。嘉靖庚子举人。官知县。是编不标书名,前列《读易凡例》共
《学易大象要参》·四卷(编修林澍蕃家藏本)国朝林赞龙撰。赞龙字云泽,侯官人。雍正丙午举人。是书以发明《大象》为主,六十四
《周易窥馀》·十五卷(永乐大典本)宋郑刚中撰。刚中字亨仲,金华人。绍兴二年进士及第。官至礼部侍郎,出为川陕宣抚副使,谪居
《读易馀言》·五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明崔铣撰。铣字仲凫,一字子锺,安阳人。弘治乙丑进士。官至南京礼部侍郎。谥文敬。
《易观》·四卷(大理寺卿陆锡熊家藏本)国朝胡淳撰。淳字厚菴,庆云人。乾隆丙辰进士,授蒙自县知县,未上而卒。是编惟解《上、
《周易举正》·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旧本题“唐郭京撰”。京不知何许人。《崇文总目》称其官为苏州司户参军。据《自序》言“御
《易图亲见》·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来集之撰。此书取《序卦》、《杂卦》以及三陈、九德、先天、后天之义为图四十有五,而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