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说》·四卷(永乐大典本)
宋赵善誉撰。善誉字静之,宗室子也。乾道五年试礼部第一。累迁大理丞,潼川路提刑转运判官。事迹见《宋史·宗室传》。是编载陈振孙《书录解题》。振孙称其每卦为论一篇,盖为潼川漕时进呈之本。今考其书,於各卦名义之相似者多参互以求其义。如云:“《颐》、《井》、《鼎》皆有养人之义,岂非养人之利溥,故多取象以示人耶?”又云:“三卦义虽不同,皆以上爻为吉。故《颐》之‘由颐’,井之‘勿幕’,鼎之‘玉铉’,皆在上爻也。”至於各卦之六爻,亦往往比类以观之。如《乾卦》云:“初九之辞,决戒之切也。九四之辞,疑则与之进也。九三之辞,详犹可勉也。上九之辞,直则不可为也。圣人之言,纤悉委曲,一至於此!亦惟恐其阳刚之或偏而已。”论《坤卦》云:“《乾》、《坤》二卦,惟二五两爻为善,而他爻皆有戒之之辞。”又云:“‘履霜’戒於一阴之生,‘括囊’戒於多惧之位,三犹可以‘含章’而从事,上则至於‘龙战’而道穷。亦《乾卦》爻辞不同之意。”论《颐卦》云:“《颐》以养正而不妄动为善。下卦震体有动而求养之象,故三爻皆凶。上卦艮体有静而知止之象,故三爻皆吉。”论《革卦》云:“内明则见理必尽,外说则无咈於人情。不如是而能革者,未之有也。”论《节卦》云:“六四一阴柔而应於初,又上承九五之阳,能安於节者安,则无所往而不通,故曰‘亨承上道也’。九五居尊得位,刚健中正,节之当者也,当则无所往而不可,故曰‘甘节吉,往有尚’。以其在臣,故曰‘安’曰‘亨’,言己能安之则亨也。以其在君,故曰‘甘’曰‘吉’,言施之天下,人皆美之,然后为吉也。”其论皆明白正大。朱子谓其能扩先儒之所未明。冯椅《易学》亦多取之,谓其能本画卦命名之意,参稽卦爻彖象之辞,以贯通六爻之义而为之说,盖不虚美也。自明以来,外间绝少传本,故朱彝尊《经义考》注云“已佚”。今《永乐大典》具载於各卦之后,仅阙《豫》、《随》、《无妄》、《大壮》、《晋》、《睽》、《蹇》、《解》、《中孚》九卦。因搜缉成编,资说《易》家之参考。《宋史·艺文志》本作二卷,今以其文颇繁,釐为四卷焉。
《易学启蒙意见》·五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韩邦奇撰。邦奇字汝节,朝邑人。正德戊辰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谥恭简。事迹具
《胡子易演》·十八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胡经撰。经号前冈,庐陵人。嘉靖己丑进士。《明史·艺文志》载胡经《易演义》十八卷
《易经会通》·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王邦柱、江柟同撰。邦柱字砥之,万历丙午举人。柟字楚馀。皆休宁人。其所徵引至一百七
《周易总义》·二十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宋易祓撰。《南宋馆阁续录》载祓字彦章,潭州宁乡人。淳熙十一年上舍释褐出身。庆
《易史象解》·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林允昌撰。允昌字为磐,号素庵,晋江人。天启壬戌进士。官至吏部郎中。案朱彝尊《经义考
《十家易象集说》·九十卷(大学士于敏中家藏本)国朝吴鼎撰。是编采宋俞琬、元龙仁夫、吴澄、胡一桂、明来知德、钱一本、唐鹤徵
《三易大传》·七十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李陈玉撰。书分二册。一曰《先天古易》,以解图书。又每篇系以赞语。其最异者,以《
《大易象数钩深图》·三卷(内府藏本)元张理撰。理字仲纯,清江人。延祐中官福建儒学提举。是书上卷《太极图》,即周子之图。其
《易观》·四卷(大理寺卿陆锡熊家藏本)国朝胡淳撰。淳字厚菴,庆云人。乾隆丙辰进士,授蒙自县知县,未上而卒。是编惟解《上、
《周易古占法》·一卷、《古周易章句外编》·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宋程迥撰。迥字可久,初家宁陵之沙随,后徒馀姚。受经於嘉兴
《成均课讲周易》(无卷数,山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崔纪撰。纪原名珺,字君玉,后更今名,字南有。永济人。康熙戊戌进士,官至副都
《皃易内仪以》·六卷、《皃易外仪》·十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倪元璐撰。元璐字玉汝,上虞人。天启壬戌进士。历官户部尚书,
《周易惜阴录》·四十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徐世沐撰。世沐字尔瀚,江阴人。《江南通志》列之《儒林传》中,称其与陆陇其相
《周易纂》·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朱之俊撰。之俊字沧起,汾阳人。天启壬戌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讲。是编用注疏本,汇先儒旧说
《周易稗疏》·四卷、附《考异》·一卷(湖南巡抚采进本)国朝王夫之撰。夫之字而农,号薑斋,汉阳人。前明举人。是编乃其读《易
《周易疏略》·四卷(河南巡抚采进本)国朝张沐撰。沐字仲诚,上蔡人。顺治戊戌进士,官资县知县。沐於《五经》、《四书》皆有《
《九正易因》(无卷数,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李贽撰。贽本名载贽,晋江人。嘉靖壬子举人。官至姚安府知府。坐妖言逮问,自杀。事
《四圣一心录》·六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钱一本撰。是书於《像钞》之外,又舍数而言理。其言理,舍天而言人。其言人,又舍事而
《易翼述信》·十二卷(直隶总督采进本)国朝王又朴撰。又朴字介山,天津人。雍正癸卯进士。官至庐州府同知。是编《经》、《传》
《大易衍说》(无卷数,安徽巡抚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亦不著时代,盖明人旧录藏本也。其书乃乡塾讲义,随文敷衍,不能发明大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