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稗疏》·四卷、附《考异》·一卷(湖南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夫之撰。夫之字而农,号薑斋,汉阳人。前明举人。是编乃其读《易》之时随笔札记,故每条但举《经》文数字标目,不全载《经》文。又遇有疑义,乃为考辨,故不逐卦逐爻一一尽为之说。大旨不信陈抟之学,亦不信京房之术,於先天诸图、纬书、杂说皆排之甚力,而亦不空谈玄妙,附合老庄之旨。故言必徵实,义必切理,於近时说《易》之家为最有根据。其中如解《讼卦》“鞶带”云:“带无鞶名,鞶者鞶缨,车饰也。带所以系佩璲及芾者。”考《左传》“后之鞶鉴”,杜预训鞶为带,《说文》鞶字,许慎亦注为“大带”,安得曰“带无鞶名”?又“何天之衢”,梁武帝解何为荷,见於《经典释文》。夫之虽亦以为负荷之义,乃引《庄子》“负云气”为证,而不援梁武之说,亦偶然失考。至於“旧井无禽”,训禽为获,尤不免於穿凿附会。然如引《礼》“人君至,命士黄裳,下士杂裳”以证“黄裳”之美,引《左传》“班马”证“乘马班如”当读乘为去声,引《兵法》“前左下,后右高”证“师左次”,与论“帝乙”非纣父,“王用亨於西山”非文王,以及《临》之“八月”、《复》之“七日”、《易》之逆数、《河图》蓍策之辨,皆具有条理。卷帙虽少,固不失为徵实之学焉。
《周易爻变义蕴》·四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元陈应润撰。应润,天台人。始末未详。《黄溍集》有是书《序》,称其字曰“泽云”。
《周易辑说明解》·四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旧本题“宋冯椅撰”。椅有《厚斋易学》,已著录,此其别行之伪本也。案椅原书,《宋史
《日讲易经解义》·十八卷康熙二十二年,圣祖仁皇帝御定。《易》为四圣所递传,则四圣之道法、治法具在於是。故其大旨在即阴阳往
《周易小疏》·十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虞楷撰。楷字孝思,号蓼园,里籍未详。书无序跋,亦不知作於何时。中述《周易折中》
《周易注》·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上、下经》注及《略例》,魏王弼撰。《系辞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注,
《易象正》·十六卷(福建巡抚采进本)明黄道周撰。道周字幼元,一字螭若,漳浦人。天启壬戌进士。崇祯中官至少詹事。明亡后,为
《易序图说》·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秦镛撰。镛字大音,无锡人。崇祯丁丑进士。官清江县知县。是书以《序卦》言义理而不及象
《周易存义录》·十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徐世沐撰。其文与《周易惜阴录》并同。盖自觉其冗杂,删为此本,非别一书也。
《周易辨正》·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喻国人撰。国人字春山,郴州人。其书大旨谓先儒多是非倒置,以十为《图》,九为《书》,
《易经粹言》·三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应麟撰。麟字囿呈,宜黄人。康熙丁酉举人。是编不载《经》文。首卷总论卦图,上、下二
《易学启蒙意见》·五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韩邦奇撰。邦奇字汝节,朝邑人。正德戊辰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谥恭简。事迹具
《易学筮贞》·四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国朝赵世对撰。世对字襄臣,衢州人。兹编论《易》为卜筮之书,故经秦火而独存。命之曰《
《郭氏家传易说》·十一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宋郭雍撰。雍字子和,洛阳人。父忠孝,受业於程子,著《兼山易解》。靖康中为永兴
《易原》·八卷(永乐大典本)宋程大昌撰。大昌字泰之,休宁人。绍兴二十一年进士。历官权吏部尚书,出知泉州建宁府,以龙图阁直
《周易象辞》·二十一卷、附《寻门馀论》·二卷、《图书辨惑》·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黄宗炎撰。宗炎字晦木,馀姚人。宗羲
《易经增注》·十卷(直隶总督采进本)明张镜心撰。镜心字用晦,磁州人。天启壬戌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是编用注疏之本,随文阐发
《周易原始》·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范咸撰。咸字贞吉,号九池,钱塘人。雍正癸卯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其书惟解《经》文,
《易纬稽览图》·二卷(永乐大典本)案《后汉书·樊英传》注,举《七纬》之名,以《稽览图》冠《易》纬之首。《隋志》《郑康成注
《易学古经正义》·十二卷(湖北巡抚采进本)明邹元芝撰。元芝字立人,竟陵人。自费直合《十翼》于《上、下经》,唐用王弼《易》
《易象管窥》·十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黄正宪撰。正宪字懋容,秀水人。与其兄少詹事洪宪皆喜谈《易》。洪宪有《周易集说》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