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本义》·十二卷、附《重刻周易本义》·四卷(内府校刊宋本)
宋朱子撰。是书以《上、下经》为二卷,《十翼》自为十卷。顾炎武《日知录》曰:“洪武初,颁五经天下儒学,而《易》兼用程、朱,二氏亦各自为书。永乐中修《大全》,乃取朱子卷次,割裂附程《传》之后,而朱子所定之古文仍复淆乱。如‘《彖》即文王所系之辞,《传》者孔子所以释经之辞,后凡言“传”仿此’,乃《彖上传》条下义,今乃削去《彖上传》三字,而附於‘大哉乾元’之下。‘《象》者,卦之上下两《象》,及两《象》之六爻,周公所系之辞也’,乃《象上传》条下义,今乃削去《象上传》三字,而附於“天行健”之下。‘此篇申《彖传》、《象传》之义以尽《乾》、《坤》二卦之蕴,而馀卦之说因可以例推云’,乃《文言》条下义,今乃削去《文言》二字,而附於‘元者善之长也’之下。其《彖》曰、《象》曰、《文言》曰,皆朱子本所无,复依程《传》添入。后来士子厌程《传》繁多,弃去不读,专用《本义》。而《大全》之本乃朝廷所颁,不敢辄改。遂即监版传义之本,刊去程《传》,而以程之次序为朱之次序。”又曰“今《四书》坊本,每张十八行,每行十七字,而注皆小字。《书》、《诗》、《礼记》并同。惟《易》每张二十二行,每行二十三字,而《本义》皆作大字,与各经不同。凡《本义》中言程《传》备矣者,又添一‘传曰’,而引其文,皆今代人所为”云云。其辨最为明晰。然割裂《本义》以附程《传》,自宋董楷已然,不始於《永乐》也(详董楷《周易传义附录》条)。此本为咸淳乙丑九江吴革所刊。内府以宋椠摹雕者,前有革《序》。每卷之末题“敷原后学刘容校正文字行款”及《象传》、《履》、《夬》二卦不载程《传》,一一与炎武所言合。卷端惟列九图,卷末系以《易赞》五首,《筮仪》一篇,与今本升《筮仪》於前而增列卦歌之类者,亦迥乎不同。《彖上传》标题之下注“从王肃本”四字,今本删之。又《杂卦传》“咸,速也。恒,久也”下,今本惟注“咸,速。恒,久”四字,读者恒以为疑。考验此本,乃是“感,速,常,久”,经后人传刻而讹,实为善本。故我圣祖仁皇帝御纂《周易折中》即用此本之次序,复先圣之旧文,破俗儒之陋见,洵读《易》之家所宜奉为彝训者矣。至成矩重刻之本,自明代以来,士子童而习之,历年已久,骤令改易,虑烦扰难行。且其本虽因《永乐大全》,实亦王、韩之旧本,唐用之以作《正义》者。是以国朝试士,惟除其爻象之合题,而命题次序则仍其旧。内府所刊《袖珍五经》,亦复因仍。考汉代《论语》,凡有三本。梁皇侃《论语义疏序》称“《古论》分《尧曰》下章《子张问》更为一篇,合二十一篇。篇次以《乡党》为第二篇,《雍也》为第三篇。《齐论》题目长《问王》、《知道》二篇,合二十二篇。《鲁论》有二十篇,即今所讲是也”云云。是自古以来,经师授受,不妨各有异同。即秘府储藏,亦各兼存众本。苟其微言大义,本不相乖,则篇章分合,未为大害於宏旨。故今但著其割裂《本义》之失,而仍附原本之后,以备参考焉。
《雪园易义》·四卷、《图说》·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李奇玉撰。奇玉字元美,嘉善人。崇祯戊辰进士。官至汝宁府知府。是编惟
《卦义一得》(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来集之撰。是编於每卦约举大义,所发明不过数语,故名“一得”。其中颇有精澈之语,然
《周易冥冥篇》·四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苏濬撰。濬字君禹,号紫溪,晋江人。万历丁丑进士。官至广西布政司参政。此书惟解《上
《大易择言》·三十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程廷祚撰。廷祚字绵庄,号青溪,上元人。是编因桐城方苞《绪论》,以六条编纂诸家
《易象管窥》·十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黄正宪撰。正宪字懋容,秀水人。与其兄少詹事洪宪皆喜谈《易》。洪宪有《周易集说》三
《易象约言》(无卷数,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吴鼐撰。鼐字大年,无锡人。乾隆丙辰进士,官工部主事。是书诠释文句,颇为简明。惟
《易经蒙引》·十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蔡清撰。清字介夫,号虚斋,晋江人。成化甲辰进士。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事迹具《明史
《易传灯》·四卷(永乐大典本) 《易传灯》一书,诸家书目俱不著录,朱彝尊《经义考》亦不载其名,惟《永乐大典》散见於各卦之
《胡子易演》·十八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胡经撰。经号前冈,庐陵人。嘉靖己丑进士。《明史·艺文志》载胡经《易演义》十八卷
《周易浅述》·八卷(内府藏本)国朝陈梦雷撰。梦雷字省斋,闽县人。顺治己丑进士。官翰林院编修。缘事谪戍,后蒙恩召还,校正铜
《易纬是类谋》·一卷(永乐大典本)案《是类谋》,一作《筮类谋》。马氏《经籍考》一卷,郑康成注。其书通以韵语缀辑成文,古质
《易图亲见》·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来集之撰。此书取《序卦》、《杂卦》以及三陈、九德、先天、后天之义为图四十有五,而各
《易学四同》·八卷、《别录》·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季本撰。本字明德,山阴人。正德丁丑进士。官至长沙府知府。是编以《四
《易史象解》·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林允昌撰。允昌字为磐,号素庵,晋江人。天启壬戌进士。官至吏部郎中。案朱彝尊《经义考
《易引》·九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方时化撰。时化字伯雨,歙县人。万历甲午举人。官至叙州府同知。时化传其高祖社昌之《易》
《方舟易学》·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宋李石撰。石字知几,资阳人。陆游《老学庵笔记》载其本名知几,后感梦兆,改名石,而以
《程氏易通》·十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程廷祚撰。廷祚有《大易择言》,已著录。是书凡《易学要论》二卷、《周易正解》十卷
《周易传义合订》·十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朱轼撰。轼字若瞻,高安人。康熙甲戌进士。官至大学士。谥文端。是编因程子《易
《周易辨画》·四十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连斗山撰。斗山字叔度,颍州人。是书大旨,谓一卦之义在於爻,爻画有刚有柔,因刚柔
《易经辨疑》·四卷(湖南巡抚采进本)国朝郑国器撰。国器,湘乡人。是书首为《图书辨疑》,次为《羲易辨疑》,以旧传先天八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