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本义通释》·十二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
元胡炳文撰。炳文字仲虎,号云峰,婺源人。尝为信州道一书院山长,再调兰溪州学正,不赴。《元史·儒学传》附载其父一桂传中。程敏政《新安文献志》所谓“笃志朱子之学”者也。是书据朱子《本义》、折衷是正,复采诸家《易》解,互相发明。《序》题延祐丙辰,盖仁宗之三年。初名《精义》,后病其繁冗,删而约之,改名《通释》。所著《云峰集中》有《与吴澄书》曰“《本义通释》,郭文卿守浮梁时为刊其半,出之太早,今悔之无及也。刊本今以呈似,中有谬戾,阁下削之绳之,幸甚”云云。考炳文生於宋理宗淳祐十年,其与澄书时称年七十,则当在延祐七年庚申,在作《序》之后三年。其所悔者改正与否,则不可考矣。王懋竑《白田杂著》曰:“今刻云峰《本义通释》上下经解极详,以《大全》本考之,增多者十之三四。《彖传》以后,语皆与《大全》同,无增多者。疑《通释》自《彖传》后已失去,后人钞集《大全》所载以续之耳。”又《大全序例》,谓“胡氏《通释》既辄变古《易》,又於今《易》不免离析先后。考今刻乃一依古《易》,此不可晓,或者今刻非原本欤”云云。案此本前有明潘旦《序》,称书经兵燹,多至亡佚。其九世孙珙及弟玠募遗书,得《上、下经》而阙《十翼》,乃复汇蒐诸集中以补之。然则今本十翼乃珙、玠所裒录,非炳文之旧。懋竑盖未见旦《序》,故有此疑。惟《大全》称炳文辄变古《易》,又离析今文之先后,则《彖传》、《象传》必附经文之中,何以解传者佚而解经者不佚,又何以珙、玠所得旧本《上、下经》文釐然完具而不参以《彖传》、《象传》,此则诚不可晓。然《大全》为胡广等庞杂割裂之书,所言亦不尽可据也。
《易象管窥》·十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黄正宪撰。正宪字懋容,秀水人。与其兄少詹事洪宪皆喜谈《易》。洪宪有《周易集说》三
《易说》·一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吴汝惺撰。汝惺字匪席,德州人。所论十五事皆阐发宋儒旧说。《自序》谓汉儒所传三《礼》
《陆堂易学》·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陆奎勋撰。奎勋字坡星,平湖人。康熙辛丑进士。官翰林院检讨。是编讲《易》,宗朱子者
《周易稗疏》·四卷、附《考异》·一卷(湖南巡抚采进本)国朝王夫之撰。夫之字而农,号薑斋,汉阳人。前明举人。是编乃其读《易
《易领》·四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明郝敬撰。是书专释卦序之义,《自序》谓冠以《序卦传》,如衣之挈领,故以“领”名。卷前标
《周易翼简捷解》·十六卷、附《群经辅易说》·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陈际泰撰。是编谓《河图》、《洛书》体用相为附丽,表里
《易或》·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徐在汉撰。在汉初名之裔,字天章,晚年乃易今名,字寒泉。歙县人。初与赵振芳同著《易原》
《读易详说》·十卷(永乐大典本)宋李光撰。光字泰发,上虞人。崇宁五年进士。官至参知政事。谥庄简。事迹具《宋史》本传。光为
《易学图说续闻》·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杨方达撰。方达既为《易学图说会通》,复自出己意成此编。凡三十二条,总不离陈抟
《大象观》·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刘元卿撰。元卿字调父,安福人。隆庆庚午举人。万历中官至礼部主事。《明史·儒林传》附
《周易总义》·二十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宋易祓撰。《南宋馆阁续录》载祓字彦章,潭州宁乡人。淳熙十一年上舍释褐出身。庆
《易宫》·三十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吴隆元撰。隆元号易斋,归安人。康熙甲戌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其书前后无序跋,末阙
《周易纂注》(无卷数,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朱奇颖撰。奇颖字九愚,嘉定人。顺治辛卯拔贡生,官平遥县知县。此书大概依附朱子《
《周易易简说》·三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高攀龙撰。攀龙字云从,无锡人。万历己丑进士。官至左都御史。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谥
《周易订疑》·十五卷、《序例》·一卷、《易学启蒙订疑》·四卷、《周易本义原本》·十二卷(山东巡抚采进本)旧本题“董养性撰
《易变体义》·十二卷(永乐大典本)宋都絜撰。絜字圣与,丹阳人。绍兴中官吏部郎中,知德庆府。絜父郁,字子文,尝为惠州教官,
《风姬易溯》·五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王宣撰。宣字纪卿,一字虚舟,金溪人。其书止《上、下经》卦爻辞。前有《自序》曰“风,
《易疑》·四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方时化撰。其《易》学之第五种也。首卷《密义疑》二十一则,二卷《名象疑》十二则,三卷《
《周易通》·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浦龙渊撰。龙渊字潜夫,吴县人。尝佐洪承畴幕,以承畴荐,授城步县知县。其书名《易通》
《尺木堂学易志》·三卷(山西巡抚采进本)明马权奇撰。权奇字巽倩,会稽人。崇祯辛未进士。官兵部主事。王台《序》称权奇才高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