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图释》·十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刘定之撰。定之字主敬,号呆斋,永新人。正统丙辰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谥文安。事迹具《明史》本传。其书用古本,以《上、下经》及《十翼》厘为十卷。惟《象传》则以《大象》为《象传上》,以《小象》为《象传下》,又与古本小异。然以为《象》分大小,犹之《雅》分大小,出於孔子所定,则於古无徵,不足信也。卷首列《先天》、《后天》诸图,率同《本义》,惟不列《卦变图》。盖卦变之说从程子,不从朱子。亦不列《河图》、《洛书》。盖其说皆由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互推,不甚用奇偶方位。其《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位图》下注云:“此图二《经》十《传》,皆无明文可见。”又图末总注云:“已上诸图,昔者学《易》之家失其传,而异端方士秘藏焉。邵子始复取归於《易》。程子与之同时,而於《易传》向置之不论,岂未尝得见此於邵子欤?”则虽坚主陈抟之学,而亦微觉其未安矣。《上经》、《下经》每卦六爻各总为一图,各以俪偶之辞括其爻义,左右上下,以次排列,而以墨线分合交贯之,颇类坊本讲章之节旨。《彖传》则《上经》、《下经》各为一总图,横行六十四卦,而以卦德、卦象、卦体、卦变直列四格,以经文分隶之,如史家之年表;《大象》则以《大学》三纲领八条目横行为纲,以经文相类者分配其下;《小象》则为列一韵图,以三百八十四爻为经,四声十九部为纬,如等韵之谱:皆与《经》义渺不相关。《文言》、《系辞》则或一节为一图,或总括数节为一图,各标其语脉相贯之处。《说卦传》前数节,仍以先天、后天诸说作图。其取象诸节,又作一表,经以八卦,纬以天象、地法、人身、物类、草木、鸟兽六格,填列《传》文,亦毫无取义。《序卦》仅附《反对》一图,而《杂卦》则不为图,遂不置一语。盖大旨在标六爻之义,馀皆蔓衍成书,取盈卷帙而已。
《周易议卦》·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明王崇庆撰。崇庆字德徵,开州人。正德戊辰进士。官至南京吏、礼二部尚书。是书泛论卦名
《周易独坐谈》·五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洪化昭撰。化昭自号日北居士,新都人。《经义考》列之马元调前,则启、祯间人也。是书
《周易粹义》·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薛雪撰。雪字生白,号一瓢,苏州人。自署曰河东,称郡望也。其书采摭诸说,融以己意,
《周易洗心》·九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国朝任启运撰。启运字翼圣,荆溪人。雍正癸丑进士。官至宗人府府丞。是编大旨谓读《易》
《周易通论》·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李光地撰。光地字厚菴,安溪人。康熙庚戌进士。官至大学士。谥文贞。是书综论《易》理
《易图亲见》·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来集之撰。此书取《序卦》、《杂卦》以及三陈、九德、先天、后天之义为图四十有五,而各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八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纳喇性德编。相传谓其稿本出陆元辅,性德殁后,徐乾学刻入《九经解》,
《伏羲图赞》·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陈第撰。第字季立,连江人。以诸生从军,官至蓟镇游击。是书上卷,於奇偶之数,皆以黑白
《周易纂》·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朱之俊撰。之俊字沧起,汾阳人。天启壬戌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讲。是编用注疏本,汇先儒旧说
《易用》·五卷(福建巡抚采进本)明陈祖念撰。祖念字修甫,连江人。陈第子也。第所著《毛诗古音考》、《屈宋古音义》,发明引证
《淮海易谭》·四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孙应鳌撰。应鳌字山甫,贵州清平籍,南直隶如皋人。嘉靖癸丑进士。官至南京工部尚书。谥
《周易析疑》·十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张兰皋撰。兰皋原名一是,字天随,武进人。是书初刻於乾隆甲子,至己巳又改订八十页
《周易说翼》·三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吕柟撰。柟字仲木,号泾野,高陵人。正德戊辰进士第一。官至南京礼部右侍郎。事迹具《明
《周易象义合参》·十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吴德信撰。德信字成友,九江人。是书以《系辞》、《文言》、《说卦》、《序卦》
《周易卦变图传》·二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明吕怀撰。怀字汝愚,号巾石,永丰人。嘉靖壬辰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少卿。事迹附见
《易小帖》·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毛奇龄说《易》之语,而其门人编次成书者也。奇龄所著经解,惟《仲氏易》及《春秋传》二
《四易通义》·六卷(内府藏本)明程观生撰。观生字仲孚,歙县人。流寓嘉兴。崇祯中知天下将乱,即弃去诸生,以相地之术自给。朱
《丙子学易编》·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李心传撰。心传字微之,号秀岩,隆州人。宝庆二年以布衣召补从政郎,差充秘阁校勘。历
《易林疑说》(无卷数,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杨瞿崃撰。瞿崃字稚实,晋江人。万历丁未进士。官至江西提学副使。先是,瞿崃之父著
《宋元周易解提要、附易解别录》(无卷数,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不著撰人名氏,前署养素堂纂本。又有黄叔琳名字二私印,盖即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