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原》·八卷(永乐大典本)
宋程大昌撰。大昌字泰之,休宁人。绍兴二十一年进士。历官权吏部尚书,出知泉州建宁府,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卒谥文简。事迹具《案史》本传。大昌学术湛深,於诸经皆有论说。以《易》义自汉以来纠纷尤甚,因作是书以贯通之。苦思力索,四年而成。陈振孙《书录解题》称其“首论五十有五之数,参以图书大衍为《易》之原,而卦变揲法皆有图论,往往断以己见,出先儒之外。”今考其所论,如谓“分爻值日,乃京焦卦气。其始於《中孚》,本用太初法,与夫子所谓《乾》、《坤》之策当期之日不合。《复》、《姤》生卦说始邵子,但《乾坤》生六子,《说卦传》有明文,不得先有六画之卦,后有三画之卦。郑康成用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以应大衍五十之数,本於《乾凿度》,与马融之增北辰,荀爽之增用九、用六,不过以意决择傅会,初无不易之理。张行成别立二十五数以推大衍,则是五十有五数之外,别有二十五数,更非孔子所曾言。”虽排斥先儒,务申己说,不能脱南宋之风气,然其参互折衷,皆能根据《大传》,於《易》义亦有所阐明。与所作《诗议》,欲并《国风》之名而废之者,固有别矣。其书久无传本,惟程敏政《新安文献志》载有三篇,故朱彝尊《经义考》注曰“已佚”。今考《永乐大典》尚存百有馀篇,皆首尾完整,可以编次。谨采掇釐订,勒为八卷,备宋人说《易》之一家焉。
《卦变考略》·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董守谕撰。守谕字次公,鄞县人。天启甲子举人。是书成於崇祯癸未。大旨以卦变之说出於汉
《周易辨正》·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喻国人撰。国人字春山,郴州人。其书大旨谓先儒多是非倒置,以十为《图》,九为《书》,
《易会》·八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明邹德溥撰。德溥字汝光,安福人。万历癸未进士。官至司经局洗马。《明史·儒林传》附见其祖
《易观》·四卷(大理寺卿陆锡熊家藏本)国朝胡淳撰。淳字厚菴,庆云人。乾隆丙辰进士,授蒙自县知县,未上而卒。是编惟解《上、
《易学统此集》·二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孙维明撰。其子越续成之。维明字克晟,江宁人。前有天启四年维明《自序》。其书多取
《周易纂注》(无卷数,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朱奇颖撰。奇颖字九愚,嘉定人。顺治辛卯拔贡生,官平遥县知县。此书大概依附朱子《
《周易赞义》·七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马理撰。理字伯循,三原人。正德甲戌进士。官至南京光禄寺卿。事迹具《明史·儒
《蠙衣生易解》·十四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郭子章撰。子章字相奎,号青螺,又自号曰蠙衣生,泰和人。隆庆辛未进士。官至兵部尚
《玩易意见》·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王恕撰。恕字宗贯,三原人。正统戊辰进士。官至吏部尚书。谥端毅。事迹具《明史》本传
《六爻原意》·一卷(编修郑际唐家藏本)明金瑶撰。瑶字德温,号栗斋,休宁人。嘉靖辛卯选贡生。授会稽县丞,再补庐陵县丞。迁桂
《洗心斋读易述》·十七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潘士藻撰。士藻字去华,号雪松,婺源人。万历癸未进士。官至尚宝司少卿。事迹附见
《易义随记》·八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夏宗澜撰。宗澜字起八,江阴人。由拔贡生荐授国子监助教。是编乃宗澜恭读御纂《周易折
《易学四同》·八卷、《别录》·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季本撰。本字明德,山阴人。正德丁丑进士。官至长沙府知府。是编以《四
《周易劄记》·三卷(山东巡抚采进本)明逯中立撰。中立字与权,号确斋,聊城人。万历己丑进士。由行人擢给事中,以建言贬陕西按
《来易增删》·八卷(陕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张祖武撰。祖武,长安人。乾隆戊午举人。是编即明来知德《易注》原本,去其烦冗,间补
《周易古本》·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明华兆登编。兆登,无锡人。是书成於万历中。分《文王卦辞》上、下,《周公爻辞》上、下
《十愿斋易说》·一卷、《霞舟易笺》·一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明吴锺峦撰。锺峦字峦稚,武进人。崇祯甲戌进士。官桂林府推官。
《易数钩隐图》·三卷、附《遗论九事》·一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宋刘牧撰。牧字长民,其《墓志》作“字先之”,未详孰是,或有
《易经中说》·四十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卢翰撰。翰字子羽,颍州人。嘉靖甲午举人。官兖州府推官。其讲《易》专主人事,而证
《卦爻遗稿演》·一卷(左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不著撰人名氏。前有小引,乃其子所作。谓其父於《易》多有论说,未有完书。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