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易传》·二十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宋杨简撰。简字敬仲,慈溪人。乾道五年进士。官至宝谟阁学士,大中大夫。事迹具《宋史·道学传》。是书为明刘日升、陈道亨所刻。案朱彝尊《经义考》,载《慈湖易解》十卷,又《已易》一卷,书名卷数皆与此本不合。所载《自序》一篇,与此本卷首题语相同,而无其前数行,亦为小异。明人凡刻古书,多以私意窜乱之,万历以后尤甚。此或日升等所妄改欤?其书前十九卷皆解经文,第二十卷则皆泛论《易》学之语,亦间有与《序》文相复者。今既不睹简之原本,亦莫详其何故也。简之学出陆九渊,故其解《易》,惟以人心为主,而象数事物,皆在所略,甚至谓《系辞》中“近取诸身”一节为不知道者所伪作,非孔子之言。故明杨时乔作《传易考》,竟斥为异端,而元董真卿论《林栗易解》,亦引《朱子语录》,称“杨敬仲文字可毁”云云,实简之务谈高远,有以致之也。考自汉以来,以老庄说《易》始魏王弼,以心性说《易》始王宗传及简。宗传淳熙中进士,简乾道中进士,皆孝宗时人也。顾宗传人微言轻,其书仅存,不甚为学者所诵习。简则为象山弟子之冠,如朱门之有黄榦。又历官中外,政绩可观,在南宋为名臣,尤足以笼罩一世。故至於明季,其说大行。紫溪苏濬解《易》,遂以《冥冥篇》为名,而《易》全入禅矣。夫《易》之为书,广大悉备,圣人之为教,精粗本末兼该,心性之理未尝不蕴《易》中,特简等专明此义,遂流於恍惚虚无耳。昔朱子作《仪礼经传通解》,不删郑康成所引谶纬之说,谓“存之正所以废之”。盖其名既为后世所重,不存其说,人无由知其失也。今录简及宗传之《易》,亦犹是意云。
《易引》·九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方时化撰。时化字伯雨,歙县人。万历甲午举人。官至叙州府同知。时化传其高祖社昌之《易》
《周易辑要》·五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朱瓒撰。瓒字霑,全椒人。是书成於乾隆庚申。不言《河》、《洛》,亦不取朱子卦变之说
《易学》·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吴极撰。极字元无,汉阳人。万历丙辰进士。尝官知县,而其所官之地则不可考。是编首有天启丙
《易经辨疑》·四卷(湖南巡抚采进本)国朝郑国器撰。国器,湘乡人。是书首为《图书辨疑》,次为《羲易辨疑》,以旧传先天八卦方
《周易义参》·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于琳撰。琳,平湖人。兹编皆因仍旧说,依文训释,罕所发明。末列三十三图,亦皆剿袭旧
《易义便览》·三卷(侍讲刘亨地家藏本)国朝向德星撰。德星字云路,溆浦人。是书前有乾隆丙寅德星《自序》,大旨以朱子《本义》
《易镜》(无卷数,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国朝戴天章撰。天章字汉文,湖州人。所解仅《上经》、《下经》,惟言卜筮。其解释甚略,而
《周易函书约存》·十八卷、《约注》·十八卷、《别集》·十六卷(刑部尚书胡季堂家藏本)国朝胡煦撰。煦字晓沧,光山人。康熙壬
《易林疑说》(无卷数,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杨瞿崃撰。瞿崃字稚实,晋江人。万历丁未进士。官至江西提学副使。先是,瞿崃之父著
《易学图说会通》·八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杨方达撰。方达字符苍,一字扶苍,武进人。此书《自序》云:“寻绎宋、元经解及近
《十家易象集说》·九十卷(大学士于敏中家藏本)国朝吴鼎撰。是编采宋俞琬、元龙仁夫、吴澄、胡一桂、明来知德、钱一本、唐鹤徵
《易数钩隐图》·三卷、附《遗论九事》·一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宋刘牧撰。牧字长民,其《墓志》作“字先之”,未详孰是,或有
《乾坤凿度》·二卷(永乐大典本)按《乾坤凿度》,《隋、唐志》、《崇文总目》皆未著录。至宋元祐间始出。《绍兴续书目》有《仓
《读易详说》·十卷(永乐大典本)宋李光撰。光字泰发,上虞人。崇宁五年进士。官至参知政事。谥庄简。事迹具《宋史》本传。光为
《易史参录》·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叶矫然撰。矫然字思菴,闽县人。顺治壬辰进士,官乐亭县知县。是书於每卦象爻各证以史
《易图疏义》·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刘鸣珂撰。鸣珂字伯容,蒲城人。是书因《周易启蒙》、《本图书》、《原卦画》二篇之说
《读易馀言》·五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明崔铣撰。铣字仲凫,一字子锺,安阳人。弘治乙丑进士。官至南京礼部侍郎。谥文敬。
《周易说统》·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张振渊撰。振渊字彦陵,仁和人。是编大旨宗程朱《传》、《义》,凡诸儒说理可互证者,
《周易蕴义图考》·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姜兆锡撰。是编主先天之学,皆根柢图书,演错综互变之旨,大抵推阐旧说也。
《汉上易集传》·十一卷、《卦图》·三卷、《丛说》·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朱震撰。震字子发,荆门军人。政和中登进士第。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