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纂周易述义》·十卷
乾隆二十年奉敕撰。凡《卦爻》四卷,《彖传》一卷,《象传》二卷,《系辞传》二卷,《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一卷。以多推阐御纂《周易折中》之蕴,故赐名曰《述义》。所解皆融会群言,撷取精要,不条列姓名,亦不驳辨得失,而遗文诠释,简括宏深。大旨以切於实用为本,故於《乾卦》发例曰:“诸爻皆龙而三称君子,明《易》之立象,皆人事也。”全书纲领,具於斯矣。又於取象,则多从古义。如解《乾》九二曰:“九二刚中,变《离》,文明。”解《坤》初六曰:“变《震》为足,有履象焉。”解《屯》六二曰:“变《兑》为女,柔正,故贞。”凡斯之类,皆取於变爻也。解《屯》六三曰:“《震》、《坎》皆木,聚於《艮》山,故为林。”解《屯》九五曰:“陷阴互《艮》,止而不动。”解《需》九五曰:“《坎》水《兑》口,故为酒食。”凡斯之类,皆取於互体也。解《蒙》六三曰:“三变互《兑》,故为女。”解《讼》九二曰:“《坎》《坤》体,故为邑。又互《离》,户象也。三百,《离》数也。”解《讼》九四曰:“《乾》初复体,互《巽》为命,变《艮》为渝,《艮》,止贞也。”凡斯之类,皆兼取变与互也。故解《系辞传》“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曰“物谓八卦之爻,杂谓自其中四爻杂而互之,又撰成两卦之德也。是非者时物之是非,皆於中爻辨之。正体则二为内卦之中,五为外卦之中。互体则三为内卦之中,四为外卦之中。故皆谓之中爻”云云,诚为根据先儒,阐明《经》义。盖汉《易》之不可训者在於杂以谶纬,推衍禨祥。至其象数之学,则去古未远,授受具有端绪。故王弼不取汉《易》,而解“七日来复”,不能不仍用六日七分之说。朱子亦不取《汉》易,而解“羝羊触藩”,亦不能不仍用互《兑》之义。岂非理有不可易欤?诸臣仰承指授,於宋《易》、汉《易》酌取其平,探羲、文之奥蕴,以决王、郑之是非。千古《易》学,可自此更无异议矣。
《周易时义注》(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明章佐圣撰。佐圣字右臣,歙县人。其书依经训解,而以《卦图》一卷附於后。大旨主於言
《陆氏易解》·一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姚士粦所辑吴陆绩《周易注》也。《吴志》载绩所著有《易注》,不言卷数。《隋书·经籍
《周易私录》(无卷数,江苏巡抚采进本)明王樵撰。樵字明逸,号方麓,金坛人。嘉靖丁未进士。官至刑部侍郎,改南京都察院右都御
《易笺》·八卷(山东巡抚采进本)国朝陈法撰。法字定斋,贵州安平人。康熙癸巳进士。官至直隶大名道。其书大旨以为《易》专言人
《周易纂注》(无卷数,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朱奇颖撰。奇颖字九愚,嘉定人。顺治辛卯拔贡生,官平遥县知县。此书大概依附朱子《
《易疑》·四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方时化撰。其《易》学之第五种也。首卷《密义疑》二十一则,二卷《名象疑》十二则,三卷《
《玩易意见》·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王恕撰。恕字宗贯,三原人。正统戊辰进士。官至吏部尚书。谥端毅。事迹具《明史》本传
《周易对卦数变合参》·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喻国人撰。谓朱子不知《易》中“十年”“三年”、“七日”“八日”之旨及《讼》
《周易惜阴诗集》·三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徐世沐撰。是书取经传字义,分题赋咏,或为四言赞,或为五言、七言诗,多至一千馀
《周易传义附录》·十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董楷撰。楷字正叔,台州临海人。宝祐四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其学出於陈器之,器
《易旨一览》·四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蒋时雍撰。时雍字绳武,江都人。其书训诂字句,乃村塾课蒙之本。
《图书纪愚》·一卷(福建巡抚采进本)明阮琳撰。琳字廷佩,号晶山,莆田人。尝官教谕。其人在成化、弘治间。朱彝尊《经义考》列
《易经粹言》·三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应麟撰。麟字囿呈,宜黄人。康熙丁酉举人。是编不载《经》文。首卷总论卦图,上、下二
《易学参说》·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冯昌临撰。昌临字与肩,嘉兴人。是书分内、外二编。内编为说六篇,自《先天八卦图》以
《周易辨画》·四十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连斗山撰。斗山字叔度,颍州人。是书大旨,谓一卦之义在於爻,爻画有刚有柔,因刚柔
《读易略记》(无卷数,浙江郑大节家藏本)明朱朝瑛撰。朝瑛字美之,号康流,又号罍菴,海宁人。崇祯庚辰进士,官旌德县知县。其
《周易易简编》(无卷数,江苏巡抚采进本)明陆起龙撰。起龙字云从,上海人。万历壬子举人。官永宁县知县。是书《自序》,谓采汉
《易纬坤灵图》·一卷(永乐大典本)案《坤灵图》,孙瑴谓配《乾凿度》名篇。马氏《经籍考》著录一卷。今仅存论《乾》、《无妄》
《易领》·四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明郝敬撰。是书专释卦序之义,《自序》谓冠以《序卦传》,如衣之挈领,故以“领”名。卷前标
《周易旁注图说》·二卷(山东巡抚采进本)明朱升撰。升字允升,休宁人。元至正乙酉举於乡,授池州路学正,秩满归里。丁酉太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