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阙如编》·八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焦袁熹撰。袁熹字广期,金山人。康熙丙子举人。是编为袁熹未成之书,仅及《成公八年》而止。每卷有袁熹名印,盖犹其稿本。前有其孙锺璜《跋》,亦当时手迹也。自《穀梁》发常事不书之例,孙复衍有贬无褒之文。后代承流,转相摹仿,务以刻酷为《经》义。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上至天王,下至列国,无一人得免於弹刺,遂使游、夏赞之而不能者,申、韩为之而有馀。流弊所极,乃有贬及天道者(吕柟《春秋说志》谓书季孙意如卒,所以见天道之左)。《春秋》於是乎乱矣。袁熹是书,独酌情理之平,立褒贬之准,谨持大义而刊削烦苛。如隐公盟蔑,诸家皆曰恶私盟。袁熹则谓继好息民,犹愈於相虞相诈。至七年伐邾,事由后起,不容逆料而加贬辞。又谓会潜之戎,本杂处中国,修好息民,亦衰世之常事,褒贬俱无可加。谓无骇之书名,若后世帝室之胄不系以姓,非贬而去之。谓书齐侯弟年,见齐之重我,使其亲贵,非讥过宠其弟。谓书螟为虫伤苗稼,即当留意补助,不以此一事便为恶。如此之类数十条,皆一洗曲说。至於武氏子求赙,乃鲁不共命,天王诘责,岂敢反讥天王?家父求车,乃天子责贡赋有阙,《经》婉其文曰求车,不应舍其下,责其上。尤大义凛然,非陋儒所及。末附《读春秋》数条,论即位或书或不书,四时或备或不备,有史所本无,有传写脱佚,非圣人增减於其间。亦足破穿凿之说。近代说《春秋》者,当以此书为最。虽编辑未终,而义例已备,於经学深为有裨,非其《经说》诸书出於门人杂录者比也。
《春秋稗疏》·二卷(湖南巡抚采进本)国朝王夫之撰。夫之有《周易稗疏》,已著录。是编论《春秋》书法及仪象典制之类仅十之一,
《春秋通训》·六卷(永乐大典本)宋张大亨撰。是书《自序》谓少闻《春秋》於赵郡和仲先生。考宋《苏轼年谱》,轼本字和仲。又苏
《春秋透天关》·四卷(永乐大典本)旧本题“晏兼善撰”,不著时代。据其兼及合题,是元人也。其书专为场屋而作,义殊肤浅。如解
《春秋左传要义》·三十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魏了翁撰。亦所辑《九经要义》之一也。其书节录《注》、《疏》之文,每条之前各
《春秋诸传会通》·二十四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元李廉撰。廉字行简,庐陵人。明杨士奇《东里集》云“廉於至正壬午以《春
《春秋究遗》·十六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叶酉撰。酉有《诗经拾遗》,已著录。是编多宗其师方苞《春秋通论》,而亦稍有从违。
《春秋集义》·五十卷、《纲领》·三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李明复撰。明复亦名俞,字伯勇,始末无考。据魏了翁《序》,知为合阳
《春秋提纲》·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旧本题“铁山先生陈则通撰”。不著爵里,亦不著时代。其始末未详。朱彝尊《经义考》列之刘
《春秋五传平文》·四十一卷(内府藏本)明张岐然编。岐然字秀初,钱塘人。其书采《左传》、《公羊传》、《穀梁传》、胡安国《传
《左氏讨》·一卷、《左氏论》·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冯时可撰。时可有《左氏释》,已著录。是书前有《自序》,称先为《左氏
《公穀汇义》·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姜兆锡撰,其书以《公》、《穀》二《传》主於发义,与《左传》主於纪事者不同。且《
《春秋因是》·三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梅之熉撰。之熉字惠连,麻城人。是编专为《春秋》制义比题、传题而作,每题必载一破题
《宋元春秋解提要》(无卷数,左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国朝黄叔琳编。叔琳有《研北易抄》,已著录。是篇杂采宋元诸家之说,而不
《春秋胡传考误》·一卷(通行本)明袁仁撰。仁有《尚书砭蔡编》,已著录。是书前有《自序》,谓宋胡安国愤王氏之不立《春秋》,
《春秋辑传》·十三卷、《宗旨》·一卷、《春秋凡例》·二卷(直隶总督采进本)明王樵撰。樵有《周易私录》,已著录。是编朱彝尊
《春秋以俟录》·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瞿九思撰。九思字睿夫,黄梅人。万历癸酉举人。为知县张维翰所诬构,谪戍塞下。张居正
《读春秋略记》·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朱朝瑛撰。朝瑛有《读易略记》,已著录。其学出自黄道周,颇不拘墟於俗见,而持论不必
《春秋惜阴录》·八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徐世沐撰。世沐有《周易惜阴录》,已著录。是编於《经》义刻意推求,而往往失之迂曲
《春秋参义》·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姜兆锡撰。兆锡有《周易本义述蕴》,已著录。是书仍以胡安国《传》为宗。其所必不安
《春秋左翼》·四十三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王震撰。震字子省,乌程人。其书系《传》於《经》文之下,凡先《经》起义、后《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