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长历》·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国朝陈厚耀撰。厚耀字泗源,泰州人。康熙丙戌进士。官苏州府教授。以通算入直内廷,改授检讨,终右谕德。是书补杜预《长历》而作。原本不分卷帙,今约略篇页,釐为十卷。其凡有四:一曰历证。备引《汉书》、《续汉书》、《晋书》、《隋书》、《唐书》、《宋史》、《元史》、《左传注疏》、《春秋属辞》、《天元历理》、朱载堉《历法新书》诸说,以证推步之异。其引《春秋属辞》载杜预论“日月差谬”一条,为《注》、《疏》所无。又引《大衍历义》“春秋历考”一条,亦《唐志》所未录。尤足以资考证。二曰古历。以古法十九年为一章。一章之首,推合周历正月朔日冬至。前列算法,后以春秋十二公纪年,横列为四章,纵列十二公,积而成表,以求历元。三曰历编。举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一一推其朔闰及月之大小,而以《经》、《传》干支为证佐。皆述杜预之说而考辨之。四曰历存。以古历推隐公元年正月庚戌朔。杜氏长历则为辛巳朔,乃古历所推之上年十二月朔,谓元年之前失一闰,盖以《经》、《传》干支排次知之。厚耀则谓如预之说,元年至七年中书日者虽多不失,而与二年八月之庚辰、三年十二月之庚戌、四年二月之戊申,又不能合。且隐公三年二月己巳朔日食,桓公三年七月壬辰朔日食,亦皆失之。盖隐公元年以前非失一闰,乃多一闰。因退一月就之,定隐公元年正月为庚辰朔,较《长历》实退两月,推至僖公五年止。以下朔闰,因一一与杜历相符,故不复续载焉。杜预书惟以干支递排,而以闰月小建为之迁就。厚耀明於历法,故所推较预为密。盖非惟补其阙佚,并能正其讹舛。於考证之学极为有裨,治《春秋》者固不可少此编矣。
《春秋繁露》·十七卷(永乐大典本)汉董仲舒撰。繁或作蕃,盖古字相通。其立名之义不可解。《中兴馆阁书目》谓繁露冕之所垂,有
《春秋经传类求》·十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孙从添、过临汾同编。从添号石芝,常熟人。临汾,长洲人。是书始刻於乾隆己卯。
《春秋亿》·六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徐学谟撰。学谟字叔明,嘉定人。嘉靖庚戌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是编《序》题《春秋亿》,
《春秋谳》·二十二卷(永乐大典本)宋叶梦得撰。是书抉摘三《传》是非,主於信《经》不信《传》,犹沿啖助、孙复之馀波。於《公
《春秋诸国统纪》·六卷、目录一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元齐履谦撰。履谦字伯恒,大名人。官至太史院使。事迹具《元史》本传。此
《春秋深》·十九卷(湖北巡抚采进本)国朝许伯政撰。伯政有《易深》,已著录。是书谓孔子既因鲁史作《春秋》,其史中所载事实,
《春秋意林》·二卷(内府藏本)宋刘敞撰。《宋史·艺文志》作二卷。王应麟《玉海》作五卷。马端临《经籍考》则并《春秋权衡》、
《春秋心印》·十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郑銶撰。銶,上海入。万历中由贡生官青田县训导。是编取林尧叟《春秋句解》中所为提要
《左氏讨》·一卷、《左氏论》·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冯时可撰。时可有《左氏释》,已著录。是书前有《自序》,称先为《左氏
《春秋经世》·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明魏校撰。校有《周礼沿革传》,已著录。是编名《春秋经世》者,盖取《庄子》“《春秋》经
《春秋辨疑》·四卷(永乐大典本)宋萧楚撰。楚字子荆,庐陵人。绍圣中游太学,贡礼部不第。於时蔡京方专国,楚愤疾其奸,谓京且
《春秋左传要义》·三十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魏了翁撰。亦所辑《九经要义》之一也。其书节录《注》、《疏》之文,每条之前各
《春秋平义》·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俞汝言撰。汝言字石吉,秀水人。前明诸生。是书多引旧文,自立论者无几。然自宋孙复
《春秋义》·三十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顾懋樊撰。懋樊有《桂林点易丹》,已著录。是书朱彝尊《经义考》云“未见”。前有懋樊
《麟传统宗》·十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夏元彬撰。元彬本名彪,字仲弢,德清人。其书饾飣成编,漫无体例。隐公之前,冠以《国
《春秋四传》·三十八卷(内府藏本)不知何人所编。首载杜预、何休、范宁、胡安国四《序》,次《春秋纲领》,述各家议论。次《春
《春秋程传补》·二十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国朝孙承泽撰。承泽有《尚书集解》,已著录。是编以程子《春秋传》非完书,集诸儒之
《半农春秋说》·十五卷(内府藏本)国朝惠士奇撰。士奇有《半农易说》,已著录。士奇父周惕,长於说经,力追汉儒之学。士奇承其
《春秋说》·三十卷(永乐大典本)宋洪咨夔撰。咨夔字舜俞,於潜人。历官端明殿学士,事迹具《宋史》本传。是书有咨夔《自序》,
《左传姓名考》·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高士奇撰。士奇有《左传地名考》,已著录。是编盖与《地名考》相辅而行,然体例庞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