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管窥》·八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元史伯璿撰。伯璿字文玑,温州平阳人。据所作《管窥外篇》成於至元丁未,即元亡之年,计其人当已入明。然始末不可考矣。是编见於《秘阁书目》者五册。杨士奇《东里集》则称有四册,刻版在永嘉郡学。永嘉叶琮知黄州府,又刊置府学。是明初所行,已有二本。然刊本皆散佚不传,故朱彝尊《经义考》注云“未见”。此本乃毛晋汲古阁旧钞,《大学》、《中庸》、《孟子》尚全,惟《论语》阙《先进篇》以下,盖传写有所佚脱。然量其篇页,厘而析之,已成八卷。《经义考》乃作五卷,或误以五册为五卷欤?其书引赵顺孙《四书纂疏》、吴真子《四书集成》、胡炳文《四书通》、许谦《四书丛说》、陈栎《四书发明》及饶氏、张氏诸说,取其与《集注》异同者,各加论辨於下。诸说之自相矛盾者,亦为条列而厘订之。凡三十年而后成。於朱子之学,颇有所阐发。考朱子著述最多,辨说亦最夥。其间有偶然问答未及审核者,有后来考正未及追改者,亦有门人各自记录,润色增减,或失其本真者。故《文集》、《语录》之内,异同矛盾,不一而足。即《四书章句集注》与《或问》亦时有牴牾。原书具在,可一一覆按也。当时门人编次,既不敢有所别择,后来读朱子书者,遂一字一句奉为经典,不复究其传述之真伪与年月之先后。但执所见一条,即据以诋排众论,纷纭四出,而朱子之本旨转为尊信者所淆矣。夫载宝而朝,论南宫者有故;越境乃免,惜赵盾者原诬。述孔子之言者,尚不免於舛异,况於朱门弟子断不及七十二贤,又安能据其所传,漫无厘正?伯璿此书,大旨与刘因《四书集义精要》同。而因但为之刊除,伯璿更加以别白。昔朱子尝憾孔门诸子留《家语》作病痛,如伯璿者,可不谓深得朱子之心欤?
《中庸点缀》·一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方时化撰。时化有《易引》,已著录。是书首为《中庸总提》,次全载《中庸》之文。每段
《大学困学录》·一卷、《中庸困学录》·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王澍撰。自明以来,解《四书》者惟以寻绎语脉为时文敷衍之具
《论语笔解》·二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旧本题“唐韩愈、李翱同注”。中间所注,以“韩曰”、“李曰”为别。考《张籍集》《祭韩
《四书或问》·三十九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朱子撰。朱子既作《四书章句集注》,复以诸家之说纷错不一,因设为问答,明所以去取
《论语义疏》·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魏何晏注,梁皇侃疏。书前有《奏进论语集解序》,题“光禄大夫关内侯孙邕、光禄大夫郑冲、
《四书大全》·三十六卷(通行本)明永乐十三年翰林学士胡广等奉敕撰。成祖御制序文,颁行天下,二百馀年尊为取士之制者也。其书
《四书賸言》·四卷、《补》·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毛奇龄杂论《四书》之语。前二卷为其门人盛唐、王锡所编,后二卷为其子
《孟子解》·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旧本题“宋尹焞撰”。案陈振孙《书录解题》载尹氏《论语解》十卷、《孟子解》十四卷,徽猷
《四书近指》·二十卷(直隶总督采进本)国朝孙奇逢撰。奇逢有《周易大旨》,已著录。是编於四子之书挈其要领,统论大指,间引先
《四书人物考》·四十卷、《补考》·八卷(通行本)明薛应旂撰。应旂字仲常,武进人。嘉靖乙未进士,官至陕西按察司副使。是编於
《此木轩四书说》·九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焦袁熹撰。袁熹有《春秋阙如编》,已著录。是书据其子以敬、以恕所作《凡例》,袁
《丽奇轩四书讲义》(无卷数,编修励守谦家藏本)国朝纪克扬撰。克扬有《易经讲义》,已著录。其书不录正文,每章约诂数语,大旨
《大学古本说》·一卷、《中庸章段》·一卷、《中庸馀论》·一卷、《读论语劄记》·二卷、《读孟子劄记》·二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论语拾遗》·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苏辙撰。辙有《诗传》,已著录。是书前有《自序》,称少年为《论语略解》,其兄轼谪黄州
《四书逸笺》·六卷(湖南巡抚采进本)国朝程大中撰。大中字拳时,号是庵,应城人。乾隆丁丑进士。是编采辑诸书之文与《四书》相
《四书参注》(无卷数,直隶总督采进本)国朝王植撰。植字槐三,深泽人。康熙辛丑进士,官至邳州知州。是书多掊击注疏,以自表尊
《四书索解》·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毛奇龄撰。奇龄有《仲氏易》,已著录。是书为其子远宗所编,本名《四书疑义》,有问有
《读大学中庸日录》·二卷(陕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康吕赐撰。吕赐字复斋,别号一峰,又自称南阿山人,武功人。是书《读大学日录》
《四书纂笺》·二十八卷(内府藏本)元詹道传撰。道传,临川人。其始末未详。是书略仿古经笺疏之体,取朱子《四书章句集注》、《
《四书酌言》·三十一卷(陕西巡抚采进本)明寇慎撰。慎字永修,号礼亭,自号礻殳祤逸叟,同官人。万历丙辰进士,官至苏州府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