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象大意存解》·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国朝任陈晋撰。陈晋字似武,号后山,亦曰以斋,江苏兴化人。乾隆己未进士,官徽州府教授。是编不载《经》文,惟折衷诸家之说,明《易》象之大意,故以为名。考《左传》韩起聘鲁,见《易象》、《春秋》,则《易》之主象,古有明文。陈晋以象为宗,实三代以来旧法。卷首标凡例七则,多申尚象之旨。书中首论太极五行,兼谈《河》、《洛》、《先天》诸图,然发挥明简,惟标举其理所可通,凡一切支离推衍,布算经而绘弈谱者,翦除殆尽。其《凡例》有曰:“后之言象数者流入艺术之科,其术至精,而其理亦更奥涩。然偏於一隅,似反涉形下之器。”可云笃论。次论彖、论爻、论象,不废互体之说,盖以《杂卦传》为据。次论六十四卦,各括其大旨,亦大抵切人事立言。终以《系辞》、《序卦》、《说卦》、《杂卦》,其文颇略。盖著书之意在於六十四卦,馀皆互相发明耳。
《砚北易钞》·十二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国朝黄叔琳撰。叔琳字昆圃,大兴人。康熙辛未进士,官至詹事府詹事。乾隆辛未恩加吏部
《易原》(无卷数,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赵振芳撰。振芳字香山,山阴人。是书列《古本图书》、《古本易经》为首卷,列诸图与说为
《易通》·一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方时化撰,其《易》学之第六称也。多取《通书》、《正蒙》之言发明《易》理。案《通书》一
《大易理数观察》·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朱如日撰。如日字洞彝,号荷轩,莲花厅人。是编成於乾隆丁巳。大抵掇拾图书之陈言
《易说》·四卷(永乐大典本)宋赵善誉撰。善誉字静之,宗室子也。乾道五年试礼部第一。累迁大理丞,潼川路提刑转运判官。事迹见
《东莱易说》·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旧本题“宋吕祖谦撰”。朱彝尊《经义考》亦列其名。今勘验其文,实吕乔年所编《丽泽论说集
《读易约编》·四卷(内府藏本)国朝朱江撰。江字东注,江都人。是书成於康熙丁丑。其《凡例》有云:“是编原为便举子业,凡可备
《日讲易经解义》·十八卷康熙二十二年,圣祖仁皇帝御定。《易》为四圣所递传,则四圣之道法、治法具在於是。故其大旨在即阴阳往
《横渠易说》·三卷(内府藏本)宋张子撰。《宋志》著录作十卷。今本惟《上经》一卷,《下经》一卷,《系辞传》以下至《杂卦》为
《学易阐微》·四卷(福建巡抚采进本)国朝罗登标撰。登标字子建,宁化人。康熙间举人,官松溪县教谕。是书皆辨《易》中疑义,凡
《学易举隅》·六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戴廷槐撰。廷槐长泰人。隆庆中贡生。其说谓《易》自商瞿而后,斯道遂晦,至宋三子而后
《易象会旨》·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旧本题曰“延伯生述”,不著名氏。前有万历己酉熊惟学《序》,称为同年临川文台吴君,亦不
《易象》·二卷(陕西巡抚采进本)国朝王明弼撰。明弼字亭二,陕西人。康熙间官凤翔府教授。是编取六十四卦《大象》列《本义》於
《易经辑疏》·四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黄家杰撰。家杰,临川人。其书删邵子之横图,谓此邵子之《易》,非羲文之《易》,而不
《周易图书质疑》·二十四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赵继序撰。继序号易门,休宁人。乾隆辛酉举人。其书以象数言《易》,而不主陈
《易翼述信》·十二卷(直隶总督采进本)国朝王又朴撰。又朴字介山,天津人。雍正癸卯进士。官至庐州府同知。是编《经》、《传》
《周易爻物当名》·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黎遂球撰。遂球字美周,番禺人。天启丁卯举人。从朱由榔起兵。后守赣州,城破巷战死
《周易古文钞》·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刘宗周撰。宗周字起东,号念台,山阴人。万历辛丑进士。官至左都御史。南都破后,绝粒
《周易本义》·十二卷、附《重刻周易本义》·四卷(内府校刊宋本)宋朱子撰。是书以《上、下经》为二卷,《十翼》自为十卷。顾炎
《周易剩义》·四卷(湖南巡抚采进本)国朝黄燐撰,燐字旸谷,湘潭人。其《凡例》谓说经者有未备未当,而作此以补之,故曰《剩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