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数钩隐图》·三卷、附《遗论九事》·一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宋刘牧撰。牧字长民,其《墓志》作“字先之”,未详孰是,或有两字也。彭城人。官至太常博士。《宋志》载牧《新注周易》十一卷,图一卷。晁公武《读书志》则作“图三卷”。其注今不传,惟图尚在,卷数与晁氏本同。汉儒言《易》多主象数,至宋而象数之中复岐出图书一派。牧在邵子之前,其首倡者也。牧之学出於种放,放出於陈抟,其源流与邵子之出於穆李者同。而以九为《河图》,十为《洛书》,则与邵异。其学盛行於仁宗时。黄黎献作《略例隐诀》,吴秘作《通神》、程大昌作《易原》,皆发明牧说。而叶昌龄则作《图义》以驳之,宋咸则作《王刘易辨》以攻之,李覯复有《删定易图论》。至蔡元定则以为与孔安国、刘歆所传不合,而以十为《河图》,九为《洛书》。朱子从之,著《易学启蒙》。自是以后,若胡一桂、董楷、吴澄之书皆宗朱蔡,牧之图几於不传。此本为通志堂所刊,何焯以为自《道藏》录出。今考《道藏目录》,实在《洞真部·灵图类·云字号》中。是即图书之学出於道家之一证。录而存之,亦足广异闻也。南宋时刘敏士尝刻於浙右漕司,前有欧阳修《序》。吴澄曰:“修不信《河图》而有此《序》,殆后人所伪为,而牧之后人误信之者。”俞琰亦曰:“《序》文浅俚,非修作。”其言有见,故今据而削之。其《遗论九事》:一为《太皞授龙马负图》,二为《六十四卦推荡诀》,三为《大衍之数五十》,四为《八卦变六十四卦》,五为《辨阴阳卦》,六为《复见天地之心》,七为《卦终未济》,八为《蓍数揲法》,九为《阴阳律吕图》。以先儒之所未及,故曰“遗论”。本别为一卷,徐氏刻《九经解》,附之《钩隐图》末,今亦仍之焉。
《易问笺》·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舒芬撰。芬字国裳,进贤人。正德丁丑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以谏南巡廷杖,谪福建盐课司
《周易说统》·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张振渊撰。振渊字彦陵,仁和人。是编大旨宗程朱《传》、《义》,凡诸儒说理可互证者,
《易学饮河》·八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张纳陛撰。纳陛字以登,宜兴人。万历己丑进士。官礼部主事。事迹附见《明史·顾允成传》
《易例》·二卷(桂林府同知李文藻刊本)国朝惠栋撰。栋所作《周易述》目录,列有《易微言》等七书,惟《易微言》二卷附刊卷末,
《周易浅释》·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潘思榘撰。思榘字补堂,阳湖人。雍正甲辰进士。官至福建巡抚。是书皆即卦变之法以求象
《东莱易说》·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旧本题“宋吕祖谦撰”。朱彝尊《经义考》亦列其名。今勘验其文,实吕乔年所编《丽泽论说集
《周易举正》·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旧本题“唐郭京撰”。京不知何许人。《崇文总目》称其官为苏州司户参军。据《自序》言“御
《周易传义附录》·十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董楷撰。楷字正叔,台州临海人。宝祐四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其学出於陈器之,器
《河图洛书原舛编》·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毛奇龄撰,奇龄有《仲氏易》,已著录。《河图》、《洛书》,辨者既非一家,驳者
《周易铁笛子》·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耿橘撰。橘字庭怀,献县人。万历甲午举人。官至监察御史。是书每卦画六爻而系爻辞於画
《读易考原》·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元萧汉中撰。汉中字景元,泰和人。此书成於泰定中。凡三篇,一论分卦,一论合卦,一论卦序
《易经补义》·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方芬撰。芬字舒林,歙县人。其书全列《本义》於前,而以己所发明附赘於末,皆标“补”字
《周易议卦》·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明王崇庆撰。崇庆字德徵,开州人。正德戊辰进士。官至南京吏、礼二部尚书。是书泛论卦名
《周易对卦数变合参》·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喻国人撰。谓朱子不知《易》中“十年”“三年”、“七日”“八日”之旨及《讼》
《读易私言》·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元许衡撰。衡字平仲,河内人。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兼国子祭酒。谥文正。事迹具《元史》本传
《易序图说》·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秦镛撰。镛字大音,无锡人。崇祯丁丑进士。官清江县知县。是书以《序卦》言义理而不及象
《易芥》·八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陆振奇撰。振奇字庸成,仁和人。万历丙午举人。是书《经义考》作十卷,与此本不符。然所引
《学易述谈》·四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方时化撰。其子庞笔而志之,故以《述谈》为名。其《易》学之第三种也。分《密义述》二
《淮海易谭》·四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孙应鳌撰。应鳌字山甫,贵州清平籍,南直隶如皋人。嘉靖癸丑进士。官至南京工部尚书。谥
《周易图说》·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元钱义方撰。义方字子宜,湖州人。尝举进士,其仕履则不可考矣。是书成於至正六年。上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