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文音义便考私编》·五卷、附《难字直音》·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李登撰。登有《六书指南》,已著录。此书刻於万历丁亥,前有姚汝循、焦竑、王兆云《序》并登《自序》及《例论》。其部分既不合於古法,又不尽合於《洪武正韵》。如《灰》、《皆》既分,《支》、《微》、《齐》反不分。《庚》、《青》既分,《江》、《阳》反不分。而且《真》之兼《侵》,《寒》之兼《覃》,《咸》、《先》之兼《鉴》,尤错乱无绪矣。至於三十六母中,知、彻、澄、娘非五母之复出,前人亦有疑之者。然竟去之,而又改并母为平母,定母为廷母,则未免勇於师心。若如其说,即敷、奉二母,端、定、穿、床四母,心、邪二母,亦皆归并矣,而何以仍不并乎?又字之平仄虽分,而纽之从来无二;入声部分虽少,而上、去转轴则同。今谓平则三十一母,仄则二十一母,以臆改创,谁其信之?其谓仄声纯用清母,似为直截。然清浊相配,犹阴阳律吕之义,六律可该六吕,而不容尽删六吕之名。如平声之清浊既分,则四声依转,自可从流溯源,如叶从枝,枝从幹,不可以平声而废仄也。所论殊为偏枯。又其每韵所收古字,多沿篆籀之体。虽其例创自《集韵》,然亦不怪僻至此。登尝作《摭古遗文》,捃摭庞杂,加以杜撰。以为字书尚不可,以为韵书,益以傎矣。其难字直音,尤为舛漏。如“佟”音同、“侦”音称之类,皆参杂方言,岂可以注韵书乎?
《奇字韵》·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杨慎撰。慎有《檀弓丛训》,已著录。是编标字体之稍异者,类以四声,故曰“奇字”。考六书
《字学正本》·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李京撰。京字元伯,高阳人。是书《凡例》谓以小篆为本,而正偏旁之不正者,故名“正本
《切韵指掌图》·二卷、《附检例》·一卷(永乐大典本)宋司马光撰。其《检例》一卷则邵光祖所补正。光有《温公易说》,已著录。
《重修广韵》·五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宋陈彭年、邱雍等奉敕撰。初,隋陆法言以吕静等六家韵书各有乖互,因与刘臻、颜之推、魏渊
《匡谬正俗》·八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唐颜师古撰。师古名籀,以字行,雍州万年人。历官秘书监。事迹具《唐书》本传。是书永徽二
《方言类聚》·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陈与郊撰。与郊有《檀弓集注》,已著录。是编取扬雄原本,依《尔雅》篇目分为《释诂》《
《正韵汇编》·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周嘉栋撰。嘉栋字隆之,黄州人。万历已丑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其书取《洪武正韵》以偏旁
《说文解字五音韵谱》·十卷(通行本)宋李焘撰。焘字仁父。《桯史》云:“一字子真。”号巽严,丹棱人。绍兴八年进士,官至敷文
《重订马氏等音外集》·一卷、《内集》·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此本为康熙戊子宣城梅建所刊。内自称“槃什马氏自援”。建《序》
《古韵标准》·四卷(桂林府同知李文藻刊本)国朝江永撰。永有《周礼疑义举要》,已著录。自昔论古音者不一家,惟宋吴棫、明杨慎
《汉隶字源》·六卷(内府藏本)宋娄机撰。机字彦发,嘉兴人。乾道二年进士。宁宗朝累官礼部尚书,兼给事中,权知枢密院事,兼太
《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五卷、《附贡举条式》·一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礼部韵略》,旧本不题撰人。晁公武《读书志》云
《六书辨通》·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杨锡观撰。锡观字容若,无锡人。是书大旨谓六书假借,於义可通,为变而不失其正。其不
《增修互注礼部韵略》·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毛晃增注,其子居正校勘重增。诸家所称《增韵》,即此书也。晃尝作《禹贡指南》
《六书分类》·十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傅世尧撰。世尧字宾石,归德人。其书分部,一依梅膺祚《字汇》之例,每字以小篆、古
《蒙古译语》·一卷(永乐大典本)不著撰人名氏。前有《自序》,称“言语不通,非译者无以达其志。今详定译语一卷,好事者熟之,
《石鼓文正误》·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陶滋撰。滋字时雨,绛州人。正德甲戌进士。是编以薛尚功、郑樵、施宿等石鼓训释不免舛
《御定清文鉴》·三十二卷、《补编》·四卷、《总纲》·八卷、《补总纲》·二卷乾隆三十六年奉敕撰。我国家发祥长白,实金源之旧
《石鼓文定本》·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刘凝撰。是书上卷为《石鼓音训释文》,下卷为《附录古今人辨说及诗歌石鼓刻文》。且
《诗经叶音辨讹》·八卷(通行本)国朝刘维谦撰。维谦字让宗,自号双虹半士,松江人。是书首列《等子图》,次为《分隶字母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