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传叶音考》·三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吴起元撰。起元字复一,震泽人。是书专论三百篇叶音,如《关雎》“服”古音匐,引《礼记》“扶服救之”为证,亦间有可采。至如“吁嗟乎驺虞”不知为无韵之句,乃谓“虞”、“乎”相叶。然则《周南》之“吁嗟麟兮”,《郑风》之“狂童之狂也且”,又以何法叶之乎?大抵其病由於不知古音自有部分,惟以今韵部分取读;又不知古无四声,更以华严字母分等:故愈辨而愈远也。
《九经字样》·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唐唐玄度撰。玄度里籍未详。惟据此书,知其开成中官翰林待诏。考《唐会要》称:“大和七年
《音韵清浊鉴》·三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王祚祯撰。祚祯字楚珍,大兴人。是书以金韩道昭《五音集韵》、元刘鉴《切字玉钥匙》
《蒙古译语》·一卷(永乐大典本)不著撰人名氏。前有《自序》,称“言语不通,非译者无以达其志。今详定译语一卷,好事者熟之,
《律古词曲赋叶韵》·十二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程元初撰。元初字全之,歙县人。是编成於万历甲寅,首有《自序》及《凡例》。
《钦定音韵述微》·三十卷乾隆三十八年奉敕撰。其合声切字,一本《钦定音韵阐微》。其稍变者,《阐微》以三十六母为字纽之次序,
《韵学要指》·十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毛奇龄撰。奇龄有《仲氏易》,已著录。先是,奇龄撰《古今通韵》十二卷,进呈御览,
《九经补韵》·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杨伯岩撰。伯岩字彦思,号泳斋,自称代郡人。然南宋时代郡已属金,盖署郡望也。淳祐间以
《钦定叶韵汇辑》·五十八卷乾隆十五年奉敕撰。字数、部分皆仍《佩文诗韵》。惟以今韵之离合,别古韵之异同。如《江韵》独用则一
《篇海类编》·二十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旧本题“明宋濂撰,屠隆订正”。濂字景濂,浦江人。元至正末召为国史院编修官,不就。
《御定满洲蒙古汉字三合切音清文鉴》·三十三卷乾隆四十四年奉敕撰。初圣祖仁皇帝敕撰《清文鉴》,皇上既命补注汉字,各具翻切释
《古今韵表新编》·五卷(两淮盐政采进本)国朝仇廷模撰。廷模字季亭,宁波人。康熙辛卯举人,官知县。其书每韵分舌、齿、喉、唇
《说文解字篆韵谱》·五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南唐徐锴撰。其书取许慎《说文解字》,以四声部分,编次成书。凡小篆皆有音训,其无
《说文系传考异》·四卷、《附录》·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汪宪撰。宪号鱼亭,仁和人。乾隆乙丑进士,候选主事,未就铨而卒
《六书精蕴》·六卷、《音释》·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魏校撰。校有《周礼沿革传》,已著录。是书《自序》谓“因古文正小篆之
《说文系传》·四十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南唐徐锴撰。锴字楚金,广陵人。官至右内史舍人。宋兵下江南,卒於围城之中。事迹具
《字通》·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宋李从周撰。从周始末未详。据嘉定十三年魏了翁《序》,但称为彭山人,字曰肩吾。末有宝祐甲寅
《四声篇海》·十五卷(通行本)金韩孝彦撰。孝彦字允中,真定松水人。是编以《玉篇》五百四十二部依三十六字母次之,更取《类篇
《六书正义》·十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吴元满撰。元满字敬甫,歙县人。万历中布衣。焦竑《笔乘》曰:“新安吴敬甫,博雅士也
《篆文纂要》·四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国朝陈策撰。策字嘉谋,钱塘人。其书亦依韵分编。每字下首列《说文》,次大篆,次钟鼎文
《重修玉篇》·三十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梁大同九年黄门侍郎兼太学博士顾野王撰,唐上元元年富春孙强增加字,宋大中祥符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