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修互注礼部韵略》·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毛晃增注,其子居正校勘重增。诸家所称《增韵》,即此书也。晃尝作《禹贡指南》,居正尝作《六经正误》,皆别著录。是书因《礼部韵略》收字太狭,乃蒐采典籍,依韵增附。又《韵略》之例,凡字有别体别音者,皆以墨阑圈其四围,亦往往舛漏。晃并为釐定,於音义字画之误,皆一一辨证。凡增二千六百五十五字,增圈一千六百九十一字,订正四百八十五字。居正续拾所遗,复增一千四百二字。各标总数於每卷之末,而每字之下又皆分注。其曰“增入”、曰“今圈”、曰“今正”者,皆晃所加。曰重增者,皆居正所加。其辨论考证之语,则各署名以别之。父子相继以成一书,用力颇为勤挚。其每字叠收重文,用《集韵》之例。每字别出重音,用《广韵》之例。然不知古今文字之别,又不知古今声韵之殊。如《东部》“通”字纽下据《汉乐府》增一“桐”字,是以假借为本文;“同”字纽下据《豳风》增一“重”字,是以省文为正体;又如《先部》“先”字纽下据《汉乐府》增一“西”字,是以古音入律诗;“烟”字纽下据杜预《左传注》增一“殷”字,是以借声为本读:皆所谓引汉律断唐狱者,不古不今,殊难依据。较欧阳德隆互注之本,殆不止上、下床之别。特其辨正训诂,考正点画,亦颇有资於小学。故后来字书韵书、多所徵引,而《洪武正韵》之注据是书者尤多焉。录而存之,亦足以备简择也。明代刊版,颇多讹舛。此本凡宋代年号皆空一格,犹存旧式,末题“太岁丙辰仲夏秀岩山堂重刊”。盖理宗宝祐四年蜀中所刻,视近本特为精善云。
《诸书字考》·二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林茂槐撰。茂槐字穉虚,福清人。万历乙未进士,官至吏部郎中。是编辨别字音,分四十四
《经子难字》·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杨慎撰。上卷乃读诸经义疏所记,凡《易》、《诗》、《书》、三《传》、三《礼》、《尔
《六书总要》·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吴元满撰。是书亦分数位、天文、地理、人伦、身体、饮食、衣服、宫室、器用、鸟兽、虫鱼
《转注古音略》·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杨慎撰。是书前有《自序》,大旨谓《毛诗》、《楚词》有叶韵,其实不越《保氏》转注之
《童蒙习句》·一卷(通行本)明赵捴谦撰。捴谦有《六书本义》,已著录。焦竑《笔乘》载捴谦著书十种,此书居第八。惟《六书本义
《合并字学集篇集韵》·二十三卷(内府藏本)明徐孝编,张元善校。孝,顺天布衣。元善,永城人,彭城伯骐之后,袭封惠安伯。是书
《韵经》·五卷(安徽巡抚采进本)旧本题“梁吴兴沈约撰类,宋会稽夏竦集古,明宏农杨慎转注,江夏郭正域校”。前有正域《自序》
《六书溯原直音》·二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吴元满撰。是书主於辨别字体。所分十二门,亦与《六书正义》同,其庞杂瞀乱亦同。
《方言据》·二卷(福建巡抚采进本)明魏濬撰。濬有《易象古义通》,已著录。是书乃纪四方言语之异而求其可据者凡二百馀条,多见
《同文备考》·八卷、附《声韵会通韵要粗释》·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王应电撰。应电有《周礼传》,已著录。是编考辨
《续千文》·一卷(通行本)宋侍其良器撰。良器里贯未详。官左朝散大夫,知池州军事。是编皆摭周兴嗣《千字文》所遗之字,仍仿其
《易音》·三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顾炎武撰。《音学五书》之三也。其书即《周易》以求古音。上卷为《彖辞》、《爻辞》,中卷
《四声切韵表》·一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国朝江永撰。永有《周礼疑义举要》,已著录。是书前列《凡例》六十二条,备论分析考
《篆文纂要》·四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国朝陈策撰。策字嘉谋,钱塘人。其书亦依韵分编。每字下首列《说文》,次大篆,次钟鼎文
《正韵汇编》·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周嘉栋撰。嘉栋字隆之,黄州人。万历已丑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其书取《洪武正韵》以偏旁
《古今通韵》·十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毛奇龄撰。奇龄有《仲氏易》,已著录。是书为排斥顾炎武《音学五书》而作。创为五部
《读易韵考》·七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张献翼撰。献翼有《读易纪闻》,已著录。此书专考《易》中之韵。案《易·象传》实有韵
《古韵通》·八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国朝柴绍炳撰。绍炳字虎臣,仁和人。其书大旨即今韵部分立三法以求古韵之通。一曰全通,《东
《诗传叶音考》·三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吴起元撰。起元字复一,震泽人。是书专论三百篇叶音,如《关雎》“服”古音匐,引《
《埤雅》·二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宋陆佃撰。佃字农师,越州山阴人。少从学於王安石。熙宁三年擢进士甲科,授蔡州推官,选为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