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修校正押韵释疑》·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押韵释疑》,宋绍定庚寅庐陵进士欧阳德隆撰,景定甲子郭守正增修。守正字正己,自号紫云山民。《永乐大典》所引《紫云韵》,即此书也。初,德隆以《礼部韵略》有字同义异、义同字异者,与其友易有开因监本各为互注,以便程试之用。辰阳袁文焴为之序。后书肆屡为刊刻,多所窜乱。守正因取德隆之书,参以诸本,为删削增益各十馀条,以成此书。前载文焴《序》,次守正《自序》,次《重修条例》,次《绍兴新制》,次《韵字沿革》,次《前代名姓有无音释之疑》,次《韵略音释与经史子音释异同之疑》,次《韵略字义与经史子字义异同之疑》,次《经史子训释音义异同之疑》,次《本韵字异义异经史子合而一之之疑》,次《两韵字同义异而无通押明文者》,次《出处连文两音之疑》,次《押韵经前史后之疑》,次《经史用古字今字之疑》,次《有司去取之疑》,次《世俗相传之误》,次《赋家用韵之疑》,次《疑字》,次《字同义异》,次《正误》,次《俗字》,皆列卷首。其每字之下,先列监注,次列补释,次列他韵他纽互见之字,详其音义点画之同异,而辨其可以重押通用与否。多引当时程试诗赋、某年某人某篇曾押用某字、考官看详故事以证之。每韵之末,列绍兴中黄启宗、淳熙中张贵谟等奏添之字。或常用之字而官韵不收者,如“帡幪”之“幪”诸字,则注曰“官韵不收,宜知”。考证颇为详密。但孰为德隆原注,孰为守正之所加,不复分别,未免体例混淆耳。别本《礼部韵略》注文甚简,与此不同,而亦载文焴守正二《序》及《重修条例》十则。然其书与《条例》绝不相应,疑本佚其原《序》,而后人移掇此书以补之也。别本首载淳熙《文书式》数条,列当时避讳之例甚详,此本无之。然如“庆元中议宏字、殷字已祧不讳,可押韵,不可命题”、“绍兴中指挥以威字代桓字,如齐威、鲁威之类可用,不可押”、“丁丑福州补试士人押齐威字见黜”诸条。又较淳熙诸式为详备。名曰《释疑》,可谓不忝其名矣。其书久无刊版,此本犹从宋椠钞出。曹寅所刻别本《序》中阙六字,《条例》中阙二字,此本皆完。知寅未见此本也。
《元韵谱》·五十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乔中和撰。中和有《说易》,已著录。是书以上平为阳,下平为阴,上声为阴,去声为阳,
《韵学集成》·十三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明章黼撰。黼字道常,嘉定人。是书分部,一准《洪武正韵》。每部之中,以平仄相从。四
《篇海类编》·二十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旧本题“明宋濂撰,屠隆订正”。濂字景濂,浦江人。元至正末召为国史院编修官,不就。
《诗韵更定》·五卷(内府藏本)国朝吴国缙编。国缙字玉林,全椒人。顺治壬辰进士。韵书之作,所以辨别声音,不专为诗而设。流俗
《韵原表》·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国朝刘凝撰。凝有《稽礼辨论》,已著录。凝初作《文字韵原》一编,谓《说文》以形相次,《韵
《篆韵》·五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其书每页右侧印“钦赐商河王勉学书楼之记”十一篆字,上下与朱丝阑齐。考《明
《增修互注礼部韵略》·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毛晃增注,其子居正校勘重增。诸家所称《增韵》,即此书也。晃尝作《禹贡指南》
《古音骈字》·一卷、《续编》·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古音骈字》一卷,明杨慎撰。《续编》五卷,国朝庄履丰、庄鼎铉同撰。古
《篆字汇》·十二卷(通行本)国朝佟世男编。世男,满洲镶黄旗人。康熙中官知县。其书本梅膺祚《字汇》,各系以篆文。篆文所无之
《易音》·三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顾炎武撰。《音学五书》之三也。其书即《周易》以求古音。上卷为《彖辞》、《爻辞》,中卷
《韵学大成》·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濮阳涞撰。涞字贞庵,广德人。嘉靖丁酉举人,官南昌府通判。是书大抵本之《中原音韵》,
《屈宋古音义》·三卷(福建巡抚采进本)明陈第撰。第既撰《毛诗古音考》,复以《楚辞》去风人未远,亦古音之遗,乃取屈原所著《
《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五卷、《附贡举条式》·一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礼部韵略》,旧本不题撰人。晁公武《读书志》云
《韵表》(无卷数,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明叶秉敬撰。秉敬有《字孪》,已著录。是编凡《韵表》三十,又《声表》三十。其《韵表》
《重修广韵》·五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宋陈彭年、邱雍等奉敕撰。初,隋陆法言以吕静等六家韵书各有乖互,因与刘臻、颜之推、魏渊
《正字通》·十二卷(通行本)旧本或题“明张自烈撰”,或题“国朝廖文英撰”,或题“自烈文英同撰”。考钮琇《觚賸·粤觚下篇》
《音论》·三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顾炎武撰。炎武有《左传杜解补正》,已著录。自陈第作《毛诗古音考》、《屈宋古音义》,而
《班马字类》·五卷(内府藏本)宋娄机撰。前有楼钥《序》,称为《史汉字类》。案司马在前,班固在后,倒称“班马”起於杜牧之诗
《六书统》·二十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元杨桓撰。桓字武子,号辛泉,兖州人。中统四年以郡诸生补济州教授。累官太史院校书,监
《古韵叶音》·六卷(陕西巡抚采进本)国朝杨庆撰。庆字宪伯,秦州人。前明诸生。是书首为《类从》,注部分之通转。次为《审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