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氏战国策注》·十卷(内府藏本)
宋鲍彪撰。案:黄鹤《杜诗补注》、郭知达《集注九家杜诗》引彪之语,皆称为“鲍文虎说”,则其字为文虎也。缙云人,官尚书郎。《战国策》一书,编自刘向,注自高诱。至宋而诱注残阙,曾巩始合诸家之本校之,而於注文无所增损。姚宏始稍补《诱注》之阙,而校正者多,训释者少。彪此《注》成於绍兴丁卯,其《序》中一字不及姚本。盖二人同时,宏又因忤秦桧死,其书尚未盛行於世,故彪未见也。彪书虽首载刘向、曾巩二《序》,而其篇次先后,则自以己意改移,非复向、巩之旧。是书窜乱古本,实自彪始。然《向序》称“中书馀卷,错乱相糅莒。(案:莒字未详,姑仍原本录之。)又有国别者八篇,少不足。臣向因国别者,略以时次之,分别不以序者以相补。除重复得三十三篇”。又称“中书本号,或曰《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曰《长书》,或曰《修书》”云云。则向编此书,本裒合诸国之记,删并重复,排比成帙。所谓三十三篇者,实非其本来次第。彪核其事迹年月而移之,尚与妄改古书者有间。其更定《东西二周》,自以为考据之特笔。元吴师道作《补正》,极议其误。考赵与峕《宾退录》曰:“《战国策》旧传《高诱注》,残阙疏略,殊不足观。姚令威宽《补注》(案《补注》乃姚宽之兄姚宏所作,此作姚宽,殊误,谨附订於此),亦未周尽。独缙云鲍氏《校注》为优。虽间有小疵,殊不害大体。惟《东西二周》一节,极其舛谬,深误学者。反不若二氏之说。”是则南宋人已先言之矣。《师道注》中所谓补者,即补彪注;所谓正者,亦即正彪注。其精核实胜於彪。然《彪注》疏通诠解,实亦殚一生之力。故其《自记》称:四易稿后,始悟《周策》之“严氏阳竖”即《韩策》之“严遂阳坚”。而有校书如尘埃风叶之叹。虽踵事者益密,正不得遽没创始之功矣。
《吴淞甲乙倭变志》·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张鼐撰。鼐字世调,华亭人,万历甲辰进士,官至南京吏部右侍郎,兼詹事府詹事。吴
《建炎维扬遗录》·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不著撰人名氏。记高宗建炎二年冬至次年三月事。高宗自建炎元年十月如扬州,至
《北征事迹》·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袁彬撰。彬字文质,江西新昌人。以锦衣卫校尉从英宗北狩。护跸南归,官至掌锦衣
《见闻随笔》·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冯苏撰。苏有《滇考》,已著录。是编首载《李自成张献忠传》,次叙永明王窃号始末,及
《行边纪闻》·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田汝成撰。前有嘉靖丁巳《顾名儒序》,以书中所载考之,即汝成《炎徼纪闻》也,但阙后
《平宋录》·三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旧题杭州路司狱燕山平庆安撰。一名《大元混一平宋实录》,又名《丙子平宋录》。前有大德甲
《治世馀闻》·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不著撰人名氏。所记皆明孝宗时事。考《明史·艺文志》有陈洪谟《治世馀闻》四卷。
《三朝圣谕录》·三卷(左都御史张若溎家藏本)明杨士奇撰。士奇名寓,以字行,泰和人。建文中充翰林编修官。燕王篡位,入内阁典
《建文事迹备遗录》·一卷(左都御史张若溎家藏本)不著撰人名氏。前有《自序》,称嘉靖辛卯阳月,太岳山人书於水竹村居。考《明
《南泰纪略》·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尹耕撰。耕字子莘,蔚州人,嘉靖壬辰进士,官至河南按察司佥事。明嘉靖四年,广
《平汉录》·一卷(户部尚书王际华家藏本)明童承叙撰。承叙字汉臣,沔阳人,正德辛巳进士,官至左春坊左庶子。是编纪太祖平陈友
《南巡日录》·一卷、《北还录》·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陆深撰。深字子渊,号俨山,上海人,弘治乙丑进士,官至詹事府詹事,
《燕对录》·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李东阳撰。东阳字宾之,号西涯,茶陵人,天顺甲申进士,官至谨身殿大学士,谥文正,事迹具
《五代史阙文》·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宋王禹偁撰。禹偁字元之,钜野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官至知黄州,事迹具《宋史》本传。
《否泰录》·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刘定之撰。定之有《易经图释》,已著录。初,英宗北狩,也先乞遣报使,景帝不许。
《嘉靖倭乱备钞》·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不著撰人名氏。始嘉靖二十三年日本入贡,终於四十五年闰十月。凡倭之构乱,以及平戢
《艺祖受禅录》·一卷(永乐大典本)旧本题宋赵普、曹彬同撰。记太祖初生及幼时事特详。末云:先是,晋天福中两浙儿童聚戏,牵以
《辽记》·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田汝成撰。汝成有《炎徼纪闻》,已著录。是编载辽东边事。始於洪武二年,迄於嘉靖十六年,
《阉党逆案》·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崇祯二年正月,大学士韩爌等奉敕定。以党附魏忠贤诸臣,分别首从,拟为等次。每名之下,
《平蜀记》·一卷(户部尚书王际华家藏本)不著撰人名氏。载明洪武四年遣汤和等伐蜀,明昇出降事。后附刘基《平西蜀颂》一篇。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