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谠论集》·五卷(永乐大典本)
宋陈次升撰。次升字当时,兴化仙游人。熙宁六年第进士。知安邱县。以荐为监察御史,提点淮南河东刑狱。入为殿中侍御史,进左司谏。贬南安军监酒税。徽宗立,召还,为右谏议大夫。复除名,编管循州。政和中复旧职,卒。事迹具《宋史》本传。次升为太学诸生时,即斥王安石字说为“秦学”,坐是屏弃。通籍后三居言责,建议鲠切,为时所惮。其最大者在止吕惠卿之使岭南,刘安世谓其大有功於元祐诸臣。至其弹劾章惇、蔡京、蔡卞、曾布诸疏,尤为明白痛切,耸动耳目。虽其根株不能尽拔,卒为所中,以致垂老投荒。而刚直之气,凛然犹可想见。本传载所陈前后凡十馀事,皆有关於贤奸消长,政治得失之故,为他人所不敢发。而谓其他所言曾肇、王觌、黄庭坚、贾易、李昭玘、吕希哲、范纯礼、苏轼等,公议或不谓然。今即集中所存诸疏观之,其论王觌也,以曾布所善。其论曾肇也,以布之至亲。其论吕希哲也,亦以韩忠彦之亲。其论范纯礼也,以对辽使误犯御名。事各有因,与曲加指摘者不同。且是是非非,虽当代清流亦不肯稍存假借。此正其破除成见,毫无党同伐异之私。作史者乃以门户之局为次升之病,谬之甚矣。是《集》为次升兄子南安丞安国所编。取哲宗顾问之语以名之。所录奏疏凡二百七篇,久佚不传。惟《永乐大典》中颇散见其篇题。采掇编次,共得八十六篇。又於《历代名臣奏议》中增补三十篇,较诸原本所存,仅什之五六。然昌言伟论,为史册所未载者,尚可考见其梗概。谨考证时事,次第先后,釐为五卷。而以《行实》一篇附於卷末,庶读史者得以参证焉。
《桂文襄奏议》·八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桂萼撰。萼字子实,安仁人,正德辛未进士。嘉靖初以议礼骤贵,官至吏部尚书、武英殿大
《钦定明臣奏议》·四十卷乾隆四十六年奉敕编。以皇子司选录,而尚书房入直诸臣预缮写。每成一卷,即恭呈御览,断以睿裁。盖敷陈
《明诏令》·二十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不著编辑者名氏。所载自太祖至嘉靖十八年止,盖嘉靖时人所为也。考秦、汉天子之语皆谓
《晋溪奏议》·十四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王琼撰。琼字德华,太原人,成化丙戌进士,官至吏部尚书,谥恭襄,事迹具《明史》
《王端毅公奏议》·十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王恕撰。恕有《玩易意见》,已著录。恕《吏部奏议》九卷,弘治四年文选郎孙交编次
《掖垣谏草》·五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张贞观撰。贞观字惟诚,别号惺宇,沛县人,万历癸未进士,官至礼科给事中。万历甲午,以
《朱子奏议》·十五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朱吾弼编。吾弼字谐卿,号密林,高安人。万历己丑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卿。事迹具《明
《留都疏稿》·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吴交华撰。文华於万历十五年任南京工部尚书,十六年进兵部尚书,旋以病乞归。此其两年之
《世宗宪皇帝圣训》·三十六卷乾隆五年皇上恭编。御制序文刊布。分三十类,九百十六则。卷帙亦极繁富。盖我世宗宪皇帝励精图治,
《华野疏稿》·五卷(山东巡抚采进本)国朝郭琇撰。琇,即墨人,华野其字也,康熙庚戌进士,官至湖广总督。此编乃其历官奏疏。起
《火警或问》·一卷(左都御史张若溎家藏本)明世宗肃皇帝御制。时大内东偏火,帝诏户、礼二部及都察院命百官修省,复制此文。大
《河防疏略》·二十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国朝朱之锡撰。之锡字孟九,号梅麓,义乌人,康熙壬辰进士,官至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
《世宗宪皇帝上谕八旗》·十三卷、《上谕旗务议覆》·十二卷、《谕行旗务奏议》·十三卷雍正九年,和硕庄亲王允禄等奉敕编。凡三
《吴侍御奏疏》·一卷(山西巡抚采进本)明吴玉撰。玉,寿阳人,天启壬戌进士,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此编乃其崇祯初官广西道监察
《奏议》·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李颐撰。颐字维贞,号及泉,馀干人,隆庆戊辰进士,官至总督河漕、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工部侍
《兵垣奏疏》·一卷(陕西巡抚采进本)明刘懋撰。懋字养中,别号渭溪,临潼人,万历癸丑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是集凡奏疏十二篇
《本兵疏议》·二十四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杨博撰。博字惟约,蒲州人,嘉靖己丑进士,官至吏部尚书,谥襄毅,事迹具《明史》本
《李忠定奏议》·六十九卷、《附录》·九卷(内府藏本)宋李纲撰。纲有《建炎时政记》,已著录。案陈俊卿作纲《梁溪集序》,称其
《谠论集》·五卷(永乐大典本)宋陈次升撰。次升字当时,兴化仙游人。熙宁六年第进士。知安邱县。以荐为监察御史,提点淮南河东
《奏议稽询》·四十四卷(湖北巡抚采进本)国朝曹本荣编。本荣,黄冈人,顺治己丑进士,官至侍讲学士。是书仿《历代名臣奏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