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宗派》·十六卷(编修周永年家藏本)
国朝万斯同撰。斯同有《庙制图考》,已著录。是编纪孔子以下迄於明末诸儒,授受源流,各以时代为次。其上无师承,后无弟子者,则别附著之。自《伊洛渊源录》出,《宋史》遂以《道学》、《儒林》分为二传。非惟文章之士,记诵之才,不得列之於儒。即自汉以来传先圣之遗经者,亦几几乎不得列於儒。讲学者递相标榜,务自尊大。明以来谈道统者,扬己凌人,互相排轧,卒酿门户之祸,流毒无穷。斯同目击其弊,因著此书。所载断自孔子以下,杜僣王之失,以正纲常。凡汉后唐前传经之儒,一一具列。除排挤之私,以消朋党。其持论独为平允。惟其《附录》一门,旁及老、庄、申、韩之流,未免矫枉过直。又唐啖助之学传之赵匡、陆淳,宋孙复之学传於石介,皆卓然自立一家,宋代说经,实滥觞於二子,乃列之散儒之中,不入宗派,亦有所未安。至於朱、陆二派,在元则金、吴分承,在明则薛、王异尚,四百年中,出此入彼,渊源有自,脉络不诬,亦未可以朝代不同,不为明其宗系。如斯之类,虽皆未免少疏,然较之学统、学案诸书,则可谓湔除锢习,无畛域之见矣。世所传本仅十二卷。此本出自历城周氏,较多四卷。盖其末年完备之定本云。
《却金传》·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王世懋撰。世懋字敬美,太仓人,世贞弟也,嘉靖己未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明史·文苑传
《苏材小纂》·六卷(户部尚书王际华家藏本)明祝允明撰。允明字希哲,长洲人,弘治壬子举人,官至应天府通判,《明史·文苑传》
《滁阳王庙岁祀册》·一卷(左都御史张若溎家藏本)不著撰人名氏。明初追封郭子兴为滁阳王,立庙滁州,令有司岁时奉祀。此本前列
《程朱阙里志》·八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赵滂编。滂,歙县人。是书前有《高攀龙序》,则成於万历中也。大旨谓朱子系出新安,二
《闽学源流》·十六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杨应诏撰。应诏,建安人,嘉靖辛卯举人。是书历载杨时以后诸儒,终於蔡清。各志其言行
《襄阳外编》·(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顾道洪编。道洪字嗣图,无锡人。是编作於万历中。首绘孟浩然像,并录采史书《本传》
《考亭朱氏文献全谱》·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朱钟文撰。钟文字吾沧,朱子十二世孙,官大足县知县。新安朱氏,支派非一。其
《海珠小志》·五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李韡撰。韡,番禺人,万历中官至武定府知府,宋龙图阁待制吏部侍郎李昴英之裔也。广州城
《吴中往哲记》·一卷、《续吴中往哲记》·一卷、《续吴中往哲记补遗》·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吴中往哲记》,明杨循吉撰。
《逢辰记》·一卷(永乐大典本)不著撰人名氏。《宋史·艺文志》著录,注云吕颐浩历官次序。此书末有附记云:“公平昔所为文及奏
《伊洛渊源续录》·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谢铎撰。铎有《赤城论谏录》,已著录。是书所录,凡二十一人。盖继朱子《伊洛渊源录
《盗柄东林夥》·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分初、盛、中、晚四门。详列其姓名官爵,而各注其罪状、词极丑诋。杨涟、
《刘文靖公遗事》·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元苏天爵撰。天爵有《名臣事略》,已著录。是编乃所述容城刘因行实也。考天爵
《商文毅公行实》·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商汝颐编。汝颐,商辂孙也。以辂遗集两毁於火,恐先德不传,乃裒为是书。凡
《米芾志林》·十六卷(江西巡抚采进本)亦题明范明泰撰。与《襄阳外纪》并同,惟后附刻《襄阳遗集》一卷,为明泰所辑。盖未见《
《中州道学编》·二卷、《补编》·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耿介编。介字介石,号逸菴,登封人。初名冲璧,读《北山移文》至“
《古今列女传》·三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解缙等奉敕撰。先是,明洪武中,孝慈高皇后每听女史读书,至《列女传》,谓宜加讨论,
《东吴名贤记》·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周复俊撰。复俊字子吁,昆山人,嘉靖壬辰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卿。是编记吴中名贤自商
《春秋列传》·五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明刘节撰。节字介夫,号梅国,大庾人,弘治乙丑进士,官至刑部侍郎。是编取《春秋内
《新安学系录》·十六卷(安徽巡抚采进本)明程曈撰。曈号峨山,休宁人。是书以朱子为新安人,而引据欧阳修《冀国公神道碑》谓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