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志》·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唐李肇撰。案,肇所作《国史补》,结衔题“尚书左司郎中”。此书结衔则题“翰林学士左补阙”。王定保《摭言》又称肇为“元和中中书舍人”。《新唐书·艺文志》亦云“肇为翰林学士,坐荐柏耆,自中书舍人左迁将作少监。”以唐官制考之,盖自左司改补阙,入翰林,后为中书舍人,坐事左迁。《国史补》及此书各题其作书时官也。唐时翰林院在银台门内,麟德殿西,重廊之后,为待诏之所。《新唐书·百官志》谓“乘舆所在,必有文词经学之士,下至卜医伎术之流,皆直於别院,以备燕见者”是也。韦执谊《翰林院故事》亦谓“其地乃天下以艺能伎术见召者之所处”。盖其始本以延引杂流,原非为文学侍从而设。至明皇置翰林待诏供奉,与集贤院学士分掌制诰,其职始重。后又改为学士,别置学士院,谓之东翰林院。於是旧翰林院虽尚有以伎能入直,如德宗时术士桑道茂之类,而翰林之名,实尽归於学士院。历代相沿,遂为儒臣定职。肇此书成於元和十四年,唐宋《艺文志》皆著於录。其记载赅备,本末灿然,於一代词臣职掌,最为详晰。宋洪遵辑《翰苑群书》,已经收入。今以言翰林典故者莫古於是书,故仍录专本,以存其朔焉。
《虔台志》·十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萧根等撰。根爵里未详。弘治甲寅,汀漳盗起,楚、粤之不逞者和之,於是设巡抚都
《麟台故事》·五卷(永乐大典本)宋程俱撰。俱字致道,衢州开化人。举进士,试南宫第一,廷试中甲科,历官徽猷阁待制,封新安县
《太仆寺志》·十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顾存仁撰。存仁字伯刚,太仓人。嘉靖壬辰进士,官至太仆寺卿。是书分《官职题名》、《
《官箴》·一卷(左都御史张若溎家藏本)明宣宗章皇帝御制。自都督府至儒学,凡三十五篇。前有宣德七年六月谕旨一道,称取古人箴
《钦定历代职官表》·六十三卷乾隆四十五年奉敕撰。粤自龙鸟水火,肇建官名。然夏、商以前,书阙有间,遗制不尽可考。其可考者惟
《浙省分署纪事本末》·六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茅坤撰。坤有《徐海本末》,已著录。是书之作,盖以湖州乌戍一镇,界连六县,跨
《吕梁洪志》·一卷(户部尚书王际华家藏本)明冯世雍撰。世雍,江夏人。嘉靖癸未进士,官工部主事。明时运道,自徐州溯吕梁洪入
《职官志》·一卷、附《后纪、妃嫔传、外戚传》·三篇(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不著撰人名氏。所纪惟部院寺监诸司职掌,不及武臣
《官职会通》·二卷(安徽巡抚采进本)明魏校撰。校有《周礼沿革传》,已著录。此书又敷衍其说,以明之六部配周之六官。其所属官
《南台旧闻》·十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黄叔璥撰。叔璥有《南征记程》,已著录。是书详述御史典故,凡十三门。每事各注所出
《州县提纲》·四卷(永乐大典本)不著撰人名氏。杨士奇《文渊阁书目》题陈古灵撰。古灵者,宋陈襄别号也。襄字述古,侯官人。庆
《唐六典》·三十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唐玄宗明皇帝御撰,李林甫奉敕注。其书以三师、三公、三省、九寺、五监、十二卫列其职司
《百僚金鉴》·十二卷(内府藏本)国朝牛天宿撰。天宿字觐薇,章邱人。康熙中官琼州府知府。是编前为《总论》七卷,以中外职官为
《符司纪》·六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明刘日升撰。日升,庐陵人。万历庚辰进士,官至应天府尹。是编乃其官尚宝司卿时所辑,
《留都武学志》·五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徐伯徵撰。伯徵字孺台,海宁人。万历己未进士,官至扬州府知府。明之武学,建於正统壬
《吏部职掌》·(无卷数,两淮马裕家藏本)明黄养蒙撰。方九功、王篆续修。养蒙,南安人。嘉靖辛丑进士,官至户部右侍郎。九功,
《文武金镜律例指南》·十六卷(内府藏本)国朝凌铭麟撰。铭麟字天石,杭州人。是书成於康熙辛酉。自文武仪注品级,以及莅任居官
《南廱志》·二十四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黄佐撰。佐有《泰泉乡礼》,已著录。南都太学,建於明太祖吴元年。景泰中,祭酒吴节
《南京行人司志》·十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翁逢春撰。逢春,吴县人。南京国子监生。分《诏命》、《建官》、《公署》、《仪注
《念初堂集》·十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首题《念初堂集》,其书则志太学之略也。案,邓元锡《函史》下编,载“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