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台故事》·五卷(永乐大典本)
宋程俱撰。俱字致道,衢州开化人。举进士,试南宫第一,廷试中甲科,历官徽猷阁待制,封新安县伯,事迹具《宋史·文苑传》。《玉海》载元祐中宋匪躬作《馆阁录》,绍兴元年程俱上《麟台故事》,淳熙四年陈骙续为《馆阁录》。盖一代翰林故实,具是三书。今宋录已亡,陈录仅存,而亦稍讹阙。是书则自明以来惟《说郛》载有数条,别无传本。今考《永乐大典》,徵引是书者特多。排比其文,犹可成帙。其书多记宋初之事,典章文物,灿然可观。盖绍兴元年初复秘书省,首以俱为少监。故俱为是书,得诸官府旧章,最为详备。如《东都事略·邢昺传》载,由侍读学士迁工部侍郎,不著加中散大夫。《宋绶传》载,召试中书,不著迁大理评事。《宋史·韩琦传》载,由通判淄州入直集贤院,不著为太常寺丞及太子中允。《王陶传》载,为太子中允,不著编校昭文馆书籍。《孙洙传》亦不著洙尝为於潜令及编校秘阁书籍。而皆见於是书。又如《玉海》引《谢泌传》,泌上言:“请分四库书籍,人掌一库。”事在端拱初。而其一百六十八卷又载此事於天圣五年,前后自相剌谬。据此书所载,则在咸平之初。又《续通鉴长编》载,咸平二年七月甲寅,幸国子监,还幸崇文院,而此日之后又有癸丑。则是月之内不容先有甲寅,显然牴牾。据是书乃是七月甲辰。如此之类,凡百馀条,皆足以考证异同,补缀疏略,於掌故深为有裨。原书《文献通考》作五卷,今所裒录,仍符此数,疑当时全部收之。《通考》又称凡十二篇,而不详其篇目。其见於《永乐大典》者,有《官联》、《职掌》、《廪禄》三门,皆与陈骙书标题相合。疑骙书即因俱旧目修之。今即以骙之篇目分隶诸条,莫不一一条贯,无所龃龉。亦可谓神明焕然,顿还旧观矣。骙录载曝书会、饯会及大宴学士院三条,俱云出《麟台故事》。然引其事,不载其词。殆姚广孝等排纂之时,刊除重复,误削前而存后。当时编辑无绪,即此可见一端。今亦无从补入。惟俱《北山集》中载有后序一篇,并附录之,以存其旧焉。
《宋宰辅编年录》·二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宋徐自明撰。自明字诚甫,号慥堂,永嘉人。尝官太常博士,终零陵郡守。初,北宋时神
《文武金镜律例指南》·十六卷(内府藏本)国朝凌铭麟撰。铭麟字天石,杭州人。是书成於康熙辛酉。自文武仪注品级,以及莅任居官
《铨政论略》·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蔡方炳撰。方炳有《增订广舆记》,已著录。是书专论唐、宋二代铨政,颇为浅略。如谓侍
《留台杂记》·八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符验撰。验有《革除遗事》,已著录。是编乃其为巡按南直隶御史时所作,专记南京御史台故
《续宋宰辅编年录》·二十六卷(安徽巡抚采进本)明吕邦燿撰。邦燿字元韬,锦衣卫籍,顺天人。万历辛丑进士,官至通政司右参议。
《为政第一编》·八卷(内府藏本)国朝孙鋐撰。鋐字可菴,钱塘人。其书所载皆州县职事。分《时宜》、《刑名》、《钱穀》、《文治
《政学录》·五卷(直隶总督采进本)国朝郑端撰。端字司直,枣强人。顺治己亥进士,官至江南巡抚。是编原本吕坤、余自强两家之书
《南京工部志》·十八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朱长芳撰。长芳,上海人。南京国子监生。天启初编修神宗、光宗两朝《实录》,博采志
《吏部职掌》·(无卷数,两淮马裕家藏本)明黄养蒙撰。方九功、王篆续修。养蒙,南安人。嘉靖辛丑进士,官至户部右侍郎。九功,
《礼部志稿》·一百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泰昌元年官修。首列纂修姓氏,自礼部尚书林尧俞至司务顾民碞等四十人。次列批委纂修
《仕学全书》·三十五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鲁论撰。论有《四书通议》,已著录。是书初名《闻见录》,以明代官制法令,仿《周礼
《麟台故事》·五卷(永乐大典本)宋程俱撰。俱字致道,衢州开化人。举进士,试南宫第一,廷试中甲科,历官徽猷阁待制,封新安县
《百僚金鉴》·十二卷(内府藏本)国朝牛天宿撰。天宿字觐薇,章邱人。康熙中官琼州府知府。是编前为《总论》七卷,以中外职官为
《吕梁洪志》·一卷(户部尚书王际华家藏本)明冯世雍撰。世雍,江夏人。嘉靖癸未进士,官工部主事。明时运道,自徐州溯吕梁洪入
《馆阁漫录》·(无卷数,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不著撰人名氏。据焦竑《国史经籍志》,载是书十卷,题张元忭撰。二人相去不远
《浙省分署纪事本末》·六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茅坤撰。坤有《徐海本末》,已著录。是书之作,盖以湖州乌戍一镇,界连六县,跨
《南台备要》·二卷(永乐大典本)元刘孟保等撰。前有江南行御史台都事索元岱序,称至元十四年立行台於维扬,以式三省,以统诸道
《明功臣封爵考》·八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郑汝璧撰。汝璧有《明帝后纪略》,已著录。是编成於万历丙子,乃其为吏部验
《牧津》·四十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祁承撰。承字尔光,山阴人。万历甲辰进士,官至江西布政司参政。其书采辑历代循吏事实,
《官职会通》·二卷(安徽巡抚采进本)明魏校撰。校有《周礼沿革传》,已著录。此书又敷衍其说,以明之六部配周之六官。其所属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