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二卷(内府藏本)
旧本题汉陆贾撰。案:《汉书》贾本传称著《新语》十二篇。《汉书·艺文志》儒家陆贾二十七篇,盖兼他所论述计之。《隋志》则作《新语》二卷。此本卷数与《隋志》合,篇数与本传合,似为旧本。然《汉书·司马迁传》称迁取《战国策》、《楚汉春秋》、陆贾《新语》作《史记》。《楚汉春秋》,张守节《正义》犹引之,今佚不可考。《战国策》取九十三事皆与今本合。惟是书之文悉不见於《史记》。王充《论衡·本性篇》引陆贾曰:天地生人也,以礼义之性。人能察已所以受命则顺,顺谓之道。今本亦无其文。又《穀梁传》至汉武帝时始出,而道基篇末乃引《穀梁传》曰,时代尤相牴牾。其殆后人依托,非贾原本欤?考马总《意林》所载,皆与今本相符。李善《文选注》於司马彪赠山涛诗引《新语》曰:楩梓仆则为世用。於王粲从军诗引《新语》曰:圣人承天威,承天功,与之争功,岂不难哉!於陆机日出东南隅行引《新语》曰:高台百亻刃。於古诗第一首引《新语》曰: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於张载杂诗第七首引《新语》曰:建大功於天下者,必垂名於万世也。以今本核校,虽文句有详略异同,而大致亦悉相应,似其伪犹在唐前。惟《玉海》称陆贾《新语》今存於世者,道基、术事、辅政、无为、资贤、至德、怀虑才七篇。此本十有二篇,乃反多於宋本,为不可解。或后人因不完之本补缀五篇,以合本传旧目也。今但据其书论之,则大旨皆崇王道,黜霸术,归本於修身用人。其称引《老子》者,惟思务篇引上德不德一语,馀皆以孔氏为宗。所援据多《春秋》、《论语》之文。汉儒自董仲舒外,未有如是之醇正也。流传既久,其真其赝,存而不论可矣。所载卫公子鱄奔晋一条,与三传皆不合,莫详所本。中多阙文,亦无可校补。所称文公种米、曾子驾羊诸事,刘昼《新论》、马总《意林》皆全句引之,知无讹误,然皆不知其何说。又据犁嗝报之语,训诂亦不可通。古书佚亡,今不尽见,阙所不知可也。
《王学质疑》·一卷、《附录》·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张烈撰。烈有《读易日抄》,已著录。是书攻击姚江之学,凡分五篇,一
《心经附注》·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程敏政撰。敏政有《宋遗民录》,已著录。其书以真德秀《心经》仅《书》一条,《诗》二条
《辨惑续编》·七卷、《附录》·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顾亮撰。亮字寅仲,长洲人。正德中况钟为苏州府知府,尝聘致幕中。是书
《学言》·三卷(山西巡抚采进本)国朝白允谦撰。允谦字子益,阳城人。前明崇祯癸未进士,改庶吉士。入国朝授秘书院检讨,官至刑
《棉阳学准》·五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蓝鼎元撰。鼎元有《平台纪略》,已著录。雍正戊申鼎元以普宁县知县署理潮阳。因经理其
《存学编》·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颜元撰。是书为其《四存编》之二,以辨明学术为主。大旨谓圣贤立教所以别於异端者,以异
《会语支言》·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陆鸣鼇撰。鸣鼇字石菴,仁和人。尝官河阳县知县,与赵士麟友善。鸣鼇罢官归,会士麟巡
《中庸衍义》·十七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夏良胜撰。良胜字于中,南城人。正德戊辰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事迹具《明史》本传,
《二程粹言》·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杨时撰。时字中立,南剑州将乐人。熙宁九年进士,官至国子祭酒。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
《虚斋三书》·(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明蔡清撰。是编即以《看太极图说》改名《太极图说》,以《看河图洛书说》改名《河洛私
《邹南皋语义合编》·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邹元标撰。元标字尔瞻,吉水人。万历丁丑进士。官至左都御史。谥忠介。事迹具《明
《儒志编》·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宋王开祖撰。开祖字景山,永嘉人。皇祐五年进士。试秘书省校书郎,佐处州丽水县。既而退居郡
《近思续录》·四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国朝刘源渌撰。源渌字昆石,自号直斋,安邱人。是书因朱子《近思录》篇目,采辑朱子
《残本文华大训箴解》·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吴道南撰。道南有《河渠志》,已著录。初,宪宗成化十八年十二月,以御制《文华
《理学类编》·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张九韶撰。九韶字美和,后以字行。故《明史》附见宋讷传作张美和。清江人。元末累举不仕
《困学录集粹》·八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国朝张伯行撰。其书摹《读书》、《居业》二录之体。一、二卷题曰河干公馀,三、四
《圣学入门书》·(无卷数,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陈瑚撰。瑚字言夏,号确菴,太仓人。前明崇祯壬午举人。是书分大学日程、小学日
《叙天斋讲义》·四卷(陕西巡抚采进本)国朝窦文炳撰。文炳字质民,长安人。是书首纯一图说,次学约,次中庸撮总,次礼乐绪言,
《伸蒙子》·三卷(福建巡抚采巡本)唐林慎思撰。前有慎思自序曰:旧著《儒范》七篇,辞艰理僻,不为时人所知。复研精覃思,一旦
《辨惑编》·四卷、附录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元谢应芳撰。应芳有《思贤录》,已著录。是编作於至正中。因吴俗信鬼神,多拘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