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思录》·十四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宋朱子与吕祖谦同撰。案年谱,是书成於淳熙二年,朱子年四十六矣。书前有朱子题词曰:淳熙乙未之夏,东莱吕伯恭来自东阳。过余寒泉精舍,留止旬日。相与读周子、程子、张子之书,叹其广大宏博,若无津涯,而惧夫初学者不知所入也,因共掇取其关於大体、而切於日用者,以为此编云云。是其书与吕祖谦同定,朱子固自著之,且并载祖谦题词。又《晦菴集》中有乙未八月与祖谦一书,又有丙申与祖谦一书,戊戌与祖谦一书,皆商榷改定《近思录》,灼然可证。《宋史·艺文志》尚并题朱熹、吕祖谦类编。后来讲学家力争门户,务黜众说而定一尊,遂没祖谦之名,但称《朱子近思录》,非其实也。书凡六百六十二条,分十四门,实为后来性理诸书之祖。然朱子之学,大旨主於格物穷理,由博反约,根株六经,而参观百氏,原未暖暖姝姝守一先生之言。故题词有曰:穷乡晚进,有志於学,诚得此而玩心焉,亦足以得其门而入矣。然后求诸四君子之全书,以致其博而返诸约焉,庶乎其有以尽得之。若惮烦劳,安简便,以为取足於此而止,则非纂集此书之意,然则四子之言且不以此十四卷为限,亦岂教人株守是编,而一切圣经贤传束之高阁哉!又吕祖谦题词,论首列阴阳性命之故曰:后出晚进,於义理之本原虽未容骤语,苟茫然不识其梗概,则亦何所底。列之篇端,特使知其名义,有所向往而已。至於馀卷所载讲学之方,日用躬行之实,自有科级。循是而进,自卑升高,自近及远,庶不失纂集之旨。若乃厌卑近而骛高远,躐等凌节,流於空虚,迄无所依据,则岂所谓近思者耶?其言著明深切,尤足药连篇累牍,动谈未有天地以前者矣。其《集解》则朱子殁后叶采所补作。淳熙十二年,采官朝奉郎,监登闻鼓院,兼景献府教授时,尝赍进於朝。前有进表及自序。采字仲圭,号平岩,建安人。其序谓悉本朱子旧注,参以《升堂记闻》及诸儒辨论,有略阙者,乃出臆说。又举其大旨,著於各卷之下,凡阅三十年而后成云。
《太极图说遗议》·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毛奇龄撰。奇龄有《仲氏易》,已著录。周子《太极图说》,本《易》有太极一语,特
《小学句读记》·六卷(陕西巡抚采进本)国朝王建常撰。建常有《律吕图说》,已著录。是书因陈选《小学》注本而杂采诸书疏於其下
《困学录集粹》·八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国朝张伯行撰。其书摹《读书》、《居业》二录之体。一、二卷题曰河干公馀,三、四
《伊川粹言》·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旧本题宋张栻编。考宋濂《潜溪集》有此书跋,谓前序不著姓氏,相传为张南轩栻撰。则明初此
《衡门芹》·一卷(山西巡抚采进本)明辛全撰。全字复元,号天斋,绛州人。万历末贡生,以特荐授知府,未及赴官而卒。全为曹于汴
《少仪外传》·二卷(永乐大典本)宋吕祖谦撰。祖谦有《古周易》,已著录。是书末有云谷胡岩起跋,及其弟祖俭后序。丹阳谭元献尝
《中论》·二卷(通行本)汉徐幹撰。幹字伟长,北海剧人。建安中为司空军谋祭酒掾属,五官将文学。事迹附见《魏志·王粲传》。故
《呻吟语》·六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明吕坤撰。坤有《四礼质疑》,已著录。此编上三卷为内篇,下三卷为外篇,盖万历壬辰刊
《朱子文语纂编》·十四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不著编辑者名氏。其书取《朱子文集》、《语类》约略以类相从,而不分门目,前后亦
《南雍诫勖浅言》·一卷(山西巡抚采进本)明傅新德撰。新德字玄明,又字商盘,定襄人。万历己丑进士。官至国子监祭酒。赠礼部右
《性理大中》·二十八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国朝应捴谦撰。捴谦有《周易应氏集解》,已著录。是书因《性理大全》而增损之。更其
《小学纂注》·六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国朝高愈撰。愈有《高注周礼》,已著录。是书因天台陈选旧注略删订之,后附总论及朱子年
《印正稿》·六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张信民撰。信民,渑池人,孟化鲤之门人也。传姚江良知之学,从游者颇众,其门人冯奋庸等录
《士翼》·四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明崔铣撰。铣有《读易馀言》,已著录。是书前三卷曰述言,皆语录之类。后一卷曰说象,则
《性理纂要》·八卷(河南巡抚采进本)国朝冉觐祖撰。觐祖有《易经详说》,已著录。是书前四卷为性理纂要附训,五卷至八卷为性理
《儒门法语》·(无卷数,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彭定求编。定求有《周忠介公遗事》。已著录。是编凡录宋朱子、陆九渊,明薛瑄、吴
《道学迥澜》·八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王尹撰。尹字莘民,号觉斋,安福人。尝从邹元标、高攀龙讲学於首善书院。会党祸起,乃归
《邹南皋语义合编》·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邹元标撰。元标字尔瞻,吉水人。万历丁丑进士。官至左都御史。谥忠介。事迹具《明
《读书质疑》·二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王錟撰。錟有《宗谱纂要》,已著录。是书仿诸儒语录随笔札记,不出前人绪论。或故为恍
《家范》·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宋司马光撰。光有《易说》,已著录。是书见於《宋史·艺文志》、《文献通考》者卷目俱与此相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