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图说遗议》·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毛奇龄撰。奇龄有《仲氏易》,已著录。周子《太极图说》,本《易》有太极一语,特以无极二字,启朱、陆之争。奇龄又以其图与《参同契》合,并引唐玄宗《御制上方大洞真玄妙经序》无极二字为证。因及於篇中阴阳、动静、互根等语,谓皆非儒书所有,立议原不为无因。惟是一元化为二气,二气分为五行,而万物生息於其间,此理终古不易。儒与道共此天地,则所言之天地,儒不能异於道,道亦不能异於儒。犹之日月丽天,万方并睹,不能谓彼教所见日月非我日月也。苟其说不悖於理,何必定究其所从出?奇龄此论,不论所言之是非,而但於图绘字句辨其原出於道家,所谓舍本而争末者也。
《馀山遗书》·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劳史撰。史字麟书,号馀山,馀姚人。是书谓易之为道,细无不该,远无不届。故多本易理
《傅子》·一卷(永乐大典本)晋傅玄撰。玄字休奕,北地人。官至司隶校尉,封鹑觚子。《晋书·本传》称玄撰论经国九流及三史故事
《伊川粹言》·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旧本题宋张栻编。考宋濂《潜溪集》有此书跋,谓前序不著姓氏,相传为张南轩栻撰。则明初此
《朱子学归》·二十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郑端编。端有《政学录》,已著录。是书成於康熙癸亥。采摭朱子绪论,分类编辑,列
《道学正宗》·十八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明赵仲全撰。其子健校补。前列河洛诸图,而以古今圣贤分正宗、羽翼两门。大旨以道
《正修录》·三卷,《齐治录》·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于准撰。准字莱公,永宁人,江南总督成龙子也。官至江苏巡抚。是编因
《二程节录》·四卷、《文集钞》·一卷、《附录》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高攀龙编。取《二程语录》,择其精粹,先辨性,次论学
《管窥外篇》·二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元史伯璿撰。伯璿有《四书管窥》,已著录。是书成於至元丁未,盖继《管窥》而作。皆条记
《说苑》·二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汉刘向撰。是书凡二十篇。隋、唐志皆同。《崇文总目》云今存者五篇,馀皆亡。曾巩《校书序》
《性理备要》·十二卷(安徽巡抚采进本)明王三极撰。三极号少墩,仙游人。是书成於万历丁亥,取《性理大全》,摘其要语,以便诵
《紫阳宗旨》·二十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旧本题宋王佖撰。佖,东阳人,即淳祐壬子作《朱子年谱序》者也。其书采辑《朱子文集》
《家范》·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宋司马光撰。光有《易说》,已著录。是书见於《宋史·艺文志》、《文献通考》者卷目俱与此相合
《存学编》·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颜元撰。是书为其《四存编》之二,以辨明学术为主。大旨谓圣贤立教所以别於异端者,以异
《闲道录》·十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沈寿民撰。寿民字眉生,号耕岩,宣城人。崇祯中行保举法,巡抚张国维以寿民应诏。甫入都
《东莞学案》·(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吴鼎撰。鼎有《易训举要》,已著录。是书大旨以陈建《学蔀通辨》全为阿附阁臣,排
《经书性理类辑精要录》·六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国朝王士陵撰。士陵有《易经纂言》,已著录。是编采五经、四书与《性理大
《逸语》·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曹庭栋撰。庭栋有《易准》,已著录。是书前有自序谓虑群书沿袭,疑信相参,用是殚心潜体,
《家山图书》·一卷(永乐大典本)不著撰人名氏。《永乐大典》题为朱子所作。今考书中引用诸说,有文公家礼,且有朱子之称,则非
《冯子节要》·十四卷(安徽巡抚采进本)明冯从吾撰。从吾有《元儒考略》,已著录。从吾以风节著,而亦喜讲学,无锡高攀龙、高邑
《胡子衡齐》·八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明胡直撰。直字正甫,泰和人。嘉靖丙辰进士。官至福建按察使。直之学出於欧阳德及罗洪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