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氏家说》·十卷、《附录》·二卷(永乐大典本)
宋项安世撰。安世有《周易玩辞》,已著录。此盖其读经史时条记所得,积以成编者也。案嘉定辛未,乐章撰《周易玩辞》后序曰:项公昔忤权臣,摈斥十年,杜门却扫,足迹不涉户限。耽思经史,专意著述,成书数篇。迨兵端既开,边事告急,被命而起,独当一面。外御凭陵,内固根本,成就卓然。陈振孙《书录解题》亦称其当庆元中得罪时,谪居江陵,杜门潜心,起居不出一室,送迎宾友,未尝逾阈。诸书皆有论说。然则是书乃庆元间斥居江陵时所作也。安世学有体用,通达治道,而说经不尚虚言,其订核同异,考究是非,往往洞见本原,迥出同时诸家之上。是书见於《宋史·艺文志》者十卷,附录四卷,又别出《孝经说》一卷,《中庸说》一卷。《书录解题》并同。自明初以来,其本久佚,今惟散见《永乐大典》各韵内。核其所载,多兼及说经、说事、说政、说学等篇名,而逐条又各有标题。其原书体例,约略可见,篇帙亦尚多完善。谨依类排纂。经则案各经之文次之,卷一、卷二并易说,卷三书说,卷四诗说,卷五周礼,卷六礼记,卷七论语、孟子等。是为说经篇,凡七篇。其八、九、十三卷则先以说事篇,次说政篇,次说学篇。虽原目无存,未必悉符其旧。然陈振孙言是书有云:九经皆有论著。其第八卷以后杂说文史政学,则序次大致当亦不甚悬殊。振孙又云:附录《孝经》、《中庸》、《诗篇次》、《邱乘图》,则各为一书。重见诸类,似附录之四卷本分为四种单行,而复取以附於家说后也。今检《永乐大典》,但有《孝经说》、《中庸臆说》二书,而《诗篇次》、《邱乘图》未经收入。疑当时即已散佚,无可考补。谨据其存者,仍合为附录二卷,次之於末,以略还原书之旧焉。
《集程朱格物法》·一卷、《集朱子读书法》·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王澍撰。陆、王之学主於静悟,故以读书为粗迹,而所谓格
《二程学案》·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黄宗羲撰。其子百家续成之,宗羲有《易学象数论》,已著录。是编以二程造德各殊,因辑
《王门宗旨》·十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周汝登编。汝登有《圣学宗传》,已著录。是编首载王守仁讲学之语,并其奏疏、杂著、诗
《性理图说》·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徐中撰。中字成中,鄱阳人。是书分无极、天道、性命诸类。语多陈因,无足采录。
《北溪字义》·二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宋陈淳撰。淳字安卿,号北溪,龙溪人。嘉定十年授迪功郎,泉州安溪主簿,未上而卒。
《载道集》·六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许焞编。焞字纯也,海宁人。雍正癸丑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此编录历代之文,大旨以道学
《素履子》·三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唐张弧撰。以《履道》、《履德》、《履忠》、《履孝》等名分目,凡十四篇。其书《新唐书·艺
《读书分年日程》·三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元程端礼撰。端礼字敬叔,号畏斋,鄞县人。以荐为建平教谕,迁台州路教授。事迹具《
《拟学小记》·六卷、《续录》·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尤时熙撰。时熙字季美,自号西川居士,洛阳人。嘉靖壬午举人。官国子监
《续近思录》·十四卷(河南巡抚采进本)国朝张伯行编。伯行有《道统录》,已著录。是编因《近思录》门目,采《朱子之语》分隶之
《闲道录》·三卷(湖北巡抚采进本)国朝熊赐履撰。赐履有《学统》,已著录。是书大旨以明善为宗,以主敬为要,力辟王守仁良知之
《诸儒学案》·八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刘元卿撰。元卿有《大象观》,已著录。是书辑周子、二程子、张子、邵子、谢良佐、杨时、
《下学堂札记》·三卷(湖北巡抚采进本)国朝熊赐履撰。赐履既重订所作《闲道录》,乃举向所札记,摘其与是录相发明者三百三十有
《庸言》·十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黄佐撰。佐有《泰泉乡礼》,已著录。是编乃其致仕后讲学语录。分学道、修德、求仁、游艺、
《小学集解》·六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蒋永修撰。永修有《孝经集解》,已著录。是编即其提督湖广学政时与《孝经》合刊者。注
《溯流史学钞》·二十卷(河南巡抚采进本)国朝张沐撰。沐有《周易疏略》,已著录。是编乃其讲学之语。首曰敦临堂录,其初自内黄
《濂关三书》·(无卷数,直隶总督采进本)国朝王植撰。植有《四书参注》,已著录。是书取《太极图说》、《通书》、《西铭》三书
《白沙遗言纂要》·十卷(衍圣公孔昭焕家藏本)明张诩编。诩字廷实,南海人。成化甲辰进士。官至南京通政司左参议。尝受业於陈献
《通言》·一卷(永乐大典本)宋吴沆撰。沆有《易璇玑》,已著录。此书亦语录之类。如曰不求过於人而人不能及之者,善道也。不求
《中庸衍义》·十七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夏良胜撰。良胜字于中,南城人。正德戊辰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事迹具《明史》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