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贡说断》·四卷(永乐大典本)
宋傅寅撰。寅字同叔,义乌人。尝从唐仲友游,仲友称其职方、舆地尽在腹中。是编其所著《禹贡图说》也。案朱彝尊《经义考》有寅所著《禹贡集解》,二卷,通志堂尝刊入《九经解》中。而《永乐大典》载其书,则题曰《禹贡说断》,无《集解》之名。又《经解》所刊本称原阙四十馀简。今检《永乐大典》,不独所阙咸在,且其《五服辨》三千馀言,《九州辨》千数百言,较之原注缺文多至数倍。又《山川总会》及《九河》、《三江》、《九江》四图,《经解》俱误编入程大昌《禹贡论》中,与其书绝不相比附。而《永乐大典》独系之《说断》篇内。盖当时所见,实宋时原本,足以援据。而《经解》刊行之本,则已传写错漏,致并书名而窜易之,非其旧矣。书中博引众说,断以己意,具有特解,不肯蹈袭前人。其论《孟子》“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为古沟洫之法,尤为诸儒所未及,洵卓然能自抒所见者。今取《经解》刊本与《永乐大典》互相勘校,补阙正讹,析为四卷,仍题《说断》旧名,而於补阙之起讫,各加注语以别之,庶几承学之士得以复见完书焉。
《禹贡谱》·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王澍撰。澍字若霖,亦或自书为篛林,金坛人。康熙壬辰进士,历官给事中。是书各著《经》
《尚书通义》·十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方葇如撰。葇如有《周易通义》,已著录。是书亦仿《周易通义》之例,以《四书》成语
《尚书注解纂要》·六卷(湖北巡抚采进本)国朝吴莲撰。莲字余嘉,江都人。是书融会蔡沈《集传》之义,每节之下先标指意,而各随
《尚书详解》·五十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宋陈经撰。经字显之,一云字正甫,安福人。庆元中登进士第,官至奉议郎,泉州泊幹所。
《书经衷论》·四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国朝张英撰。英有《易经衷论》,已著录。此书不全载《经》文,但每篇各立标题,而逐条系
《尚书举隅》·六卷(江南巡抚采进本)国朝徐志遴撰。志遴字抡英,江西新城人。雍正甲辰举人。其书删节蔡《传》,而於蔡《传》后
《书蔡传旁通》·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元陈师凯撰。师凯家彭蠡,故自题曰“东汇泽”。其始末则不可得详。此书成於至治辛酉。以
《尚书体要》·六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钱肃润撰。肃润字础日,无锡人。是书章分句解,止於随文生义,未能有所折衷。其训《禹
《尚书纂传》·四十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元王天与撰。天与字立大,梅浦人。大德二年以荐授临江路儒学教授。盖天与为赣州路先贤
《尚书辑录纂注》·六卷(内府藏本)元董鼎撰。鼎字季亨,鄱阳人。朱子之学授於黄榦,鼎族兄梦程尝从榦游,鼎又从梦程闻绪论,故
《书经集意》·六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万嗣达撰。嗣达字孝仲,浔阳人。其履贯无可考。《自序》称天启壬戌书於陪京。《序》中谓
《定正洪范》·二卷(内府藏本)元胡一中撰。一中字允文,诸暨人。官绍兴路参军。是编因王柏、文及翁、吴澄三家改定《洪范》之本
《书传大全》·十卷(通行本)明胡广等奉敕撰。书以蔡沈《集传》为主,自延祐贡举条格已然。然元制犹兼用古注疏,故王充耘《书义
《书集传》·六卷(通行本)宋蔡沈撰。沈字仲默,号九峰,建阳人。元定之子也。事迹附载《宋史·元定传》。庆元己未,朱子属沈作
《禹贡通解》·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旧本题“槜李邵璜撰”。不著时代。前有宝坻杜立德《序》,当为国朝人。而其图中称北直隶、
《尚书句解》·十三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元朱祖义撰。祖义字子由,庐陵人。於诸经皆有句解,今多散佚,惟此书仅存。考《元史·选
《禹贡山川郡邑考》·四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王鉴撰。鉴字汝明,无锡人。嘉靖乙丑进士,官至太仆寺卿。事迹附见《明史·邵宝
《尚书质疑》·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顾栋高撰。栋高字震沧,晚年始治《春秋》,又自号左畬,无锡人。康熙辛丑进士。乾隆辛
《日讲书经解义》·十三卷康熙十九年圣祖仁皇帝御定。《尚书》一经,汉以来所聚讼者,莫过《洪范》之五行;宋以来所聚讼者,莫过
《书畴彝训》·一卷(监察御史萧际韶家藏本)明蔡悉撰。悉字士备,合肥人。嘉靖己未进士,官至南京尚宝司卿,移署国子监祭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