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集传或问》·二卷(内府藏本)
宋陈大猷撰。《自序》称既集《书》传,复因同志问难,记其去取曲折以成此编。则此编本因《集传》而作。今《集传》已佚,存者惟此两卷。朱彝尊《经义考》引张云章之言,谓大猷东阳人,登绍定二年进士(案绍定刻本误绍兴,今改正)。由从仕郎历六部架阁,著《尚书集传》。又有都昌陈大猷者,号东斋,饶双峰弟子,著《书传会通》,仕为黄州军州判官。乃陈澔之父,与东阳陈氏实为两人,彝尊附辨其说,则谓鄱阳董氏《书传纂注》列引用姓氏,於陈氏《书集传》特注明东斋字,未可定《集传》为东阳陈氏之书,而非都昌陈氏之书。纳喇性德作是书《序》,则仍从云章之说。案董鼎《书传纂注》所引,其见於《辑录》者有《东斋书传》、《复斋集义》。其见於《纂注》者,则一称复斋陈氏,仍连其号;一称陈氏大猷,惟举其名(案是书标氏标名,例不画一,大抵北宋以前皆称某氏,南宋以后则入朱子学派者称某氏,不入朱子学派者虽王十朋、刘一止皆称其名)。所列大猷诸说,此书不载,盖皆《集传》之文。惟《甘誓》“怠弃三正”一条,采用此书,亦称陈氏大猷,则所谓陈氏大猷者,即此人,而非东斋矣。又此书皆论《集传》去取诸说之故,与朱子《四书或问》例同。董鼎书於《禹贡》“冀州”引《东斋书传》一条,谓“与蔡民《传》所论梁州错法不合,然蔡亦似未的”云云,於此书之例当有辨定,而书中不一及之。知其《集传》中无此条矣。且此陈大猷为理宗初人,故所引诸家仅及蔡沈而止。其称朱子曰朱氏、晦菴氏,持论颇示异同。至论《尧典》“敬”字一条,首举“心之精神谓之圣”。此《孔丛子》之语而杨简标为宗旨者,其学出慈湖,更无疑义。若都昌陈大猷乃开庆元年进士(见其子澔《礼记集说序》),当理宗之末年,时代既后。又大猷受业饶鲁,鲁受业黄幹,幹受业朱子,渊源相接。尊朱子若神明,而视杨氏若敌国,安有是语哉!彝尊盖偶见董鼎注“东斋”字,而未及核检其书也。今参考诸说,仍定为东阳陈大猷之书,著於录焉。
《尚书小疏》·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沈彤撰。彤字贯云,号果堂,吴江人。尝预修三《礼》及《一统志》,议叙九品官。是编所
《书传大全》·十卷(通行本)明胡广等奉敕撰。书以蔡沈《集传》为主,自延祐贡举条格已然。然元制犹兼用古注疏,故王充耘《书义
《书传通释》·六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彭勖撰。勖字祖期,永丰人。永乐乙未进士。官至山东按察司副使。事迹具《明史》本传。
《尚书通典略》·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杨方达撰。是书皆考辨《尚书》典故。首卷力主梅书之非伪,至以马融、郑玄不见古文,
《絜斋家塾书钞》·十二卷(永乐大典本)宋袁燮撰。燮字和叔,絜斋其自号也,鄞县人。淳熙辛丑进士,官至显谟阁学士。谥正献。事
《禹贡锥指》·二十卷、《图》·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胡渭撰。渭有《易图明辨》,已著录。其生平著述甚夥,而是书尤精力
《禹贡广览》·三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许胥臣撰。胥臣,钱塘人。兹编首载《九州总图》,次以九州各为一图,而《经》文分附於
《书畴彝训》·一卷(监察御史萧际韶家藏本)明蔡悉撰。悉字士备,合肥人。嘉靖己未进士,官至南京尚宝司卿,移署国子监祭酒。《
《尚书考异》·五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梅鷟撰。鷟有《古易考原》,已著录。是编辨正《古文尚书》。其谓二十五篇为皇甫
《禹贡论》·五卷、《后论》·一卷、《山川地理图》·二卷(永乐大典本)宋程大昌撰。大昌有《易原》,已著录。《宋史·艺文志》
《尚书约旨》·六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杨方达撰。方达有《易经图说会通》,已著录。是书大略墨守蔡《传》,依文训义。间有与
《书经旨略》·一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王大用撰。大用字时行,号蘖谷,兴化人。正德戊辰进士,官至副都御史。是编不载《经》
《尚书讲义》(无卷数,两江总督采进本)明蔡璋撰。璋字达夫,无锡人。是书顺文敷衍,无所发明。即其开卷释“曰若”若字作设问之
《尚书通考》·十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元黄镇成撰。镇成字元镇,邵武人。以荐授江南儒学提举,未上而卒。其书徵引旧说以考四代之
《禹贡详略》(无卷数,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韩邦奇撰。邦奇有《易学启蒙意见》,已著录。邦奇学有原本,著作甚富。而此
《书经提要》·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徐铎撰。铎有《易经提要录》,已著录。是书体例亦不录《经》文,但标举字句,杂采诸家
《尚书纂传》·四十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元王天与撰。天与字立大,梅浦人。大德二年以荐授临江路儒学教授。盖天与为赣州路先贤
《书古文训》·十六卷(内府藏本)宋薛季宣撰。季宣字士龙,号艮斋,永嘉人。起居舍人徽言之子。绍兴二十九年,年甫十七,即从荆
《定正洪范》·二卷(内府藏本)元胡一中撰。一中字允文,诸暨人。官绍兴路参军。是编因王柏、文及翁、吴澄三家改定《洪范》之本
《禹贡汇疏》·十五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茅瑞徵撰。其书前冠《图经》二卷。上卷二十四图,皆郑晓原本。下卷二十四图,则瑞徵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