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误》·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唐李涪撰。旧本前有结衔称国子祭酒。郭忠恕《佩觿》引此书,亦称李祭酒涪。五代去唐末未远,当得其真。而陆游《渭南集》有是书跋曰,王行瑜作乱,宗正卿李涪盛陈其忠必悔过。及行瑜传首京师,涪亦放死岭南。疑即此人,未详孰是也。前有自序,称撰成五十篇。此本惟四十九篇,盖佚其一。其书皆考究典故,引旧制以正唐末之失,又引古制以纠唐制之误,多可以订正礼文。下卷间及杂事,如论仅、甥、旁、缪、厩、荐六字之讹,辨陆法言《切韵》之误,解《论语》不问马之不非否音,校《左传》缮完葺墙之完为宇字,以及驳李商隐孔子师老聃,老聃师竺乾之妄,正贾耽《七曜历》之缪,亦颇资博识。唐末文人,日趋佻巧,而涪独考证旧文,亦可谓学有根柢者矣。
《知非录》·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黄时燿编。时燿字德韬,号我素,新都人。是书成於万历庚子,杂抄诸书,分为内外二篇。内篇
《经史典奥》·六十七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来斯行编。斯行,萧山人。万历丁未进士,官至福建右布政使。是编於经取《易》、《诗
《考古质疑》·六卷(永乐大典本)宋叶大庆撰。大庆《宋史》无传。是书亦不见於《艺文志》,惟《永乐大典》散见各韵中,又别载入
《中说》·三卷(永乐大典本)元敖撰。,古文渊字,见夏竦《古文四声韵》。其爵里皆无可考。是书大旨,本乎图书,杂以佛、老。首
《日闻录》·一卷(永乐大典本)元李翀撰。翀不见史传。惟书中纪至正甲辰、丙午间事,下距洪武元年仅一二载,其人当已入明。然书
《正朔考》·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魏了翁撰。其书力主周行夏时之说。首举《豳风》七月诗,次考六经及先秦古书与历代正史所书
《道驿集》·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张祖年撰。祖年字申伯,汤溪人。是集其所自编,凡再易刊版乃定。卷一曰正学阐微,泛论《
《郁冈斋笔麈》·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王肯堂撰。肯堂有《尚书要旨》,已著录。是编第一卷所载论医诸条,凡四十页,皆深切
《迪吉录》·九卷(内府藏本)明颜茂猷撰。茂猷字壮其,又字仰子,平湖人。崇祯甲戌特赐进士。是编分官鉴、公鉴二门,皆杂录诸书
《释常谈》·三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不著撰人名氏。考陈振孙《书录解题》曰:《续释常谈》二卷,秘书丞龚颐正养正撰。(案:
《寓简》·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宋沈作喆撰。作喆字明远,号寓山,湖州人。绍兴五年进士,以左奉议郎为江西漕司幹官。据书中所
《枕中秘》·(无卷数,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卫泳编。泳字永叔,苏州人。王晫《今世说》曰,吴门之有永叔兄弟,犹建安之有二丁,
《苕西问答》·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吴学孔录其师罗为赓讲学语也。为赓号西溪,南充人。康熙中官乌程县知县。尝颜其书室曰
《广仁品二集》·(无卷数,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明李长科编。长科字小有,扬州兴化人。此书阐明佛家戒杀之说,皆杂举故实以明
《吕公实政录》·七卷(山西巡抚采进本)明吕坤撰。坤有《四礼疑》,已著录。是书皆其历官条约之类。第一卷为明职,第二至第四卷
《芦浦笔记》·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宋刘昌诗撰。昌诗字兴伯,江西清江人。第七卷仙卜一条,称开禧乙丑窃太常第,则宁宗元年登
《刘子》·十卷(内府藏本)案《刘子》十卷,《隋志》不著录。《唐志》作梁刘勰撰。陈振孙《书录解题》、晁公武《读书志》俱据唐
《千古辨疑》·七卷(安徽巡抚采进本)明陈锡撰。锡字南衡,天台人。嘉靖丙辰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郎。其书皆辨证经籍疑义。凡天文
《皇书帝佚》·(无卷数,江苏巡抚采进本)明蒋轶凡编。轶凡字季超,诸暨人。首载伪《三坟》、及《乾坤鉴度》,谓之皇书。次载《
《震泽长语》·二卷(内府藏本)明王鏊撰。鏊有《史馀》,已著录。此本乃其退休归里时随笔录记之书,分经传、国猷、官制、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