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氏闻见记》·十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唐封演撰。演里贯未详。考封氏自西晋、北魏以来,世为渤海蓚人,然《唐书·宰相世系表》中无演名,疑其疏属也。书中石经一条,称天宝中为太学生。贡举一条,记其登第时张繟有千佛名经之戏,然不云登第在何年。佛图澄碑一条,记大历中行县至内邱,则尝刺邢州。卷首结衔题朝散大夫,检校尚书吏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而尊号一条,记贞元间事,则德宗时终於是官也。是书唐、宋艺文志、《通志》、《通考》皆作五卷、《书录解题》作二卷,殆辗转传抄,互有分合。此本十卷,末有元至正辛丑夏庭芝跋,又有明吴岫、朱良育、孙允伽、陆贻典四跋。良育跋云,自六卷至十卷,友人唐子畏见借所抄,近又於柳大中借钞前五卷。第七卷中全局俱欠,只存末后一纸耳。今考目录所列凡一百一条,第一卷仅二条,不盈两纸,亦似不完。第三卷铨曹一条,阙其末。而风宪一条全佚,不止阙第七卷。第七卷中视物远近一条,海潮一条,北方白虹一条,西风则雨一条,松柏西向一条,皆全佚。蜀无兔鸽一条,佚其前半。月桂子一条,仅完其下。石鼓一条,弦歌驿一条,又阙。高唐馆一条亦不完。其上下温汤一条又阙其末,而目录此条之下注增字,亦非仅存末一页者,中间又颇多阙字。允伽跋称,借秦酉岩本重校,意其与朱本小异欤。然称朱跋从秦本录出,则又不可解,疑久无刊本,递相缮写,又非复朱氏之旧矣。唐人小说,多涉荒怪,此书独语必徵实。前六卷多陈掌故,七、八两卷多记古迹及杂论,均足以资考证。末二卷则全载当时士大夫轶事,嘉言善行居多,惟末附谐语数条而已。其中音韵一条,记唐韵部分为陆法言之旧,其同用、独用则许敬宗所定,为诸书之所未言。文字一条,论隶书不始程邈,援《水经注》为证。明杨慎矜为独见者,乃演之所已言。又颜真卿《韵海镜源》世无传本,此书详记其体例,知元阴时夫《韵府群玉》实源於此。而后人不察,有称真卿取句首字不取句末字者,其说为杜撰欺人。并知《永乐大典》列篆隶诸体於字下,乃从此书窃取其式,而讳所自来。月中桂一条,记桂子月中落一联为宋之问台州诗,足证计有功《唐诗纪事》骆宾王为僧之妄。他如论金鸡、露布、卤簿、官衔、石志、碑碣、羊虎、拔河诸条,亦皆原委详明。唐人说部,自颜师古匡谬正俗、李匡乂《资暇集》、李涪《刊误》之外,固罕其比偶矣。
《黎子杂释》·一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明黎久之撰。久之字未斋,临川人。官高要县知县。书中有永乐、宣德年号,则宣宗后人也。
《西畴常言》·一卷(内府藏本)宋何坦撰。坦,旴江人,是编分讲学、律己、应世、明道、莅官、原治、评古、用人、正弊九门,大抵
《迪吉录》·九卷(内府藏本)明颜茂猷撰。茂猷字壮其,又字仰子,平湖人。崇祯甲戌特赐进士。是编分官鉴、公鉴二门,皆杂录诸书
《长短经》·九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唐赵蕤撰。孙光宪《北梦琐言》载,蕤,梓州盐亭人。博学韬钤,长於经世。夫妇俱有隐操,不
《古穰杂录》·三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李贤撰。贤有《天顺日录》,已著录。是编乃所著笔记,间抒议论,而述时事者为多
《蓉槎蠡说》·十二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国朝程哲撰。哲字圣跂,歙县人。此编前有王士祯序,称其抱博辨之才,具论断之识,无雷
《胡文穆杂著》·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胡广撰。广字光大。建文庚辰进士第一。惠帝以其名与汉胡广同,更名靖,除翰林
《几上语》·一卷、《枕上语》·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宋施清臣撰。清臣号东洲,淳祐间人,自称赤城散吏。是书皆宗二氏之旨,而
《景行录》·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旧本题元史弼编。弼字君佐,自号紫微老人,博野人。官至福建行省平章政事,封鄂国公
《在园杂志》·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刘廷玑撰。廷玑字玉衡,号在园,镶红旗汉军。由荫生官至江西按察使,后降补分巡淮徐道
《理学就正言》·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祝文彦撰。文彦字方文,海宁人。自称受学於刘宗周。然所论主於儒道同源,合孔、老而
《樵香小记》·二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国朝何琇撰。琇字君琢,号励菴,宛平人。雍正癸丑进士,官至宗人府主事。是编皆考证之
《检蠹随笔》·三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杨宗吾撰。宗吾字伯相,成都人。官锦衣卫指挥。大学士廷和之曾孙,修撰慎之孙也。是书
《濯旧稿》·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王俊撰。俊字机翁,弋阳人。宏治癸丑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谥文庄。是书多以周子、程子、邵
《演繁露》·十六卷、《续演繁露》·六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宋程大昌撰。案绍兴中《春秋繁露》初出,其本不完。大昌证以《通典》
《五总志》·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宋吴炯撰。炯仕履未详。惟宋《中兴百官题名记》载绍兴十三年七月,吴炯为枢密院编修官,八月
《数马堂答问》·二十卷(福建巡抚采进本)国朝黄名瓯撰。名瓯字驭卜,福州人。是书九类,一天文,二地舆,三人物,四经书,五史
《望崖录》·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王世懋撰。是书内篇一卷,皆谈佛理。自称以三教归一,与林兆恩、屠隆所见相同。盖明中叶以
《佳言玉屑》·一卷(直隶总督采进本)国朝魏裔介编。其体例与《多识集》、《雅说集》相同。所采凡陈继儒《读书十六观》十六条,
《迂议》·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贺应保撰。是编多评论古事,盖随笔劄记之文。持论颇笃实,而别无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