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甘馀话》·四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士祯撰。此书成於康熙己丑罢刑部尚书家居之时。曰分甘者,取王羲之与谢万书中语也。大抵随笔记录,琐事为多。盖年逾七十,借以消闲遣日,无复考证之功,故不能如《池北偶谈》、《居易录》之详核。中如引《懒真子》称《汉书》昌邑王贺妾名罗纣即罗敷,不言二字何以通用,俟考云云。今案《汉书》昌邑王传,实作罗紨。颜师古注曰,紨音敷。《说文》系字部有此字,注曰布也,一曰粗?,从系付声。盖紨字同音,故得与敷字通用,马永卿误引《汉书》,士祯不加辨正,而转以设疑,殊为疏舛。是亦随时摘录,不暇繙检之明验矣。其他传闻之语,偶然登载,亦多有未可尽凭者,然如繁台之当读蒲禾切,梅福为吴门市卒之非,苏州宣室之有二,此类皆有典据,不同摭拾,披沙拣金,尚往往见宝也。其中《沧浪诗话》一条,独举冯班《钝吟杂录》之说,反覆诋排,不遗馀力,则以士祯论诗宗严羽,而赵执信论诗宗冯班。核其年月,在《谈龙录》初出之时,攻班所以攻执信也。然执信讼言诋士祯,而士祯仅旁借其词,不相显斥,则所养胜执信多矣。
──右“杂家类”杂说之属,八十六部,六百三十六卷,皆文渊阁著录。
(案:杂说之源,出於《论衡》。其说或抒己意,或订俗讹,或述近闻,或综古义,后人沿波,笔记作焉。大抵随意录载,不限卷帙之多寡,不分次第之先后。兴之所至,即可成编。故自宋以来作者至夥,今总汇之为一类。)
《艺林汇考》·二十四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沈自南撰。自南字留侯,吴江人。顺治壬辰进士,官山东蓬莱县知县。是书凡五篇,曰
《懒真子》·五卷(内府藏本)宋马永卿撰。是编乃其杂记之书,然亦多述刘安世语。又开卷冠以司马光事,书中亦多称光,盖其渊源所
《布粟集》·八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但自题曰布粟子,又自题其号曰凤台,不知何许人也。其书采《管子》
《杨公笔录》·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宋杨延龄撰。延龄里居未详。书中自称元丰中为山阴尉,又曰任隰州司户,又曰元丰八
《臣鉴》·三十七卷(内府藏本)明宣宗皇帝撰,有宣德元年四月御制序。取春秋迄金、元人臣事迹,分善可为法、恶可为戒二类。而宋
《推篷寤语》·九卷、《馀录》·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李豫亨撰。豫亨字元荐,松江人。自序谓舟之亡所见者,篷蔽之。
《郊外农谈》·三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张鈇撰。鈇字子威,慈谿人。嘉靖丙戌进士。此书有文章不在高古,作诗亦要平易二
《东坡志林》·五卷(内府藏本)宋苏轼撰。陈振孙《书录解题》载东坡《手泽》三卷,注曰今俗本大全集中所谓《志林》者也。今观所
《掌录》·(无卷数,安徽巡抚采进本)旧本题绣云居士撰,不著姓名时代。其抄书格纸,边页刊绣云居土,盖犹其手稿。卷首小序之末
《汲古丛语》·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陆树声撰。树声有《平泉题跋》,已著录。是书论阴阳五行之理,多以《周易》为言,然皆参
《邱陵学山》·(无卷数,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王文禄编。文禄有《廉矩》,已著录。此本乃其汇刻诸书,以拟宋左圭《百川学海》,
《香祖笔记》·十二卷(山东巡抚采进本)国朝王士祯撰。皆康熙癸未甲申二年所记,至乙酉乃排纂成书。其曰香祖者,王象晋《群芳谱
《胜饮编》·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国朝郎廷极撰。廷极有《文庙从祀先贤先儒考》,已著录。是书杂采经史中以酒为喻之语,汇辑
《智囊》·二十八卷(内府藏本)明冯梦龙编。梦龙有《春秋衡库》,已著录。是编取古人智术计谋之事,分为十部。亦闲系以评语,佻
《补计然子》·一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董汉策撰。汉策字帷儒,乌程人。是书成於崇祯壬午。杂取《左》、《国》、《吴越春秋》
《凝斋笔语》·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王鸿儒撰。鸿儒字懋学,南阳人。成化丁末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尚书。谥文庄。事迹具《明史
《万世太平书》·十卷(内府藏本)国朝劳大舆撰。大舆有《瓯江逸志》,已著录。是书皆杂缀先儒绪论。其曰《万世太平书》者,考周
《祝子罪知》·七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祝允明撰。允明有《苏材小纂》,已著录。是编乃论古之言。其举例有五,曰举,曰刺,曰说
《闺范》·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吕坤撰。坤有《四礼疑》,已著录。此编乃其为山西按察使时所作。前一卷为嘉言,皆采六经及《
《观善书》·二十卷(永乐大典本)明仁孝皇后撰。书成於永乐三年。其所采辑兼及三教,盖意主劝戒下愚,不及所作《内训》之纯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