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洪范》·一卷(永乐大典本)
宋贺成大撰。成大字季常,爵里未详。其《自序》以为《洪范》自“三八政”以下,紊乱无次,因援朱子《大学》分经传之例,每畴以禹之言为《经》,以箕子之言为《传》。如“五行:一曰水”至“五曰土”,此禹之《经》也。“水曰润下”至“稼穑作甘”,此箕子之《传》也。“五事:一曰貌”至“五曰思”为禹之《经》,“貌曰恭”至“睿作圣”为箕子之《传》。“三八政:一曰食”至“八曰师”为《经》,而移“惟辟作福”至“民用亻朁忒”为《传》。“五纪:一曰岁”至“五曰历数”为《经》,而以“王省惟岁”至“则以风雨”为《传》。“五皇极”则以“皇建其有极”一句为《经》,而以“惟皇作极,无偏无陂”至“以为天下王”为《传》。“三德”则以“一曰正直”至“三曰柔克”为《经》,而以“平良正直”至“高明柔克”为《传》。“稽疑”则以“择建立卜筮人”至“衍忒”为《经》,而以“立时人作卜筮”至“用作凶”为《传》。“庶徵”则以“曰雨”至“曰时”为《经》,而以“五者来备”至“恒风若”为《传》。“五福”则以“一曰寿”至“五曰考终命”为《经》,而移“敛时五福”至“其作汝用咎”为《传》。“六极”则以“一曰凶短折”至“六曰弱”为《经》,而移“惟时厥庶民於汝极,锡汝保极,一极备凶,一极无凶。凡厥庶民,无有淫朋,人无有比德,不协于极,不罹于咎,无虐茕独而畏高明,时人斯其惟皇之极”为《传》。颠倒错乱,纯出臆断,而自以为古《洪范》。自伏生以后,传授历历可考,何处有此古本乎?
《尚书传翼》·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陆键撰。键字实府,秀水人。其时又有一陆键,平湖人,万历丙午举人。未知一人二人也。是
《书经稗疏》·四卷(湖南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夫之撰。夫之有《周易稗疏》,已著录。是编诠释经文,亦多出新意。其间有失之太凿
《禹贡臆参》(无卷数,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杨陆荣撰。陆荣有《易互》,已著录。是书於《经》文之下详载蔡《传》,而并录《地理
《禹贡长笺》·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朱鹤龄撰。是编专释《禹贡》一篇。前列二十五图,自《禹贡》全图以及导山导水,皆依
《书帷别记》·四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王樵撰。樵所著《尚书日记》十六卷,说者称其该洽,已著於录。此书则为科举而作,曰《
《禹贡论》·五卷、《后论》·一卷、《山川地理图》·二卷(永乐大典本)宋程大昌撰。大昌有《易原》,已著录。《宋史·艺文志》
《尚书注考》·一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陈泰交撰。朱彝尊《经义考》载陈氏泰来《尚书注考》一卷,注曰“未见”。又注泰来字长
《书经集意》·六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万嗣达撰。嗣达字孝仲,浔阳人。其履贯无可考。《自序》称天启壬戌书於陪京。《序》中谓
《尚书通考》·十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元黄镇成撰。镇成字元镇,邵武人。以荐授江南儒学提举,未上而卒。其书徵引旧说以考四代之
《禹贡会笺》·十二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徐文靖撰。文靖字位山,当涂人。雍正癸卯举人。乾隆元年荐举博学鸿词,试不入格。十
《尚书苇籥》·二十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潘士遴撰。士遴字叔献,乌程人。天启壬戌进士,官至大理寺寺副。是书大意欲囊括汉、
《书经参义》·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姜兆锡撰。兆锡有《周易本义述蕴》,已著录。是编以朱子命蔡沈作《书传》,甫越岁而朱
《禹贡通解》·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旧本题“槜李邵璜撰”。不著时代。前有宝坻杜立德《序》,当为国朝人。而其图中称北直隶、
《尚书要义》·十七卷、《序说》·一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宋魏了翁撰。了翁谪居靖州时,著《九经要义》,凡二百六十三卷。皆摘
《古洪范》·一卷(永乐大典本)宋贺成大撰。成大字季常,爵里未详。其《自序》以为《洪范》自“三八政”以下,紊乱无次,因援朱
《尚书讲义》·二十卷(永乐大典本)宋史浩撰。浩字直翁,鄞县人。绍兴十四年进士。孝宗为建王,浩以司封郎中兼直讲。即位后,迁
《书传会衷》·十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曹学佺撰。学佺有《易经通论》,已著录。是书自一卷《尧典》至六卷《召诰》,题曰《书
《禹贡说》·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郑晓撰。是篇诠释《禹贡》之文。其中如解“大野既潴”一条,解“扬州”一条、解“浮于江
《洪范明义》·四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明黄道周撰。道周有《易象正》,已著录。是编乃崇祯十年道周官左谕德掌司经局时纂集进呈
《尚书通义》·十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方葇如撰。葇如有《周易通义》,已著录。是书亦仿《周易通义》之例,以《四书》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