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启蒙小传》·一卷、附《古经传》·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宋税与权撰。与权始末未详。据其《自序》,知为魏了翁门人。据书末史子翚《跋》,知其字曰巽甫。据《书录解题》载其《周礼折衷》一条,知为临邛人尔。初,朱子作《易学启蒙》,多发邵氏《先天图》义。至与袁枢论《后天易》,则谓尝以卦画纵横,反覆求之,竟不得文王所以安排之意,是以畏惧不敢妄为之说。与权从魏了翁讲明邵氏诸书,于《观物篇》得《后天易上下经序卦图》。证以《杂卦传》及扬雄所称文王重《易》六爻互用两卦十二爻,孔颖达所称六十四卦二二相偶,非覆即变之说。知《乾》、《坤》、《坎》、《离》、《颐》、《中孚》、《大过》、《小过》不易之八卦为上下两篇之干,其互易之五十六卦为上下两篇之用。即其图反覆观之,《上、下经》皆为十八卦,始终不出九数,以明羲、文之《易》,似异而同。盖阐邵子之说,以补《启蒙》之未备,所谓持之有故,而执之成理者也。史子翚《跋》称因是书悟《乾》、《坤》、《纳甲》之义。《乾》自甲而壬,《坤》自乙而癸,其数皆九,而疑其《乾》九能兼《坤》六,《坤》阴不能包《乾》阳之说。谓六之中有一三五,则九数固藏於六,欲更与与权商之。盖天下之数,不出奇偶,任举一义,皆有说可通,愈推而愈各有理,此类是矣。谓非《易》之根本则可,谓非《易》中之一义则又不可也。
《东易问》·八卷(奉天府尹采进本)国朝魏枢撰。枢字又弼,一字慎斋,承德人。雍正庚戌进士,官永平府教授。乾隆元年荐举博学鸿
《易通》·一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方时化撰,其《易》学之第六称也。多取《通书》、《正蒙》之言发明《易》理。案《通书》一
《学易阐微》·四卷(福建巡抚采进本)国朝罗登标撰。登标字子建,宁化人。康熙间举人,官松溪县教谕。是书皆辨《易》中疑义,凡
《周易举正》·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旧本题“唐郭京撰”。京不知何许人。《崇文总目》称其官为苏州司户参军。据《自序》言“御
《易说辨正》·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程廷祚撰。此书盖其中年所作,在《大易择言》、《易通》二书之前。后多附入二书中,然
《易引》·九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方时化撰。时化字伯雨,歙县人。万历甲午举人。官至叙州府同知。时化传其高祖社昌之《易》
《易说》·四卷(永乐大典本)宋赵善誉撰。善誉字静之,宗室子也。乾道五年试礼部第一。累迁大理丞,潼川路提刑转运判官。事迹见
《周易口诀义》·六卷(永乐大典本)唐史徵撰。《崇文总目》曰:“河南史徵,不详何代人。”晁公武《读书志》曰:“田氏以为魏郑
《子夏易传》·十一卷(内府藏本)旧本题“卜子夏撰”。案说《易》之家,最古者莫若是书。其伪中生伪,至一至再而未已者,亦莫若
《易学辨惑》·一卷(永乐大典本)宋邵伯温撰。伯温字子文,邵子之子也。南渡后官至利路转运副使。事迹具《宋史·儒林传》。案沈
《易象管窥》·十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黄正宪撰。正宪字懋容,秀水人。与其兄少詹事洪宪皆喜谈《易》。洪宪有《周易集说》三
《周易义参》·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于琳撰。琳,平湖人。兹编皆因仍旧说,依文训释,罕所发明。末列三十三图,亦皆剿袭旧
《大易蓄疑》·七卷(陕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刘荫枢撰。荫枢字乔南,韩城人。康熙丙辰进士,官至贵州巡抚。是编用王弼之本,但有六
《周易郑康成注》·一卷(通行本)宋王应麟编。应麟,字伯厚,庆元人。自署浚仪,盖其祖籍也。淳祐元年进士,宝祐四年复中博学鸿
《易蓍图说》·十卷(河南巡抚采进本)国朝潘咸撰。咸不知何许人。所著别有《音韵源流》,中引李渔《诗韵》,则其人在李渔后矣。
《易略》·三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陆梦龙撰。梦龙字君启,会稽人。万历庚戌进士。官至山东按察司副使。调陕西,进布政司参政,
《易领》·四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明郝敬撰。是书专释卦序之义,《自序》谓冠以《序卦传》,如衣之挈领,故以“领”名。卷前标
《系辞十篇书》·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陈仁锡撰。仁锡字明卿,长洲人。天启壬戌进士第三。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事迹具《明史
《易学》·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吴极撰。极字元无,汉阳人。万历丙辰进士。尝官知县,而其所官之地则不可考。是编首有天启丙
《读易考原》·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元萧汉中撰。汉中字景元,泰和人。此书成於泰定中。凡三篇,一论分卦,一论合卦,一论卦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