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珠》·二卷、《补遗》·二卷、《续编珠》·二卷(内府藏本)
《编珠》二卷,旧本题隋杜公瞻撰。《补遗》二卷,《续编珠》二卷,则国朝康熙戊寅詹事府詹事钱塘高士奇所辑也。案《编珠》,《隋志》不载,《唐志》但有杜公瞻《荆楚岁时纪》一卷,而无此书。《宋志》始著於录。然世无传本,始出於士奇家。其序称於内库废纸中得之。原目凡四卷,佚其半。遍觅不可得,辄因原目补为四卷。又广其类之未具者为二卷。首载大业七年公瞻自序,称奉敕撰进,其结衔题著作佐郎兼散骑侍郎。又有徐乾学序,称杜公瞻无所表著,《谈薮》载隋京兆杜公瞻尝邀杨玠过宅,酒酣嘲谑者,即此公瞻无疑。今观其书,隶事为对,略如徐坚《初学记》之体,但前无序事,后无诗文。原目分天地、山川、居处、仪卫、音乐、器玩、珍宝、绘采、酒膳、黍稷、菜蔬、果实、车马、舟楫,所存者音乐以上五门而已。顾炀帝讳广,故广川改长河,《广雅》改《博雅》。而此书桂林水条下引《广州山川记》,治鸡水条下引《广州记》,柏心桂条下引伏滔《北征记》称广陵县,城南门三条路条下引班固《西都赋》披三条之广路。隋高祖之父讳忠,故《隋书》忠节改诚节。而此书斩马剑条下引《汉书》王莽斩董忠事,此犹可曰临文不讳,未必尽拘。又菖蒲海一条本与茱萸江为对,菖字从草无疑矣。而条下所注乃引《汉书·西域传》于阗河与葱岭合,东流注菖蒲海。今检《汉书》乃蒲昌,非菖蒲也。唐以前书不应荒谬至此。此尚可曰一时失记。至於音乐门南城鼓一条引《乐府解题》曰,鼓吹曲有巫山高战城南。则非惟文理未安,且《乐府解题》一书古不著录,始见於《崇文总目》,云不知撰人名氏,列於吴兢《乐府古题要解》之后。郭茂倩《乐府诗集》汉铙歌上之回篇引之,直题曰吴兢,虽未必确,然其书晚出,必非六朝旧籍无疑也。公瞻安得而见之。或明人所依托,士奇偶未审欤?杨士奇《文渊阁书目》、张萱《内阁书目》俱不著录。《永乐大典》於前代类书如《四六丛珠》、《截江网》之类无不具采,亦不登其一字。知其出明中叶以后矣。以其采撷词华,颇为鲜艳,士奇所续,亦皆取唐以前事,较他类书为近古,故疑以传疑,姑存以备参考焉。
《启劄青钱》·十八卷(永乐大典本)不著撰人名氏。所载手书正式,一曰具礼,二曰称呼,三曰叙别,四曰瞻仰,五曰即日,六曰时令
《永嘉八面锋》·十三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不著撰人名氏。卷末有明宏治癸亥都穆跋,谓宋时常有版刻,第云永嘉先生。考陈傅良、
《三体摭韵》·十二卷(浙江朱彝尊家曝书亭藏本)国朝朱昆田撰。昆田字西畯,秀水人,彝尊子也。承其家学,亦以博涉为功。是编仿
《四六霞肆》·十六卷(内府藏本)明何伟然撰,吴正炳、吴宗邵增删。伟然有《广快书》,已著录。正炳字讱斋,宗邵字敬斋,并休宁
《李氏类纂》·五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李绳远撰。是编盖偶抄诸家类书,以备自用。故职官首宗人府,用今制也,而云国朝置大
《古今类腴》·十八卷(江苏巡抚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前有吴一鹏序,云是王麟洲所作。麟洲,王世懋别号也。所著《却金传》,已
《二酉汇删》·二十四卷(山东巡抚采进本)国朝王训撰。训字敷彝,安邱人。顺治丁亥进士。是书分十六门,一百七十子目,大?为科
《增修诗学集成押韵渊海》·二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元严毅撰。毅字子仁,建安人。其始末未详。惟卷首有后至元庚辰张复序,知为
《姓氏谱纂》·七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旧本题明李日华撰。日华有《梅墟先生别录》,已著录。是书所列姓氏,一依《百家新笺》。《
《杜韩集韵》·三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国朝汪文柏撰。文柏字秀青,号柯庭,嘉兴人。官兵马司指挥。其书取杜、韩二家诗句,案今
《卓氏藻林》·八卷(内府藏本)明卓明卿撰。明卿字澂甫,钱唐人。万历中由国子监生官光禄寺署正。是编采撷类书,分门辑录,颇有
《黔类》·十八卷(安徽巡抚采进本)明郭子章撰。子章有《蠙衣生易解》,已著录。是编为其巡抚贵州时所辑,故曰《黔类》,实隶事
《全芳备祖前集》·二十七卷、《后集》·三十一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宋陈景沂撰。景沂号肥遯,天台人。仕履未详。是书前有宝祐
《考古略》·八卷(湖南巡抚采进本)国朝王文清撰。文清有《周礼会要》,已著录。文清初著有《考古源流》四百七十五卷,乃汇采《
《纯正蒙求》·三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元胡炳文撰。炳文有《周易本义通释》,已著录。蒙求自李瀚以下,仿其体者数家,大抵杂采
《群书类句》·二十七卷(永乐大典本)宋詹光大撰。光大始末未详。其书以场屋之中每艰於属对,因每句必求其偶,亦乡塾剽窃之学。
《三才图会》·一百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王圻撰。是书汇辑诸书图谱,共为一编。凡天文四卷,地理十六卷,人物十四卷,时令四
《天华山房秘藏玉杵臼》·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原本无序录。卷首一行,题曰西湖龖赫主人吴培鼎九牧父捣。培鼎亦不知何许人。案
《同姓名录》·十二卷、《录补》·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明余寅撰。周应宾补。寅有《乙未私志》,应宾有《九经考异》,皆已著
《注释启蒙对偶续编》·四卷(内府藏本)明孟绂撰。郑以诚注。绂、以诚皆始末未详。其书案韵属对,自一二字至十馀字不等,每韵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