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集说》·四十卷(内府藏本)
宋俞琬撰。琬字玉吾,吴县人。生宋宝祐初,入元隐居著书。徵授温州学录,不赴。至延祐初始卒。生平邃於《易》学,初裒诸家之说为《大易会要》一百三十卷,后乃掇其精华以著是编。始於至元甲申,至至大辛亥,凡四易稿。其初主程、朱之说,后乃於程、朱之外自出新义。尝与孟淳讲《坤》之六二,谓“六二既中且正,是以其德直方,惟从《乾》阳之大,不习《坤》阴之小,故无不利。”如此之类,其说颇异。至谓“《尚书·顾命》天球、河图在东序,河图与天球并列,则河图亦是玉名。”如此之类,则大奇矣。然其覃精研思,积三四十年,实有冥心独造,发前人所未发者,固不可废也。据琬自作《后序》,尚有《读易举要》、《读易须知》、《易图纂要》、《易经考证》、《易传考证》、《六十四卦图》、《古占法》、《卦爻象占分类》、《易图合璧连珠》、《易外别传》诸书。今惟《易外别传》有本单行,《读易举要》、《易图纂要》见《永乐大典》,馀皆未见。《序》称诸编皆旧所作,将毁之而儿辈以为可惜,又略加改窜而存於后。则旧刻本附此数书,今佚之矣。
《周易本义述蕴》·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姜兆锡撰。兆锡字上均,丹阳人。康熙庚午举人,乾隆初荐充三礼馆纂修官。是书取名
《周易辨画》·四十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连斗山撰。斗山字叔度,颍州人。是书大旨,谓一卦之义在於爻,爻画有刚有柔,因刚柔
《易义古象通》·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魏濬撰。濬字苍水,松溪人。万历甲辰进士。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是书前有《明象
《索易臆说》·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吴启昆撰。启昆字宥函,江宁人。康熙辛丑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其书惟总论《易》之大旨
《周易对卦数变合参》·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喻国人撰。谓朱子不知《易》中“十年”“三年”、“七日”“八日”之旨及《讼》
《周易辨正》·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喻国人撰。国人字春山,郴州人。其书大旨谓先儒多是非倒置,以十为《图》,九为《书》,
《大易阐微录》·十二卷(直隶总督采进本)国朝刘琯撰。琯字献白,枣强人。先天之图,於《周易》之上别尊羲《易》,其传出自陈抟
《易佣》·十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文安之撰。安之字铁庵,夷陵人。天启壬戌进士。官至国子监祭酒。朱由榔僣号粤西,以为大学
《易经贯一》·二十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金诚撰。诚字闲存,华亭人。是书分《元》、《亨》、《利》、《贞》四部,《元部》
《易汉学》·八卷(光禄寺卿陆锡熊家藏本)国朝惠栋撰。是编乃追考汉儒《易》学,掇拾绪论以见大凡。凡《孟长卿易》二卷,《虞仲
《大易衍说》(无卷数,安徽巡抚采进本)旧本题“元李简撰”。简有《学易记》,已著录。是编即以《学易记序》冠於卷首,而书则绝
《周易原始》·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范咸撰。咸字贞吉,号九池,钱塘人。雍正癸卯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其书惟解《经》文,
《易经补义》·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方芬撰。芬字舒林,歙县人。其书全列《本义》於前,而以己所发明附赘於末,皆标“补”字
《易纬坤灵图》·一卷(永乐大典本)案《坤灵图》,孙瑴谓配《乾凿度》名篇。马氏《经籍考》著录一卷。今仅存论《乾》、《无妄》
《周易辑闻》·六卷、附《易雅》·一卷、《筮宗》·一卷(内府藏本)宋赵汝楳撰。汝楳,商王元份七世孙,资政殿大学士善湘之子。
《苑洛易学疏》·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周一敬撰。一敬,衢州人。崇祯戊辰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初,韩邦奇作《启蒙意见》五卷
《易学参说》·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冯昌临撰。昌临字与肩,嘉兴人。是书分内、外二编。内编为说六篇,自《先天八卦图》以
《易经述》(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陈诜撰。诜字叔大,号实斋,海宁人。康熙壬子举人。由中书科中书官至礼部尚书。谥清恪
《易原奥义》·一卷、《周易原旨》·六卷(内府藏本)元保八撰。保八字普菴,色目人,居於洛阳。是书前有《进太子笺》,结衔称“
《周易读翼揆方》·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孙梦逵撰。梦逵字中伯,常熟人。乾隆壬戌进士,官至宗人府主事。是编不取陈抟《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