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潜志》·十四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元刘祁撰。祁字京叔,浑源人。御史从益之子。为太学生,举进士不第。元兵入汴,遁还乡里。戊戌复出就试,魁南京。选充山西东路考试官。后征南行省辟置幕府,凡七年而殁。旧以《金史》载之文艺传,遂题曰金人,殊非其实。是书名曰归潜,盖祁於壬辰北还,以此二字榜其室,因以题其所著。然晚年再出,西山之节不终,亦非其实也。卷首有祁乙未自序,谓昔所闻见,暇日记忆,随得随书。第一卷至六卷悉为金末诸人小传,第七卷至十卷杂记遗事。第十一卷题曰录大梁事,纪哀宗亡国始末。第十二卷题曰录崔立碑事,纪立作乱时廷臣立碑以媚之,劫祁使撰文事,又一篇题曰辨亡,叙金前代之所以治平,末造之所以乱亡。自此二篇以下至十三卷,悉为杂说,略如语录之体,殊不相类。疑此二篇本自为一卷,殿全书之末。别以语录为第十三卷,诗文为第十四卷,附缀於后。后人因篇页不均,割语录之半移缀此卷,故体例参差也。壬辰之变,祁在汴京目击事状,记载胥得其实,故《金史》本传称祁此志於金末之事多有足徵,哀宗本纪全以所言为据。又若《大金国志》称枢密使伊喇蒲阿出降於元,此志不书出降,与《金史》相合,可证《大金国志》之误。《元史》称壬辰正月太宗自白坡济河而南,睿宗由峭石滩涉汉而北,以渡河涉汉同在一时,而此志则载睿宗涉汉在辛卯十一月,太宗渡河乃在壬辰,与《金史》及姚燧《牧巷集》、苏天爵《名臣事略》所纪相合,可证《元史》之误。又如载天兴元年刘元规使北朝,不知所终,而《金史》本纪不书其事;载萨克苏媒孽李元妃,本纪不著其名;载大定十七年三月朔,诸国使臣朝见,遇雨放朝,与周煇《北辕录》合,而本纪但载十六年三月朔日蚀放朝一条;载金代钞法凡八易其名,而《金史·食货志》失载通货改为通宝,通宝又改为通货一条;皆足以补正史之阙。至於金史交聘表称,大定十六年,宋汤邦彦充申请使,此志作祈请使;图克坦乌登传称天兴元年正月朝廷闻大兵入饶风关,移乌登行省阌乡以备潼关,此志书其事於正大八年,完颜思烈传载王渥从思烈战殁,此志作从持嘉哈希;李英传称与元兵遇於霸州败死,此志作遇於潞州;郭阿林传称宋兵大至,遂战殁,此志作马倒被擒,不知存殁;师安石传赞称以论列侍从,触怒而死,此志则云既居位,人望颇减;皆有异词。其他年月先后,姓名官阶,与史不同者甚多,皆足以资互考。谈金源遗事者,以此志与元好问《壬辰杂编》为最,《金史》亦并称之。《壬辰杂编》已佚,则此志尤足珍贵矣。世所行本皆八卷,虽传是楼藏本亦然。国朝郭朝釪编纂金诗,所采录仅及前七卷,知其未见全帙。此本一十四卷,与王惲浑源世德碑相合。当犹从元本传录。钱曾《读书敏求记》称陆孟凫家钞本《归潜志》凡十四卷,盖即此本也。
《峤南琐记》·二卷(福建巡抚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卷首有万历壬子湛卢山中人题词云,汇箧中所录西事,见《大荒经》所载神人有
《青箱杂记》·十卷(内府藏本)宋吴处厚撰。处厚字伯固,邵武人。皇祐五年进士,初为将作丞。以王珪荐,授馆职,出知汉阳军。后
《笑苑千金》·一卷(永乐大典本)旧本题张致和撰。致和未详何许人。中一条称周益公罢相云云,则亦南宋时人也。
《中朝故事》·二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南唐尉迟偓撰。偓履贯未详。书首旧题朝议郎守给事中修国史骁骑赐紫金鱼袋臣尉迟偓奉旨纂
《四朝闻见录》·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叶绍翁撰。绍翁自署龙泉人。又书中载程公许与论真德秀谥议手柬,字之曰靖逸,而厉鹗《
《文章善戏》·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元郑持正撰。仿韩愈《毛颖传》例,於笔墨纸砚悉加封号,而拟为制表之词。又益以宋无文房十
《梨洲野乘》·(无卷数,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舒缨撰。缨字振伯,馀姚人。嘉靖乙未进士,官王府长史。是书乃其游戏之作。
《耆旧续闻》·十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案此书世有二本。一本题曰南阳陈鹄录正,似乎旧有此书,鹄特缮写校勘之,一本题曰陈鹄西
《陆氏集异记》·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旧本题唐比部郎中陆勋撰。《书录解题》及《宋史·艺文志》并作二卷。陈振孙曰:语怪之书
《后山谈丛》·四卷(内府藏本)宋陈师道撰。师道字无己,后山其别号也。彭城人。以荐为棣州教授。徽宗时官至秘书省正字。事迹具
《西峰淡话》·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茅元仪撰。元仪有《嘉靖大政类编》,已著录。是书多论明末时政。其论有明制度,多本於元
《菽园杂记》·十五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明陆容撰。容字文量,号式斋,太仓州人。成化丙戌进士,官至浙江右参政。事迹具《明史
《独醒杂志》·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宋曾敏行撰。敏行字达臣,自号浮云居士,又曰独醒道人,又曰归愚老人,吉水人。吉水属庐陵
《茆亭客话》·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黄休复撰。休复有《益州名画录》,已著录。是编乃杂录其所见闻。始王、孟二氏,终於宋真
《方洲杂言》·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明张宁撰。宁字靖之,方洲其号也,海盐人。景泰甲戌进士,官至给事中。事迹具《明史》本
《效颦集》·三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赵弼撰。弼有《雪航肤见》,已著录。是编皆纪报应之事,意寓劝惩而词则近於小说。第三卷中
《双槐岁抄》·十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明黄瑜撰。朱国桢《涌幢小品》曰,黄瑜字廷美,香山人。景泰丙子举人。长乐县知县。有惠
《过庭纪馀》·三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国朝陶越撰。越字艾村,秀水人。是书乃杂缀闻见琐事。以多闻之其父口述,故以过庭为名。
《穆天子传》·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晋郭璞注,前有荀勖序。案《束晳传》云,太康二年,汲县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得《竹书·穆
《大唐传载》·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记唐初至元和中杂事。唐、宋艺文志俱不载。前有自序,称八年夏,南行岭峤,